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成語典故背後的歷史 “魑魅魍魎”

  • 由 品越傳媒凱任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21
簡介這個成語出自於春秋時期,內容是這樣的:春秋時期的楚莊王是春秋最後一個霸主,他在位期間,楚國國力強盛,威服四海,在和晉國的爭霸中佔據了上風

威什麼什麼成語

成語典故背後的歷史 “魑魅魍魎”

“魑魅魍魎”這個成語很難認,它的拼音是:chī mèi wǎng liǎng。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呢?它是原意是傳說中的各種鬼怪,現在用來指各種各樣的壞人。這個成語出自於春秋時期,內容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的楚莊王是春秋最後一個霸主,他在位期間,楚國國力強盛,威服四海,在和晉國的爭霸中佔據了上風。晉楚爭霸基本上是春秋後期爭霸的主旋律,因為當時的齊國和秦國還處在內部的磨合期,雖威震一方,但還達不到制霸中原的地步。

成語典故背後的歷史 “魑魅魍魎”

楚莊王是楚國曆史上一個傳奇的君主,他上臺以後,先是韜光養晦,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讓所有人都以為他是一個平庸之輩。可是在關鍵的時刻,他突然猶如醍醐灌頂、洗心革面,一下子清醒過來,任用文臣武將,將楚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民豐國富,使楚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楚國由於地處南方,於是它們先消滅了周邊的很多小國,然後北上和中原諸侯爭霸。楚國的最大敵人就是中原諸侯的老大——晉國,只要擊敗了晉國,其它諸侯都可不戰而俯首稱臣。

楚國和晉國的爭霸並不是從楚莊王開始的,早在楚成王(楚莊王的祖父)時期,楚國和晉國就有過一次大戰——城濮大戰,只不過最終以楚國的失敗而告終,但是此戰並沒有傷到楚國的元氣。由於晉國的獨霸,導致秦國也偏向楚國,共同對抗晉國。到楚莊王的時候,楚國又北上和晉國進行了第二次大戰。這次大戰發生在邲地,所以稱為“邲之戰”,最終以楚國的全勝而告終,並使楚國壓制晉國,成為了當時天下的霸主。

成語典故背後的歷史 “魑魅魍魎”

?而“魑魅魍魎”的故事,就發生在楚莊王和晉國爭霸的過程中。

有一次,楚莊王以消滅周天子附近的陸渾戎(春秋時的一個戎人之國)為由,率軍進入周天子所在的洛邑郊區附近,耀武揚威。當時的周天子——周定王感到非常害怕,於是派王孫滿去撫慰楚莊王,並奉上了很多的禮物。王孫滿是一個善於辭令的外交官,雖然懼於楚軍的威懾,但還是很好的完成了周天子交給他的任務。

在和楚莊王交談期間,楚莊王很不客氣的問起了周天子家的九鼎的樣貌和重量。九鼎是周天子王權的最高象徵,問鼎就是挑釁王權,這是作為諸侯很忌諱的一件事情,但是楚莊王卻毫不掩飾。王孫滿含有深意的回答說:鼎的表面鑄滿妖魔鬼怪的圖樣,好讓百姓們都能認清妖怪的樣子,這樣,百姓們在山林水澤間,一旦遇見了魑魅魍魎,便能加以辨別,好立刻躲避。接下來王孫滿不卑不亢的說:王位的象徵,不在於有沒有鼎,而在於是否有崇高的道德和威望足以服人。楚莊王一聽,無言以對,只有灰溜溜的撤軍走人了。

成語典故背後的歷史 “魑魅魍魎”

當時的情況讓楚莊王清醒的意識到:楚國還沒達到和所有中原諸侯對抗的實力。所以他就只有回家慢慢發展自己的實力。不過楚國最終沒能實現統一天下的願望,而被後起的秦國實現了。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專注於從不同角度看歷史,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