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 由 御書樓問茶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9
簡介你是‘九曲紅梅’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責任很大,擔子很重,要趁‘九曲紅梅’發展的好時機,也就是上有國家的政策扶持,中有現在‘紅茶熱’這一良好的市場環境,下有茶葉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茶農的鼎力支援,三者合一,乘勢而上,一定能搞好萬綠叢中

浙江什麼茶葉最出名

那是1982年的某一天,一位頭戴鴨舌帽、身穿短大衣、披戴暗紅色格子圍巾的老學者出現在杭州西湖區召開的一場茶業會議上。他是浙江省農業廳經濟作物局的研究員王家斌,與杭州的莊晚芳等先生一樣,都是中國茶學界的著名學者。那天會議的主題是討論西湖區的茶產業發展現狀和方向,積數年之功,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他決定在會上發表一個重要觀點。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王家斌老師

終於,王家斌上臺開始發言了。在他發言時,人們注意到,他的整個講話充滿了激情,大有一種振興茶業,時不我待、捨我其誰的氣概。他說:“我剛才講了很多浙江名綠茶,但杭州還有一種優質的功夫紅茶,它叫‘九曲紅梅’,它色香味形俱佳,高貴典雅,它的名字也很好聽,它是浙江名茶中的‘萬綠叢中一點紅’!”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馮贊玉老師親制九曲紅梅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話音剛落,掌聲如潮。與會的一位茶農此時顯然被觸動、被感動了,心裡陡然一振,一陣暖意在心田裡彌散開來。他叫馮贊玉,就來自“九曲紅梅”茶產區雙浦鎮湖埠村馮家組,是專業從事這種茶的種植和製作的茶人。當時,“九曲紅梅”並不像“西湖龍井”那樣受人追捧,儘管它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它的生產仍處在低谷,市場需求很小。現在馮贊玉親耳聽到一位著名茶業專家對“九曲紅梅”作出如此之高的評價,大為感觸,並有了一種特別的感受。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九曲紅梅省級非遺傳承人馮贊玉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九曲紅梅”的歷史起源至今仍然是個謎案。說起它的由來,文獻上毫無蹤影,只有西湖區雙浦鎮一帶(周浦和袁浦)農民的一些口口相傳,說它的製作工藝源自於福建。民間有種說法是,閩北武夷山主峰黃崗山西南的峰巖幽谷中,有條清澈見底的溪流,蜿蜒自如地自西向東流淌著,因有三灣九曲之勝,被稱為九曲溪。兩百多年前的清代嘉道年間,在九曲溪盡頭,住著一位周姓老頭,因老伴早喪,他和由他一手拉扯大的名叫紅梅的女兒相依為命,艱難而又平靜地生活著。他有一手製巖茶的絕技,每當春花開滿山坳,他製成的上品大紅袍,就由女兒撐著竹筏沿溪兜賣。因他製作的這種半發酵的青茶,色澤油潤,茶性溫和,沖泡後不但味甘清香,且有健胃、暖胃的功效,所以往往被遊客和茶商一搶而空。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隨著時光流逝,紅梅姑娘已出落成一個亭亭玉立的美豔大姑娘,遠近聞名。但父女倆的境況竟因此而遭遇到了不幸:在武夷山旁的建陽城裡,一名土豪的兒子垂涎紅梅的美貌,竟蠻橫地向周老提出三天內交人完婚的要求。周老羞憤難當,又無力反抗,就悄悄地在九曲溪上一株巖茶樹邊自盡了。

為了不落入魔爪,紅梅姑娘匆匆在九曲溪邊埋葬了父親後,星夜北逃。也不知走了多少路,她竟然來到了杭州錢塘江邊一個叫周浦的地方。當地有許多周姓人家,看到也算是本家的她孤身一人,舉目無親,就熱情地把她安頓下來。她看到周邊有許多茶樹,亦覺得親切,就聽從安排住了下來,還試著用她父親做巖茶的方法:萎凋、做青、炒青、揉捻、烘焙,來製作大紅袍,但始終未能如願。她苦惱極了,在清明節遙祭了她父親後,有天失落地走到了大塢山下睡著了。睡夢中,她依稀聽到父親的在天之靈囑咐她:這裡的茶葉和武夷山岩茶是不同的,一定要做到完全發酵才能製出好茶,泡出好茶湯。她驚醒後,試著將周邊茶葉摘來,在揉捻後進行了充分發酵,再經過一定時間乾燥,泡出來的竟是香氣芬馥、湯色鮮亮、風韻獨特的茶湯,再細看杯底,紅豔成朵,真正達到了色、香、味、形俱臻上品的境界。紅梅姑娘研製的這種紅茶,即刻引起了轟動,喧傳久遠。大家紛紛向她學做新紅茶,口碑相傳,此地以穀雨前“龍井茶”為原料製作的紅茶誕生了,大家一致認為,其湯色、香味、品格如同該茶主人的名字一樣動人動聽,所以就稱其為“紅梅茶”。但姑娘不允,她說:“我的靈感來自逝去的父親,來自滋養我的九曲溪。”於是,最後和大家商定,就將此頗具特色的紅茶定名為“九曲紅梅”。(當然,歷史上的“九曲紅梅”還有“九曲烏龍”等稱謂)但是,這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說,學者對它的創始由來,則更多地要從歷史的真相上去考察。譬如,在現在一時對“九曲紅梅”的起源還無法找到確鑿史料依據時,那就要儘可能去揭示紅茶的最早起源,也給“九曲紅梅”最初的歷史找到一個參考。

莊晚芳先生對“九曲紅梅”的起源就做過比較認真的研究,他推究“九曲紅梅”當導源於武夷山的“九曲”。莊晚芳1950年在他的《紅茶分級問題》一文中說:

“紅茶的製法發明於中國,最早製造的地方是在武夷星村,由此傳入江西河口和寧州一帶,而後傳播各產紅茶的地方……從英國茶葉貿易史來看,據記載,在1850年左右,英國發覺茶葉有摻偽著色的種種弊端,制訂法令禁止,於是飲茶的人對於作偽綠茶大失信仰,嗜好也就逐漸改變,而需要中國紅茶的就漸漸增多,那時在英國以武夷正山紅茶和江西河口紅茶最受歡迎……中國茶葉的輸出最初是綠茶、青茶,以後是紅茶,紅茶製造可以說是近百年來的事了。”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莊先生在此研究基礎上,加上對“九曲紅梅”原產地的調查考察,作出的推究是:“九曲紅梅”已有百餘年曆史。大致情況是清代太平天國戰亂期間,杭州周浦的湖埠一帶幾經兵火,居民減半。當時有外來的十三戶貧苦農民(很有可能是來自福建的茶農),在大塢盆地修建草舍,劈山種糧,伐木栽茶,以謀生計,“九曲紅梅”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創始的。在“九曲紅梅”起源一時還找不到文獻信史的佐證時,莊晚芳的這個推論已被很多人所接受,各類出版物大多沿用這一結論。然而,王家斌對於紅茶起源的歷史並不滿足於莊先生已有的結論,為了更接近歷史的真相,他在研究上窮經皓首,也是蠻拼的。2012年11月20日,已屆耄耋之年的他在西湖區政協文史委召開的一次會議上提出,關於“九曲紅梅”的溯源,還應該進一步深入查詢歷史依據。經西湖區茶文化研究會的熱情幫助,他從《續修四庫全書》中找到了署稱明代劉基(伯溫)撰、範惟一作序於明嘉靖癸亥夏四月既望(公元1563年5月17日)的《多能鄙事》,在其中卷三的“茶湯法”一篇中找到了“酥簽茶”條目,原文稱:“好酥於銀石器內溶化,傾入紅茶末,攪勻,旋旋添湯,攪成稀膏,散在盞內,卻以湯侵供之。茶與酥相容,多少用,但酥多方為佳。四時皆用湯造。冬月造,正風爐上。”王家斌認為,這是他見到的古代文獻中最早提及“紅茶”的記載,說明至遲在明嘉靖年間我國已有紅茶,同時還說明,國人在450多年前已經飲用“酥簽茶”,也即奶油紅茶這樣的混合飲料,這可謂是新發現。

浙江名茶中“萬綠叢中一點紅”——九曲紅梅的前生今世

記載紅茶的明代《多能鄙事》書影

自從那年為“九曲紅梅”提出“萬綠叢中一點紅”這一讚語後,王家斌還特意書寫了這條古詩名句,贈送給茶界各方人士。茶農馮贊玉就是從這句話中產生了共鳴,他體悟到,這“一點紅”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不但是“九曲紅梅”相關經銷企業的極佳的廣告語,更“點”出了茶人應該繼承優秀傳統,解放思路,獨闢蹊徑,在未來的茶業競爭中走差異化發展之路。“點”活了,人的勁兒就上來了,各種舉措也跟著上來了。馮贊玉後來也是經過多年不懈的專研,終於成為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九曲紅梅”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而在西湖區,“九曲紅梅”更是家喻戶曉的重點發展的經濟作物。

2012年5月2日,王家斌再一次與馮贊玉相會時,語重心長地對他說:“你的名字好啊!”——王家斌用手指在桌子上比畫著說,“‘玉’字有三橫,上橫代表天時,底橫代表地利,中橫代表人和,正中的一豎把天時、地利、人和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了。你是‘九曲紅梅’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責任很大,擔子很重,要趁‘九曲紅梅’發展的好時機,也就是上有國家的政策扶持,中有現在‘紅茶熱’這一良好的市場環境,下有茶葉企業、專業合作社和廣大茶農的鼎力支援,三者合一,乘勢而上,一定能搞好萬綠叢中這點‘紅’的。何況,你的‘玉’字前面還有‘贊’字呢,兩相關照就更有意思了!”

說罷,兩人哈哈大笑起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