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古詩讀音遷就今人?須審慎“糾偏”

  •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1
簡介2月19日,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就此迴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經過審音委、標準委的審議,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須怎麼拼音

作者:鄧海建

近日,一篇《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背了多年的古詩詞讀音變了,此事引起廣泛關注。2月19日,主管漢字讀音審定的教育部有關部門就此迴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經過審音委、標準委的審議,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古人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語言文字因時因地的變化,其實早是無須敏感的常事。這些年,不少時代新語或網路流行語就成為漢語言文化中登堂入室的“正詞”,那麼,校準或者改變一些漢字的拼音規則,自然也無須動輒得咎。

全世界語言文字流轉的歷史中,“從眾從俗”是個無可原罪的基本規則。明代音韻學家陳第早就明確提出: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列舉“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稱衰在詩中本讀cuī,斜在詩中本讀xiá,騎在詩中本讀jì,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個漢字讀音更迭問題,弄得坊間和業界反彈不斷,大概是很多人不曾料到的。

幾個古詩詞用字的讀音調整,為何叫人如此耿耿於懷?這個問題的背後,大概離不開兩個語境:其一,大家認為拼音修改可以,但類似平仄押韻的古詩,恐怕還是尊重傳統的為好。詩詞歌賦最講究的就是韻律美,詩歌創作不過就是為了選擇最合適的字,而最合適的字,顯然是有著聲、色、味等考量。古詩詞中的異讀詞正音“正”了這麼多年,忽然就因為讀錯的人多而從眾了,想問一句:詩作者答應嗎?古詩詞的音韻之美毛將焉附?

其二,這些年傳統文化吸粉眾多,古詩詞復興之風漸入臻境。高考導向的古詩文佔比提升了,《中國詩詞大會》火爆刷屏……頂層設計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釋出後,類似故宮這樣的歷史文化遺存都站上了熱搜的。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傳統的沿襲與發揚,於此而言,公眾有了更多的關注力和興奮點。復興傳統文化的前提是尊重和敬畏,既然古詩異讀詞有其存在的道理和邏輯,那麼為了省事和方便而遷就今人的做法,顯得有些輕佻和草率。

據稱,目前網上流傳的標準讀音很多來自尚未正式釋出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程序正義上說,這些未經審議的說法都不足為憑,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不過,無風不起浪,既然這個話題廣受關注,倒不妨甄別民意、聽懂民聲,既不要在考試中讓孩子在個別讀音上鑽牛角尖,更要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共識下審慎為古音“糾偏”。(鄧海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