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 由 雲鶴閣 發表于 垂釣
  • 2021-10-07
簡介當然,也可以說,秦簡字形反映的是當時人們對勞字的認知,甲骨文字義火灸治病已經由其他表達方式,導致勞字的本義消失,於是,就把衣字中有汗水變成了冖+力,甚至認為出汗是因為辛苦勞作引起的

撈人的撈怎麼寫

作者:萬慶濤 王鴻傑

勞,會意字,繁體字寫作勞,讀作láo。本義火灸使病人發汗治病。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勞字的演變

一、字形演變

甲骨文字形有:一是上中下結構,上部為炏[yán](熒字省略),中部為亠(衣字的上半部),下部為衣(中間還有三個點);二是上下結構,上為炏,下為衣(第二種字形當是第一種字形的省略);三是省略第一種字形兩肩上的火。

金文字形有:一是春秋時期《齊鎛[bó]春秋》金文字形基本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種,但是把炏與衣連線起來書寫;二是戰國時期《中山王鼎》金文字形把衣字下半部訛變為心。

戰國時期竹簡字形有:一是承接甲骨文字形第二種(包山楚簡);二是上下結構,只有衣字下半部(包山楚簡);三是發生訛變,字形成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保留炏,下部的衣字變成上下兩部分,為冖[mì],下為力,與現代繁體字一樣。

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勞,簡化字進一步訛變,把炏變為艹,寫作勞。簡化字使的勞字與甲骨文字形相去更遠,無法體會火灸治病的本義。異體字有労(日本簡化漢字)、{炏+冖+米+心,上下結構}、{炏+冖+悉}。

甲骨文字形明顯是用火灸使病人身體發汗(衣服裡的三個點是汗水)。秦簡字形的訛變,使勞字完全失去了甲骨文字形,把後人對字的理解引致錯誤的方向,以訛傳訛,然後約定俗成,逐漸固定下來。當然,也可以說,秦簡字形反映的是當時人們對勞字的認知,甲骨文字義火灸治病已經由其他表達方式,導致勞字的本義消失,於是,就把衣字中有汗水變成了冖+力,甚至認為出汗是因為辛苦勞作引起的。

《說文解字》認為,“勞,劇也。從力,熒省。熒,火燒冖[mì](覆蓋物,房頂之類),用力者勞。”意思是,勞本義為(用力)劇烈。從力,熒省火。熒的意思是火燒房頂等覆蓋物,人們需要用力去撲救,這就是勞。顯然,許慎沒有見過甲骨文,因此他的解釋是以篆文而不是甲骨文為基礎,因此不可能正確。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也說不清,稱{炏+冖+米+心(或悉)}字義“未可知也”。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火灸(網上圖片)

火灸療法,是傳統中醫療法之一,又稱火療、灸療、灸法,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黃帝內經·靈樞·官能》中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扁鵲心法》亦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如今,四川省有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稱為“符氏火灸療法”。據介紹,他是用一條陳年的麻繩,一盞桐油,一根81味獨特天然中草藥製成的灸條,以桐油點燃灸條,以明火烤灼經絡,主治腦癱、帶狀皰疹、中風偏癱、面癱、鼻竇炎、淋巴炎、部分婦科及腫塊等疾病,療效獨到。

二、勞字的引申義

雖然本義火灸治病消失,但這一本義在勞的引申義及其衍生字中仍有體現。

1。火灸這種治病方法,遠古即有,並傳承至今。或者是一次偶然的機會,人們發現火不但可以烤制食物,還可以用來治病。由於當時技術手段和材料很原始,用火灸給人治病是一種非常辛苦的事情。引申為辛苦,受累,疲乏。《荀子·富國》:勞苦頓萃而愈無功。(勞累憔悴卻更加沒有成效。)如,勞苦。

2。用火灸之法治病,和現在中醫療法一樣,並不能立竿見影,費時費力,引申為費力,用力,費心,費神。①《尚書·周書·周官》:作偽,心勞日拙。(弄虛作假,費盡心力卻每況愈下。)②《左傳·襄公九年》: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君子從事腦力勞動,小人從事體力勞動,這是先王定下的制度。)如,勞神,勞心。此義曾經寫作憥或憦,後仍規範為勞。

3。火灸治病是一種工作、操作、活動。《論語·為政》:有事,弟子服其勞。(遇到事情,弟子要為老師效勞或代勞。)如,勞動,勞作,操勞。

4。火灸或是如同現在的按摩,給患者一種安慰,引申為慰問。①《詩經·國風·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勞。(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卻不肯慰勞我。)②《禮記·曲禮下》:大夫士見於國君,君若勞之,則還辟,再拜稽首。(出聘他國的大夫、士晉見主國國君,國君倘親加慰勞,大夫、士要閃身躲避,並再拜叩頭。)如,慰勞,犒勞。用物慰問可能用牛比較多,因此,此義曾經寫作牛+勞,後簡化為勞。

5。火灸治病,治好了就是一種功績,貢獻。①《管子·地圖》: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有私行。(按照所作貢獻的大小來行使獎賞或處罰,不敢存有私心,埋沒了賢才。)②《戰國策·趙策》:奉厚而無勞。(俸祿豐厚卻沒有什麼功勞。)如,功勞,苦勞,勞苦功高。

6。火灸時,雙肩要放平,引申為耙平翻耕過的土地。《齊民要術·耕田》:耕而不勞,不如作暴。(只耕地而不耙平,不如暴曬不耕。)進一步引申為一種農具,後來加耒寫作耮[lào],與耙的樣子和作用相似。

7。火灸治病引起出汗,會使人有一定的損耗,甚至可能燒傷,引申為損失,損傷,損耗。如,勞神費力,腰肌勞損。

8。火灸會使人發汗,引申為指派,命令,指使。《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派軍隊遠端奔襲,聞所未聞)。如,勞師動眾。

9。火灸也不是都能見效,付出辛苦卻得不到應有的報償,醫患都不開心,引申為憂愁,愁苦。《詩經·國風·邶風·燕燕》:瞻望弗及,實勞我心。(遠望不見你人影,實在痛心又悲傷。)

10。引申為無償奪取別人的勞動成果,強取。《管子·小匡》:犧牲不勞,則牛馬育。(祭祀時不強取黎民的牛馬作犧牲,那麼他們的牛馬數量就會增加。)此義後加扌,寫作撈。

11。敬辭,引申為辛苦。巴金《家》:勞各位等了許久,兄弟非常抱歉。如,勞駕,有勞,煩勞。

三、勞字的衍生字

勞字的衍生字,都與勞字的本義和引申義有關,讀作lāo,láo,lào。

(一)讀作lāo

1。撈,繁體寫作撈。本義水中取物。火灸後,身體排汗,導致衣服像從水裡泡過一樣,用手拿這種衣服,就像從水中取東西。如,撈魚。引申為:(1)用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如,撈錢。 (2)順手拿。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撈魚(網上圖片)

(二)讀作láo

2。嶗,繁體寫作嶗。本義累出汗才能登上的山。嶗山山勢陡峻,上山會使人累出一身汗,於是得名嶗山。另外,嶗山如遇大雨,會突發洪澇災害,這也是嶗山名字來歷的一種。總之,離不開汗水和洪水。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嶗山(網上圖片)

3。癆,繁體寫作癆。本義人病體虛弱,一干體力活就會出虛汗。中醫指積勞損削之病:五癆,即心勞、肝勞、肺勞、脾勞、腎勞的總稱。又是結核病的俗稱。如,肺癆,骨癆。

4。朥,無簡體。本義豬肥肉熬出的油,如同火灸時人排的汗。引申為摻了很多豬油的食品,如,朥餅(潮州人制作的月餅)。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潮州朥餅

5。憥,無簡體。本義心情疲憊,此字義可見中山王鼎金文字形。後規範為勞。

6。憦,無簡體。同憥。

7。磱,無簡體。本義滑石。其中藥效用可利尿通淋,如同火灸使人發汗,因此稱為磱。

8。蟧,無簡體。本義小寄居蟹,因生長快,必須不斷尋找可寄居的螺殼,甚是勞苦。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蟧,小寄居蟹(網上圖片)

9。髝,無簡體。本義急躁。人在勞苦的時候,心情會煩躁不安。如,髝髞[sào](性情粗魯急躁貌)。又同軂,身體高大的樣子。

10。僗,無簡體。本義做火灸的人,加單人旁(亻),寫作僗。

11。鐒,繁體寫作鐒,音譯字。一種人造放射性元素,元素週期表第103號元素,1961年被美國科學家發現,被用著名物理學家歐內斯特·勞倫斯命名,英文寫作Lawrencium,簡寫為Lr。

(三)讀作lào

12。澇,繁體寫作澇。本義裡外都有水。引申為降雨過多,屋裡屋外都被水浸,並增加了氵。如,旱澇保收。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城市內澇(網上圖片)

13。耮,繁體寫作耮。一種傳統農具,由荊條或藤條編成,用來蕩平翻耕過的土地,與耙的功能相似。火灸時雙肩要放平,便於點燃的艾準確移動到下一個穴位,引申為耙平翻耕過的土地,借指上述農具。耮蕩平土地以掩土保持水分,又稱保墒,類似於火灸使人體發汗,汗悶在衣服裡。

漢字探源:勞及勞姓

耮地(網上圖片)

14。嘮,繁體字寫作嘮。本義和人聊天,如同用話語慰勞別人。如,嘮嗑。

15。橯,無簡體。古書上說的一種農具,或許就是耮。

16。軂,無簡體。組詞為軂軇[dào],身體很高的樣子。

17。簩,無簡體。古書上說的一種有毒的竹子,或許最初是用這種竹子做火灸的。

四、勞姓的來源

勞姓,可能源自遠古掌握火灸治病技術的人及其家族。他們把用火灸療法使人發汗治病的過程,用勞(勞)這個符號記錄下來,並以此作為自己部落的圖騰標識,人稱勞氏。

據文獻記載,勞姓來源有:

1。源自地名。(1)山名。嶗山,古稱勞山,或牢山、鰲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東部。漢朝曾賜此地人為勞氏,屬於以山為氏。(2)地名。江陵勞勞亭,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部,三國孫吳時期所建。後人常在此送別遠行的親友。李白曾作詩《勞勞亭》。這裡的勞勞,當是送別親友時雙方話別,共敘親情友情。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嘮嘮家常”。住在此地的人,以亭為氏,稱勞氏。

2。源自禽名。先秦時期,有酷吏博勞,是一種官職稱呼。原本是一種小型候鳥,性情威猛,善於捕捉小動物,撕碎了吃。所以,用這種鳥的名字稱呼酷吏。博勞鳥,古代稱為鵙[jú],亦稱伯勞、百勞、濁溫。在醫藥典籍《本草》中稱作博勞,今動物學書籍中通稱伯勞。或許在伯勞鳥很多的地方,人們以鳥為名,稱勞氏。

3。源自少數民族。滿族中有勞氏分佈。

勞姓如今人口約23萬,按照人口數量排名第304位。

詩曰:

勞指火灸汗溼衣,

辛苦勞作賣苦力。

勞苦功高氣蓋世,

以逸待勞等時機。

參考文獻:

1。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學勤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年版。

4。《辭源》,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5。《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6。《實用甲骨文字典》陳年福編著,四川辭書出版社,2019年版。

7。《說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孫永清編著,中國書店,2011年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