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下跪的歷史

  • 由 閒話煙雨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07
簡介即使是殺頭夷族也得朝皇帝所在方向跪地磕頭,然後再一刀梟首,死也免不了下跪

跪下拼音怎麼寫

文/白頭翁

下跪的歷史

圖:一九七〇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波蘭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跪,驚動世界/資料圖片

雙膝跪倒,以頭磕地。

中國傳統之大禮。

“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蒂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我認為:封建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蒂就是一句話,跪地磕頭。

因下跪磕頭,幾近鬧出國與國之間的外交糾紛,此事發生在乾隆年間。

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年,英國喬治三世派遣特使馬戛爾尼爵士率領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代表團,出訪大清王朝。清史記載有一百多人,即使在今天也鮮為人見。這將是中英兩國之間的一件大事。中國可能由此對外開放,但就是因為要三跪九叩,對皇帝行大禮,差點讓英國使團又返回英國。經過無數次的外交協商,一次又一次不愉快的爭論,終於為下跪達成了折衷的辦法,英國使團的所有官員在拜見乾隆皇帝時可行西方的單膝跪地,不磕頭的禮節,而讓外交使團中的一位小孩,“洋娃娃”斯當東,雙膝跪地行叩首禮,總算過了磕頭關。在中國拜見皇帝不三跪九叩是欺君之罪,輕則殺頭,重則夷族。即使是殺頭夷族也得朝皇帝所在方向跪地磕頭,然後再一刀梟首,死也免不了下跪。

“辛酉政變”後,肅順被綁赴菜市口,臨刑前誓死不跪,最後被劊子手用鐵棍生生把雙腿打斷,跪在刑場,死也得跪下死。

中國的下跪之禮何時形成似無準確的文字記載。拜天拜地拜祖宗,拜上拜老拜父母,似乎源遠流長。

但對皇帝奏言,要推倒三山,拜倒五嶽,雙膝跪地,以天靈蓋磕地的君臣之禮,實行得並不久遠。秦始皇那麼霸道,那麼氣衝,統一全國、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唯獨沒有統一禮節,規定臣見君行跪拜大禮。男兒膝下有黃金,對秦始皇也不跪不拜。到漢朝,雖然大一統的王國,統一集中,拜皇拜上達到秦沒有的地步,皇權已然霸道至極,敢“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一直到北宋,也未見面君如天,看見皇帝都莫敢仰視,三跪九叩。看宋徽宗的《聽琴圖》似乎君臣之間沒那麼重的大禮。

中國真正皇權至盛至威,“三綱五常”極而盛之的當數大明王朝。農民當了皇帝不一樣,生怕人把龍爪看成馬腳。規矩更嚴、更高、更苛刻、更制度化。見皇帝必先雙膝跪地,以天靈蓋磕地;皇帝不讓起,絕不敢平身。否則就是僭越,免官罷職治罪,不磕頭就殺頭,不低頭就頭落地,農民皇帝比貴族皇帝更講究面子,更注重規矩,更要擺架子。

後來方知,農民是跟牧民學的。跪禮應始於元朝。自成吉思汗始,皇帝在上面坐著,群臣在下面跪著,見君二話不說,先行跪拜大禮,多急多大的事,也得等禮畢再奏。之前,跪拜、叩首,以頭磕地都是敬神的大禮,至此,把皇帝徹底神化,天子高於一切,高於神、高於天,也高於父母爺孃,成吉思汗不僅只識彎弓射大鵰,他懂得如何使自己變成神。

到了大清王朝,跪的文章更多了,規矩更大了。見皇帝不但要“著正裝”,而且要三跪九叩,即使是重病的老臣,見皇帝也必須認真、嚴肅、一絲不苟地自我折騰完畢。清王朝的規矩大,受皇恩,聽皇旨,要謝主龍恩,何以示之?磕頭要出聲,磕在地上要通通作響,越響才越能顯出奴才的赤膽忠心,感恩感到五體投地。五體投地也極形象,雙腿雙手加上頭,同時觸地。於是文章就出來了,太監有學問,他們私下把臣子磕頭的地方的一塊磚撬起掏空,頭磕在這塊空磚上,其聲雖響,但頭磕得卻不重不痛。當然這塊磚天下無人識,連皇帝也不知道,被矇在鼓裡,這機關奧秘只有一兩位大太監心中有數。把“禮”敬到了,當要磕頭謝恩時,太監自然會引你到空磚處,一個響頭磕到底。三個響頭磕出來,頭不痛、不昏、不暈。不起一層青疙瘩。皇帝也滿意,太監也高興,大臣也知足。

世界第一跪應推當年西德總理勃蘭特。

公元一九七〇年十二月七日,當時的西德總理勃蘭特訪問捷克、波蘭,在華沙波蘭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下,雙膝跪倒,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於納粹之手的波蘭猶太人贖罪。勃蘭特的這一跪,驚動整個世界,使全世界都刮目重看德國,德國對戰爭的反省讓全世界感動。人們從勃蘭特的一跪看到了德國在和平時期的崛起的決心,看到了勃蘭特的偉大。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勃蘭特,其當之無愧。即使後來勃蘭特因“醜聞”被迫辭職,在我心目中,其偉大的光輝未減弱分寸。

中國也有驚世的一跪,書生的一跪,大師的一跪。導師王國維投昆明湖自盡。在他的追悼會上,所有的追悼者皆心情沉重地三鞠躬。當陳寅恪步履沉重地走到靈前,他緩緩地撩起長衫的下襬,雙膝跪地,雙手撫地,一絲不苟地將頭沉重地磕在地上。

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驚訝了,眾人在陳寅恪頭顱叩地之時清醒過來,一齊列隊站在陳寅恪身後,跪下,磕頭,重重地磕頭,一遍遍地磕頭,清華園角角落都響著重重的磕頭聲……

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政府正式宣告,廢除跪拜禮。

一百〇五年以後,當我站在父母的靈墓前,依然雙膝跪倒,磕頭,重重地磕頭,一抬頭才發現,淚已滿面。

下跪的歷史

白頭翁新作《歷史的氣質》,全書收錄其近期創作的歷史散文40餘篇。

讀史使人明智,這就是歷史的氣質。不同的歷史故事,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獨特氣質。《歷史的氣質》視野感十分鮮明,思想深邃,故事細膩,激情澎湃,異彩紛呈,讀之酣暢淋漓,使人既有歷史的現場感,又洋溢著家國之思、民族之情,令人愛不釋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