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治療腹瀉靠餓肚?小心出大問題

  • 由 鶴萊摯 發表于 垂釣
  • 2021-11-30
簡介武漢市中心醫院腎病與風溼內科主任陳文莉介紹,腹瀉本來就會導致身體營養損失,腹瀉後不吃少喝甚至不喝,會加重身體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使迴圈到腎臟的血容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易引起腎衰竭

餓了拉肚子怎麼辦

秋季到了,很多美食都進入了豐收季。很多朋友都有過腹瀉的經歷,有些人認為,只要不吃東西“空空胃”就會好。事實證明,靠不進食來治療腹瀉是不可取的,不僅沒有好處,還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以近日一則新聞為例,武漢的王先生吃壞了肚子,信奉“飢餓療法”絕食三天,沒想到腹瀉沒治好,反倒“餓”出了急性腎衰。王先生幾天前出現腹瀉症狀,他想起老家有不吃不喝的“絕食”土療法,於是隨後兩天不吃東西,渴極了才喝少量水,上廁所次數明顯減少。他自以為腹瀉快好了,不料第三天突然感到身體乏力、噁心嘔吐,被診斷為急性腎功能衰竭,經透析治療後終於轉危為安。武漢市中心醫院腎病與風溼內科主任陳文莉介紹,腹瀉本來就會導致身體營養損失,腹瀉後不吃少喝甚至不喝,會加重身體脫水和電解質紊亂,使迴圈到腎臟的血容量不足,腎小球濾過率下降,易引起腎衰竭。

而且,治療腹瀉不能盲目根據“經驗”下藥,而是應該對症下藥。不同種類的腹瀉有不同的治療方法。那麼你知道腹瀉是如何分類的嗎?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的,如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腹瀉又有急慢性之分,慢性腹瀉又分為特異性以及非特異性腸炎等構成的消化道器質性病變和功能性消化不良、腸易激綜合徵等構成功能性病變。急性腹瀉有水樣便,可伴有或不伴有發熱、臍周疼痛胃腸炎,多由食用不潔、變質或使用過敏的食物引起。

秋季是腸胃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秋季多發的腸道傳染病與夏季有所不同。秋季特別要注意預防病毒性腹瀉,嬰幼兒人群尤其要做好預防。專家說,腸道傳染病是典型的糞—口傳播的傳染病。可以經水傳播、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及蒼蠅傳播等4種傳播途徑,最後都是由糞便汙染外環境後,再輾轉經口傳入。專家同時提醒,秋季隨著氣溫逐漸變涼,胃腸道對冷熱刺激敏感,很容易發生胃腸功能紊亂而導致非感染性腹瀉。專家建議,患者多進食熱的、易消化的食物,多補水。腹瀉次數較多時,可以自己配製口服補液鹽,鹽、糖、開水的比例大約為1:10:250。如果腹瀉嚴重,應立刻就近就醫,最好能保留大便以方便檢驗。

最後,希望大家能夠規律健康的飲食,不要暴飲暴食,貪戀生鮮美味,以防給身體造成負擔。

本文由首鋼醫院內科主任姚震進行科學性把關。

(責編:王明昊(實習生)、王燕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