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 由 李夢兒談天說地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12
簡介對比反襯的手法運用自如用孫權、劉裕、廉頗等人與自己現在的狀況形成對比,他們與辛棄疾的處境或相反、或相同,都表達出詞人對現狀的不滿

永遇樂什麼意思啊

辛棄疾在南宋是個較為特殊的存在,是豪放派的著名詩人。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中,雖壯志難酬,但創下不少佳作,遺留千古。我們所熟知的他的身份是一個詩人,但同時他還是一個軍人。想建功立業之心並不輸給任何一個有志之士,但他命運多舛,世道不公,他也只好遺憾走下深愛的沙場。

他曾想有“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鏑”的輝煌成就,但卻無奈成為那掛壁無用的雕弓。仕途如此,他只好將心中所想所念寄情於詩歌當中,在詩中闖蕩山河、揮灑豪情。辛棄疾所寫下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更是被楊慎稱為辛詞第一,這個稱號,確實也沒有給錯。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辛詞創作的背景

在寫這首詞的時候,他已經不是那個懵懂無知,一心只想建功立業的少年,多了一些閱歷,也多了一絲滄桑。人生的起起落落,又豈是他能控制的呢?

在公元1205年,他提出的抗金戰略被否決,原因只是有損當時權益者的利益,後又被人加以誣陷,被一再貶職、流放。

這無疑是給他那滿腔熱血,想要精忠報國的心一次次地潑上了冷水。縱然

他對人民生活困苦感到悲憤,對自己前途感到失望,國家山河再好,也實現不了他的抱負,又有何用呢?在這種背景下,他來到京口北固亭,寫下了這首曠世奇作

,確實值得人細品。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用典手法,出神入化

辛棄疾喜愛用典。所謂用典,就是引用古事、古人來比喻今事,藉以抒發情懷。他用的典故雖然多,但並不過於贅述,引用貼切,且沒有留下刻意雕琢的足跡。運用客觀的事實來抒發感情,運用得當,貼合主題,辛棄疾借古抒懷的功力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京口北固亭懷古的題目,貫穿全文,使讀者一看便知,此詞乃以“懷古”的方法去表達現如今的思想感情或生活狀況。

整個詞中總共用了五個典故,意境深遠,感情濃烈但卻不露骨,含蓄之間又體現出跌宕起伏的內心活動。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這是引用孫權打敗曹操的典故。

“京口”正是孫權與曹魏相爭之地,也是劉裕滅晉的地點。自然而然,就從南宋江山聯想到兩位英雄。

想當年,孫權盤踞在此,大敗曹操。但時過境遷,孫權這樣的英雄早已經成為了過去式,物是人非,歌舞昇平的美好景象也不復存在。

一詞“無覓”,更是表達了辛棄疾對英雄逝去的惋惜,以及對國、對家的憂慮之情。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這是引用劉裕的典故。

在緬懷完孫權後,他又想起了劉裕,在恢復中原的時候,氣勢如虎,膽識與才能共存,雖生於亂世,卻在這亂世中建立起劉宋王朝。劉裕兩次向北伐進攻,將一百多年來被踐踏的黃河以南,以氣勢磅礴之態,收回漢族人民手中。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一言一語,都透露出辛棄疾對英雄的崇拜與敬佩之情。可惜,那英雄的去處,如今只是那草樹覆蓋的一處遺蹟,斜陽照下,只有荒涼之情。

運用孫權、劉裕二人的典故,推動情緒的發展,詩人終於無法壓抑心中所感,又一句“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由古思今,想到當年的勝狀早已不復存在,金戈鐵馬又如何,如今卻只剩下荒涼之地,終究無跡可尋。當年的自己又何苦不是如此,沙場點兵化為一腔熱血,現在卻只能空悲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這是引用劉義隆的典故。

在公元405年,劉義隆讓王玄謨出兵北伐,但因急功近利,最後只落了個失敗的下場,剩下“倉皇北顧”的結局。這句

對上面劉裕典故進行了無縫銜接,同時也暗喻著殊途同歸,無論是英雄還是失敗者,最後的結局也都差不多

詞人這句除了感慨古代英雄之外,同時也飽含對當朝的告誡

。當時南宋王朝要發兵出征,辛棄疾勸諫他們要謹慎為之,不可魯莽。但歷史終究還是發生在了當朝身上,悲劇重演,心實痛哉!或許這個時候的他,正是處於失望至極的階段,歷史還是沒有因他而改寫,他實在是痛心,實在是惋惜。

回望自己一直堅持的復國理想,又還有什麼意義?他無法釋懷"季子正年少,匹馬黑貂裘"的過往,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深深的悲痛和失望之情。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引用當時金主完顏亮南侵的典故。

看到如今腳下佛狸寺的情景,想當年,那拓跋燾將王玄謨軍徹底打敗後,乘勝追擊至如今的“佛狸寺”,異族人民已經侵略到國家地盤上來,但淪陷之地的人民,卻還安於現狀,絲毫不覺有何不妥,實乃悲哀至極。對這片土地,詞人愛得深沉,對國人的無所作為更加感到憤懣和痛楚。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是引用廉頗的典故。

同時也是以廉頗來暗喻自己,廉頗在晚年的時候還是希望有機會報效國家,正如自己現今雖然落魄,但也想施展抱負。但相比較之下,廉頗又比自己好一些,至少他晚年有人問津。思及自己,如今無人提起,猶如將傾的大廈,又有誰會去扶呢?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在這個朝代裡,多得是求而不得的人,自己只是其中之一,雖想不同於他人,卻無奈時局如此,這也是他的悲劇之一。

在用典方面,詞人用五個典故展開故事的敘述,耐人尋味,意境深遠。

對英雄形象的深度刻畫

在用典手法上,無疑辛棄疾是極其成功的,他描繪出了一幅擁有獨特風格的英雄圖畫。在金戈鐵馬中,他們神采奕奕地走來,正如自己當年的意氣風發,但詩詞畢竟只是詩詞,他再也回不去當初那個時候,只得驚醒,無奈迴歸殘酷的現實。詞中,

他多次呼喚出那些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只為表達自己"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理想抱負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懷古思今,古今結合

這首詞還有一個成功之處,那就是將懷古與現實緊緊聯絡在一起,處處展現出對現實的批判。

但用詞又不過於外露,含蓄地表達出感情。“千古江山”,瞬間古代感撲來,歷史與現實,過去與現在,詞人將感情融入其中,把自己四十三年的政治生涯寫入其中。轉換之間,流暢自然,絲毫不顯突兀。

在歷史洪流中,詞人致力於找到惺惺相惜之輩,並假借其身抒發感情,用典準確,不繁冗多餘。

最後以廉頗結尾,藉以自況,使詞境得到擴充套件,實現古今融合,實乃佳作。

對比反襯的手法運用自如

用孫權、劉裕、廉頗等人與自己現在的狀況形成對比,他們與辛棄疾的處境或相反、或相同,都表達出詞人對現狀的不滿。“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孫權固然是個英雄,但他再英勇,也無法拯救現在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當年的“金戈鐵馬”又將如今與過去形成對比,南宋王朝的安於現狀,又跟現在有什麼區別;“元嘉草草”更是與上片中的英雄事蹟有明顯的對比,加上引用廉頗的典故,更是將自己悲苦的處境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每一個的典故,都有其重要作用,古今對比之中,也顯示出辛棄疾寫詞筆法的高深。

皆說辛棄疾的《永遇樂》為辛詞第一,這是為什麼?

結語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廣用典故,懷古追今,將讀者眼界拉長、拉廣,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對得其這“辛詞第一”的稱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