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 由 鋼琴名師苑 發表于 垂釣
  • 2021-12-12
簡介所幸的是,樂樂園大致提供了一種環境、土壤、氣氛,既讓孩子們透過音樂作品,感受了人本應該具備而現實稀缺的情感能力,比如合奏課上的那麼多的歡笑和幽默,就是他們相互之間心領神會的一種心靈情感能力,又讓孩子們透過集體式的生活,優化了環境、肥沃了土地

合作性質是什麼意思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合奏課是集體課,需要每一個人積極和認真的參與,這樣的說法沒問題,關鍵是積極認真的狀態是怎麼來的?就是說,積極和認真,是達到目標和結果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如果積極和認真本身也算作是目標和結果,誰又是它們的必要和充分條件呢?這種推導,不是說在搞文字遊戲,它是必要的思維過程,以及必須的實踐過程。否則,積極認真一類的詞,就容易落到瞎喊口號的地步了。口號要喊,但喊一嗓子足夠,最根本和重要的,是用非常具體的行動或方法,把大家的積極認真勁頭調動出來。這也是餘老師常說的,一定要用切實的方法,帶著大家去實現某種目標,達到某種結果。

比如合奏課上各個聲部的整齊度問題,僅僅大聲喊讓大家要整齊啊,要整齊啊,基本上效用不大。我們是這樣做的:第一,學生要對自己聲部熟悉。因為年齡程度各不相同,譜子的把握程度就各不相同,讓熟的和不熟的往一塊整齊,這就不現實。此時就需要非常清楚和非常準確地判斷出每一個孩子之於每一個聲部的每一個音的把握狀態,如果稍有偏差,孩子注意力還在譜面上時,整齊度就難以做到。第二,各個孩子的觸鍵方式,既需要鋼琴小課上解決,也要在合奏課上去特別強調。第三,如果有孩子的狀態不對,注意力不夠集中,就先將其注意力調整到指揮棒上來,不論是幽默也好,提醒也好,甚至呵斥也行,總之要用各種手段把注意力調整在一起。

第四,心中要有音樂的律動感,對音樂要有參與感,這需要老師給出清晰準確的預示,設定好準確穩定的節奏,讓孩子們容易感知到,讓孩子的肢體表情與老師同步,讓孩子容易丈量出來發音的點與力度。第五,聲部的層次要求裡邊,需要有不同的安排,這就需要保持律動時,同步再做細緻的微調。第六,演奏出好的聲音了,及時掌聲鼓勵,激起更好的認真態度和積極狀態,有不好的聲音時,立刻及時糾正,不能持續垃圾聲音。

用上述的或者更多的步驟,終於達成效果良好的聲音了,以及完整完成一首作品了,大家在享受音樂美感之時,才可以更深感悟到,積極和認真之類的說法,是多麼的重要。大家透過音樂美感得出積極認真的認識,這是他們自己的切身感受,而不是老師的生硬說辭,這樣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個體的積極認真感受之外,大家更高一層明白的是,這更是集體性質的課程所需要的,它對個體和集體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先做好個體的積極認真,進而為集體貢獻自己的積極認真,然後才能演奏出更宏大更美妙的交響式聲音來。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如果合奏課的排練演出,是一個聲音的工程,或者說在建造一個聲音的大廈,那麼,它所涉及的情況就太多了。近兩年來,當家長看到孩子在合奏課上的提高和變化時,他們對集體的參與感是不由自主而產生的。這邊的情況太多太多,這裡只說一些比較容易看得到的情況吧。

2018年暑假我們搞合奏課觀摩、體驗、研討活動,來自南京、合肥、阜陽、蚌埠、濟寧等地的50多位老師、學生、家長前來參與,對於這樣一個具備一點規模的活動,顯然對於我們一個鋼琴教學工作室來說,其工作量太大了,光是吃住行的基本招待與安排,就是一項不小的任務。對於我個人來說,在業務本身的安排上,就足夠忙活的了,而其它事情根本是顧不上的。非常值得自豪的是,整場活動中,我也就只是負責業務的部分,其它的聯絡場地、佈置舞臺、訂房訂餐、外宣聯絡、財務記賬、後勤保障等等太多的瑣碎之事,都是由家長們完成的。注意:家長們在完成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是自願和自發的,只要眼睛裡看到活計和問題了,就簡單和大家商量一下,馬上去落實。

為什麼家長們會有如此積極認真的投入態度?這個問題很多老師問過我,尤其是這兩年外地來觀摩的老師,都會很奇怪,甚至覺得我有什麼妙招高招。但從頭至尾觀摩完我們的音樂會等活動之後,首先歎服的是,我們是在真正地在做關於孩子們未來成長髮展的藝術教育,然後才再針對一些細節上,看到孩子們的優秀之處,到底是怎麼樣的。最後的結論是,育人是一項艱鉅、複雜、長遠、系統、立體的大工程。當這個大工程在藍圖繪製階段,就要讓大家感到美好的希望,更在實踐過程中,讓大家感到實在的提高,那麼,鼓足信心和勇氣,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心理準備狀態,當然,隨時隨地地投入到活動中來,發現問題並主動解決,就是一定和肯定的了。

最直接的表述就是,當家長非常明顯地感到集體的氛圍和力量,知道投身其中,首先的出發點是為了自己家的孩子好,明顯能看到孩子的變化和提高時,那麼,自發自願地為集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集體添磚加瓦,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這個集體給孩子們帶來了什麼呢?這個話題說起來也太長太長,我們仍然用音樂會的情況來說一下。今年的音樂會共三場,第三場是一個初三畢業同學的獨奏音樂會,這個好說,是常規套路,下面重點說一下第一場和第二場的情況。

第一場是合作性質的音樂會,有四手、六手、八手聯彈、雙鋼琴等等。整場節目,從節目串詞、節目安排、排練設計等等,都是由四個大孩子來完成,即,我只是根據每個孩子在鋼琴課上的情況,把曲目羅列幾首出來,交給四個大孩子,然後他們根據年齡、程度、風格、表現形式等,來設計整場音樂會,來安排排練的人員、聲部、時間、地點。十幾個孩子,幾十首曲目,要在熟練度、準確度、完整度上達到一定的要求,並要克服時間、排練地點上的諸多問題,這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最終的效果呈現,讓我很滿意,四個大孩子算是順利完成了這場音樂會。演出開始時,我和普通觀眾一樣,就坐在場下,觀看一個又一個節目,然後負責鼓個掌就行了。這與早些年我集策劃出品、劇本寫作、排練導演、現場劇務、舞臺監督為一身的忙碌樣子,完全不一樣了,就連從中央音樂學院放假回來的女兒,也沒有參與多少,前兩年她就說,以後我是出品人即可,她當執行導演,今年她自己連執行導演也卸任了,只是個藝術總監。

第二場是交響合奏的專場音樂會。這場音樂會,除了排練和演出時,我需要拿起指揮棒指揮之外,其它的曲目安排、演出次序、聲部人員安排、打擊樂器的臨時安排等等,也是由四個大孩來完成的,包括演出前器材裝置的連線安裝,我也只是動動口,帶著大孩子們讓他們動手來完成的。

為什麼四個大孩子會有這種能力和態度呢?這個問題也讓很多外地來觀摩的老師們感到奇怪,尤其是現在孩子們的課業負擔很重,假期裡父母一般都會給孩子報幾個補習班,這個現實問題,會讓家長和孩子在時間精力的取捨上很為難的。回答這個問題,要比剛才關於父母的問題更復雜一些。這裡說一些些容易說清楚的地方,然後在下面也有涉及。一是集體氛圍對孩子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當然,這個集體氛圍,一定是積極正向吸引到他們的具有藝術性的氛圍;二是為集體貢獻力量是能力的體現,他們會在能力的釋放過程中體驗到尊嚴和自豪,知道這是榮譽和驕傲;三是在集體的氛圍裡,才能更多更好地鍛鍊提升自己的能力。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如上的三點說法,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真正落實到孩子們自己的認識上,是一個複雜和漫長的過程。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都會問,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地搞那麼多集體活動,刻意創造一個濃郁的集體氛圍呢?這個話題太過於宏大,我曾在去年暑假的音樂會總結中寫過挺長的一段話,這裡藉著由於合奏課而凝聚起來的更加濃郁的集體氛圍,再次摘抄一些出來,表達對這門課的喜愛,表達對餘老師的敬意。

······我曾經在幾個場合,表達過這樣的意思:當大部分的老師和家長,還在擔心學生考級能否透過的時候,我們的學生,已經一半以上為良好的成績了,根本沒有不透過之說,這是上了一個臺階;當大家爭相在用考級證明學習情況時,我們已經開始玩倒著考級的把戲了,這是又上了一個臺階;當看到考級對我們的束縛時,我們不跟考級玩兒了,更專注於我們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的音樂會了,這是又上了一個臺階;當大家光去關注學生本身的時候,我們已經著眼於家長的素質提升,做了很多工作了,這是又上了一個臺階;當大家關注學生的琴技本身時,我們已經從學生的整體出發,開始經典的學習了,這是又上了一個臺階;當大家光在鋼琴上繞來繞去時,我們已經開始玩最高大上的交響樂了,這是又上了一個臺階;當大家苦惱於當下社會的種種頑疾而苦惱憂愁時,我們已經開始為某種理想的生活圖景在努力了!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這個臺階,太大,太美好,以至於讓人覺得有痴人說夢之嫌。實際上,近在眼前的諸多事實,已經大量顯露,只是大家沒有敏感地意識到,同時,遠方的諸多力量,已經暗流湧動,滾滾而來!這個話題,可能已經是終極的話題吧,接下來,就是具體的操作實踐、努力付出了。

這是一個終極性質的宏大話題,論述起來,太過龐大,這裡說一點我的做法和思考。

音樂會之後,曾有幾個飯局,其中有一次是王辰月爸媽請客,幾個大孩子及他們的父母都在。我說為什麼要不遺餘力、努力辛苦地去做很多集體性質的活動?比如合奏課、音樂會、讀書會,而且讓你們都綁在一起?原因呢,僅僅是因為,你們這一幫孩子,都是獨生子女,且生活在城市裡邊。

人與外界(社會、自然、宇宙等等,微觀和宏觀意義的,都行)發生聯絡的方式有三種,身體,頭腦,心靈。身體是慾望性質的聯絡,它的目標就是舒服,比如吃飽穿暖,再上一層就是錦衣美食,這都是身體的慾望。頭腦是一種理性的聯絡,對投入與產出的計算,對事物規律本質的探索,對自我實現的追求,這是頭腦的功能。心靈是一種情感聯絡,感受喜怒哀樂,體驗愛恨離愁,理解幸福痛苦。這三者,必須實現平衡,三點成一面,人才會是愉悅和幸福的。

今天大部分的城市人,尤其是孩子,都是在某一個空間裡生活和成長的,比如大人的辦公室工作環境,比如小孩的學校班級和補習班。在這樣的空間裡,各個成員被原子化、被顆粒化,看似有關聯——無非是被分割後而框定在了一起,其實沒關聯——因為那種場合裡,真情實感生髮的機率太低了。不論大人的工作環境,還是小孩的班級環境,這樣的空間裡邊是沒有多少血緣、族群、鄰里等社會關係的。

這樣割裂式的環境,會給人的心靈情感帶來什麼影響呢?最重要的就是,基於血緣關係的親情,如父母、叔伯、姨舅、堂兄堂妹、表兄表妹等等關係,彼此的熟悉程度,在大大的降低和淡化;基於鄉土關係的友情,如發小、鄰居、宗族,更是陌生和疏遠。說個最簡單最直接的例子,比如對孩子來說,被割裂的小家庭裡邊儘管有父母,但父母因為工作繁忙等原因,連在一起吃一頓飯都是挺難的一件事,最直接血緣關係的親人,都沒有多少生髮感情的機會。在降低、淡化、陌生、疏遠的時候,我們本應成長的心靈情感能力,就被阻斷和遏制了。

在改革開放之前的所有歷史裡,除了大動盪的亂世,大部分人都不會脫離鄉土,鄉土環境會一直滋養著情感能力的發生與擴充套件,比如各種親戚,大小的宗族,大雜院、鄉鄰、發小,乃至修鞋鋪的大爺或者小賣部的大娘,這都是令人熟悉和穩定的,這樣的環境,是一個持續進行情感交流、互動、應用、積累的最優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裡,人們甚至不需要使用太明確的語言,彼此之間就能心領神會對方的意思。

而心靈神會,正是心靈情感最本真的作用方式。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當下現實的社會里,人的身體、頭腦、心靈,基本上是很難平衡的,而這個,正是現代人雖然富足卻並不幸福的根源。因為工業化的城市環境,總是在張揚身體的慾望,並把它作為自我實現的標準,把人綁在了頭腦理性淺層次的、低層次的算計上。這樣以來,要麼是情感的孤立,要麼是情感的紊亂。孤立是指,剋制了人的本性,荒廢了情感表達、交流、作用的能力。我們很容易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樣的人,他們差不多就是兩點一線式的生活,應付工作,應付同事,不積極,不主動,只是關注自己的小日子,社交活動參加的不多,像裝到一個套子裡一樣。

這樣的人多了,我們就會說,這是一個自私而冷漠的社會。紊亂是指,身體壓倒了心靈,由心靈體驗轉向身體慾望,把各種消費的超市、飯店、會所,當成生活的目標和追求,眼睛上的繚亂、味蕾上的刺激、感官上的愉悅,被認為就是幸福,覺得滿足無休止的慾望,就是生活的全部。消費主義,把人變成了一根不停地吃進商品又不停地排洩商品的消化道。這樣的人多了,我們就會說這是一個功利消費的社會。如果我們的孩子,生活在一個自私、冷漠、功利、消費的社會里,能不被傷害嗎?顯然不可能。被汙染、被侵蝕、被傷害,是一定要發生的。怎麼辦?坐以待斃嗎?顯然不行。反抗之路在哪?

人是情感的動物,發生情感、培養情感、表達情感、傳遞情感。而如果人因為身體、理性、情感三者失衡了——當然,主要是指情感缺失了——那麼,人就是機器人了。我們經常努力把自己的孩子,往機器的方向去培養而渾然不知,且美其名曰,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要在殘酷的競爭中輸掉,云云。

如果情感缺失了,殘疾了,那麼,這個人一定是不健全的,且失去的是人最根本的情感能力,這時候也可以說,大部分人還沒有完成整個生命的過程,就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有一次我在老年大學講課時,說現在的詩人,打死也寫不出在離別與思念方面與古人比肩的詩詞文章了。為什麼呢?因為現實中已經不存在培育別離和思念的土壤、環境、條件了。當然,如果我們接觸了優秀的文藝作品,大概可以藉由這種方式,去體會離別之愁和相思之苦,大概跟隨作品的情感一起,讓心靈起伏和波動一下,從失衡的狀態裡走出來一些。

所幸的是,樂樂園大致提供了一種環境、土壤、氣氛,既讓孩子們透過音樂作品,感受了人本應該具備而現實稀缺的情感能力,比如合奏課上的那麼多的歡笑和幽默,就是他們相互之間心領神會的一種心靈情感能力,又讓孩子們透過集體式的生活,優化了環境、肥沃了土地、濃厚了氣氛,進一步為人最根本的情感能力的發展和延伸,提供了雖渺小卻真實、雖單薄卻美好、雖簡單卻濃郁的機會與可能!

再擴而廣之,如果樂樂園每一個孩子與家長共同努力,奉獻真情,奉獻才智,從而收穫真情,收穫才智,樂樂園將會是一個什麼樣能量級別的集體!我努力辛苦,不遺餘力地去經營樂樂園,規劃美好藍圖,設計實施步驟,為的就是讓他們具備情感生活的環境和能力,有情感表達的出口和機會,避免淪為一個只會學習的機器。

回望歷史,關照當下,謀劃未來,現在的樂樂園雖然還沒有多大的規模,形成多大的氣候,但在某一個歷史的節點上,我們的選擇和實踐,是有充分的依據、本質的方向、高效的方法的,當屬一個示範、榜樣、目標的意義,而出現的。

音樂教育中集體概念的形成與加深(王群衛)

最後,我以《素書》最後的幾段話,從我們樂樂園的當下實際與未來圖景,做一番個性解讀。《素書》最後的幾段話是這樣的:

同志相得,同仁相憂,同愛相求,同智相謀,同聲相應,同氣相感,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同道相成,同藝相軌,同巧相勝。

在《素書》裡,這一段是講,人君上與天地合得合力,下與臣民合心合力,上下相和,使萬物皆安其序,齊心協力,同心同德,行善避惡,一起締造長久的國富民強太平安寧生活。

在樂樂園裡,這些話可以做如下的解讀:

同志相得:樂樂園以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家長以培養優秀兒女為目標,志同道合,故能相得。

同仁相憂:懷有慈惠惻隱之心者,共同擔憂當下甚為偏離正道的社會環境與教育機制,知道這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同愛相求:得英才而育之,乃教師幸事,得名師而育之,乃家長幸事,大家相互求賢若渴。

同智相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智謀,就能造就更優秀的下一代。

同聲相應,同氣相感:這兩句出自《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溼,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水向溼處流,火向幹處燒,君子近君子,小人近小人。同樣的需求,同樣的追求,必能相互應和與感通。

同類相依,同義相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才能長久穩固的聚集在一起共事,否則在會很容易離散。既然是同類,其所適所宜,也必然的相同。義生於宜,法生於義,義法皆適宜,人無逆無違於其同類,故能聚而不分,同義相親。

同難相濟,同道相成:莊子說,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相棄也。只有賢人君子以義相合者,才能同難相濟,而不是同難相棄。樂樂園裡的每一個人,之所以能夠在一起長久共事併成事,關鍵在於相互之間有一個共同的道、共同的追求,這個道、這個追求,不是世俗的利益和奢欲,而是以道德仁義禮,來治學和育人,這樣的人,才能一起克服艱難險阻,成就孩子,培養棟樑。

同藝相軌,同巧相勝:軌,是古代編戶分民制度,五家為一軌,軌等於是古代最小的事業單位。讓同樣技藝、同樣追求的人在一起,共同學習和生活,這樣,大家就會情不自禁的互相學習,互相提高,而且孩子們在這樣的環境裡,長期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會模仿學會兄長與父輩們優秀的品質與能力。(選自王群衛老師《我的教育夢——交響合奏篇》之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