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 由 營養師張姐 發表于 垂釣
  • 2021-09-29
簡介3常1.常吃些益氣補脾的食物山藥:中醫養生學認為山藥作用溫和,不寒不熱,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潤皮毛的養生功效

唇乾和脾有關係嗎

提到脾臟,有許多人會認為它只是依附在胃部的一個無實質太大用途的小臟腑,其實你要這麼想可就錯了。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我國偉大的中醫曾經這樣記載過“血者水谷之精也,源源而來,而實生化於脾。”也就是說人體內的氣血是水和食物的精微生化於成的。而生化的場所就是脾臟。所以中醫把脾臟稱為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一旦不好,氣血就會不足,臟腑功能就會減弱,時間長了,很多疾病就會隨之而來。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1.口唇乾燥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脾不好的人,嘴唇看起來沒有血色、無光澤、乾燥,並時常伴有食慾減退、口中無味的表現。

因為中醫認為“脾開竅於口”,“唇為脾餘”,也就是說口味、食慾、唇色與脾有關。脾的運化功能不好,人就會不愛吃東西,口中就會乏味,口唇會變得乾燥易脫皮。

2.肢體乏力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脾不好的人,總是感覺四肢沒有力氣,並且伴有雙肩同時感覺不舒服,脖子僵硬,無法提起重物的表現。

因為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全身肌肉的營養要依靠脾來運輸和化生供應。脾好則肌肉豐滿,人有力氣。脾不好則肌肉漸消,人就會感覺肢體乏力,雙肩不適,脖子僵硬。

3.睡覺流涎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脾不好的人,睡覺時會流口水,並且會感覺口中的唾液增多。

因為中醫認為涎出於口,口為脾竅,故涎為脾液。如果脾不好,脾對涎的收攝就會失常,口中唾液就會增多。睡覺時口中唾液就會不由自主地流出來。

做“3不、3常”,有助調脾、養脾

3不

1.不要吃得過飽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眾所周知一次性吃得過多,過撐就會傷到胃。而中醫認為脾胃相互表裡,有脾胃不分之說。因為胃需要脾來提供血氣,脾胃在共同主管消化。所以一次性吃得過多、過撐,不僅傷胃,也會傷到脾。

建議:每頓飯吃七八分飽為宜,這樣有利於脾胃消化。

2.高糖、高脂的食物不要多吃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大多數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不易消化。中醫認為脾主運化,脾主血和統血。也就是說胃的能量和運動來自脾,而脾的作用是負責血液的流動、供給和正常代謝。所以胃在代謝高糖甜食的時候要從脾那裡透支很多的能量,時間一長,就會傷脾。

建議:平日要少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傷害脾胃。

3.不要思慮過重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中醫理論中有五臟與五志之說,也就是每種臟器代表1種能量與1種情緒,正所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而脾最怕思慮過重。因為思慮過多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長此以往,對脾臟健康不利。

建議:平日應多放鬆心情,避免多思多慮,有利健脾養生。

3常

1.常吃些益氣補脾的食物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山藥

:中醫養生學認為山藥作用溫和,不寒不熱,具有益腎氣、健脾胃、潤皮毛的養生功效。對於補養脾胃非常有好處,尤其適合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食用。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茯苓

:中醫養生學認為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益脾安神、補脾利溼的養生功效。常吃茯苓可預防溼氣困脾,又可健脾護胃。

2.飯後常走走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是有一定道理的。飯後半小時常散散步、打太極拳、踢踢毽子等運動,有利於脾臟的健康。因為脾臟的最佳排毒時間是在飯後,飯後常做些健康平和的運動,有助於脾臟的運化。同時也有利於脾臟毒素的排除。

3.有助護脾的養生小動作常做做

揉肚臍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肚臍中有一個重要的養生穴位神闕穴,經常按揉有利驅寒,促進氣血的執行,可起到益脾氣,利寒溼的養生作用。

方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好相反﹚疊放與肚臍,先順時針後逆時針揉轉,取男八女七,即男人每次按揉八八六十四次,而女性則按揉七七四十九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按摩到腹部發熱為宜。

洗腳時搓揉腳部

口唇乾燥、肢體乏力、睡覺流涎!中醫告訴你:調脾、養脾是關鍵

每天洗腳時搓揉腳部,對脾臟十分有好處。因為腳部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有一個重要的健脾穴位太白穴,它是脾經的原穴,也就是脾臟的經氣經過和停留的地方。經常按揉可起到促進血液迴圈、益脾祛溼、促進睡眠的養生功效。

方法:每晚臨睡前30分鐘左右,將雙腳浸泡在溫水中﹙水溫不燙為宜﹚,先泡2-3分鐘,然後用雙手反覆搓揉大腳趾內側太白穴的位置,搓揉3-5分鐘即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