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 由 晨娛碼頭 發表于 垂釣
  • 2021-09-26
簡介就像10年前,面對媒體,孫睿曾喊出“將《草樣年華》拍成80後史詩”,現在看來多少有些年少輕狂

玉字繁體字多少筆

1905電影網專稿

2021年9月19日,《草樣年華》改編的電影《我的青春有個你》正式上映,距離2004年小說正式出版,已過去17年有餘。

這套曾經風靡校園的國民青春小說,全書四部創下兩百萬冊以上銷量,被譽為80後的青春紀念冊,也讓作者孫睿一炮而紅,迅速躋身五大偶像作家行列。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圖書策劃人沈浩波曾這樣評價,與很多青春作者相比,孫睿的文學準備更為充分,作為一個北京孩子,他完全繼承了京味作家幽默灑脫的文風,他的小說有著王朔式的幽默,卻沒有王朔的油滑。

如今,17年過去,孫睿已過不惑之年,他如何透過影像和文字回望青春?當80後已不再年輕,曾經的“草樣年華”又將如何安放?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孫睿接受1905電影網專訪

“一波三折”

“從《草樣年華》2004年出版,就一直有人想拍,但我一直有個原則:要自己來做。”聊起《草樣年華》的影視化歷程,孫睿用“一波三折”來形容。

2010年前後,孫睿曾計劃將其拍成電視劇,但囿於當時的市場缺少青春題材劇集的成功先例,投資人最終望而卻步。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2013年,電影市場掀起了青春片的熱潮,也讓《草樣年華》順勢浮出水面。立項、劇本、攝影、監製都曾一度到位,卻因為主演檔期問題,拖延了開機日期,也錯過了青春片最火熱的市場。

歷經十年輾轉,電影版《草樣年華》再次立項,並改名《我的青春有個你》終於與觀眾見面,孫睿也從三十而立邁入了不惑之年。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這段漫長的等待在他看來未必是蹉跎,也給予他重新審視和打磨劇本的機會。

就像10年前,面對媒體,孫睿曾喊出“將《草樣年華》拍成80後史詩”,現在看來多少有些年少輕狂。

“幸虧那時候沒拍,你覺得把整個人生都拍進來了,但其實是特別有限的東西。那時候最大的80後才30歲,還不足以拍什麼史詩。”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草樣年華》的劇本反反覆覆修改了多稿,以不同年齡審視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成長空間,孫睿總會生髮出不同的感悟。

“三十歲出頭的時候,還是青春期尾巴的感覺,還想拍一些在學校裡調皮搗蛋的事情,但三十六七歲時,你會覺得那個東西笑笑就完了,沒有更多價值,就像寫文章愛用形容詞渲染,但最後發現形容詞就是形容詞,它不是內容。你就會想把這些修飾的東西撥開,迴歸最質樸的敘事底層,把人物做好,把故事做好。人活著本身也是這樣一個過程。”

"80後永遠年輕"

從20萬字的小說文字到3萬字的電影劇本,孫睿在取捨時選擇以男、女主人公邱飛與周舟的“愛情”為主線。

“每個人上大學的時候都會想我可以談戀愛了,這是衝擊力最強,最新鮮、最有吸引力的”孫睿說。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在他看來,邱飛是很多80後男生的縮影,單純可愛,為愛情衝動不計後果,也有些大男子主義,帶著80後獨有的愛情觀:“我可以犧牲自己,為你擋子彈,邱飛就是這樣一個人。”

與小說的男性視角不同,電影選擇從中年周舟的角度,回望這段青澀的校園戀情,重新感悟曾經的錯過和遺憾,“當時多說一句或者多問一句,兩人把自尊都放下來,多溝通一下,可能就不會因為少年倔強而再也不見面了。”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在《草樣年華》最後,孫睿這樣描寫初入職場的邱飛:“成長是要付出代價的,為此我失去了青春的四年時光。在此過程中,我學會了憤怒,又學會了忍耐,學會了憤世嫉俗,又學會了麻木。”

電影中,這份“社會化”的無奈似乎也凝聚在人到中年的周舟身上,孫睿這樣解讀:“她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十多年了,她知道社會是什麼樣,人性是什麼樣。她不會欺負人,也不會再忍氣吞聲被人欺負了。或者說她身上有很多東西是她曾經排斥的,她不知不覺成為了自己最不想成為的人。”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很多人說,《草樣年華》是80後的青春紀念冊。書裡寫到的暖壺、飯票、打口磁帶、老狼、鄭鈞、許巍,都曾是一代人的時代記憶。

到了電影裡,這些也成了背景中俯拾皆是的時代符號,美術道具組專門找來了當年的瑞麗雜誌、BP機、面的、柯尼卡半自動相機等,營造出世紀之交北京高校的年代氛圍。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但孫睿坦言,《我的青春有個你》並非主打視覺懷舊元素的青春片,他還是想讓觀眾將注意力聚焦在人物和情感之上。

一個個老物件背後凝結的是80後獨有的精氣神,“在我20歲左右的時候,覺得80後是特別時髦的,從小就能接觸全世界的東西,站在知識的前沿。那時候網際網路也有了,所有新鮮的東西都落在80後身上了,就覺得80後應該掌控這個世界,同時能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文學成就了80後”

“寫小說是為了找工作。”回憶起創作《草樣年華》的緣由,孫睿給出了意料之外的答案。

小說裡的邱飛曾經滿懷期待成為雜誌社的一員,現實中的孫睿也一度把“記者”作為首選職業,“我喜歡看球,就想做足球記者跟著球隊到處跑,80後的理想就是這樣。”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無奈孫睿本科學的是工科,找文字類的工作過不去簡歷關。於是他就想到:寫本小說證明自己。

“剛開始寫的時候不知道能寫多少,也沒覺得難,那時候是寫在紙上的,還花了一千多塊錢找人打印出來,拷到3。5寸軟盤裡,就拿著那個去找工作。”

工科生的記者夢並不順遂,大學畢業,工作沒找到,小說沒出版,還碰上了“非典”。宅在家的時間裡,孫睿“跟風”把小說發到了網上,沒想到連續8周排名點選量第一,還被當時還是書商的沈浩波看中,付梓印刷。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憑藉幽默灑脫的文風,對大學生活的細膩描繪和犀利思考,《草樣年華》大受讀者熱捧,頻頻加印,也讓孫睿一躍躋身當時的偶像作家之列。

孫睿坦言,出書、成名,原本都不在人生的計劃內,“當時就是想寫完了找工作、上班,就這麼點事,結果沒想到能不停地加印,更沒想到近20年後這本書還能被議論。。。但面對這些的時候,我想的是下一本書更得把內容弄好了,才對得起這些人。北京人還是比較要面子,賣書既然是你立身的職業,就得把手藝弄好了,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對於突然而至的名利,孫睿一直保持著清醒的認知。他深知,《草樣年華》的起飛是因為站在了當年青春文學的風口上。

“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命。80後這個概念成立就是因為有文學,文學成就了80後,80後也成就了文學。80後雖然沒有在文學內容上有多大的成就,但他們讓文學能一直被關注著。讀書曾經是一部分中國人的主要生活。不像現在,文學被冷漠了。”

“不想當作家的編劇不是好導演”

2006年,《草樣年華2》仍在熱賣暢銷書之列,孫睿卻轉頭走進北京電影學院,攻讀導演專業碩士,導師是知名的第五代導演田壯壯。

“不想當作家的編劇不是好導演”也成了他一直以來的微博簽名。

孫睿曾在採訪中說,研究生的生活“治”好了他的學校恐懼症,“從小學到大學畢業,我沒有一天覺得上學時快樂的,後來研究生終於找到了自己喜歡學的東西,進校門不用再硬著頭皮了。”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學習電影樂趣無窮,拍電影卻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畢業十幾年來,孫睿曾擔任《我是你兒子》《一步之遙》等的編劇工作,但參與的影視作品總量並不多。

在他看來,電影劇本與小說文字是兩種“內容”,不能按照寫小說的工作方式去創作劇本。

僅從表達上而言,文字創作自由度更高,不需要成本就能帶人“走得很深”,而電影是需要成本的。歸根結底,劇本只是電影商品生產線上的一環,“你可以有自我表達,但還是要回歸到它的基因裡,就是要符合市場的需求。”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曾幾何時,青春片的市場熱潮帶動了青春文學在大銀幕的“復興”,也讓不少作家順勢跨界影視。面對這股風潮,身處其中的孫睿有自己冷靜的思考:跟流量明星變現類似,作家跨界依靠的也是“流量”,投資人看中的是曾經的書迷有多少能轉化成電影的觀眾。

然而,就像空有流量的泡沫一定會破碎,電影創作最終還是要回到內容本身上來。這也是青春文學改編的青春片口碑頻頻遇冷的癥結。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孫睿坦言,青春文學“不好看”,是因為“比例”不夠真實,“我喜歡看有質感的東西,生活裡各項東西的比例是正常的,情感佔多少,家庭佔多少,但有些青春文學,把某一項比例拉得特別大,人物就不真實了,好像他除了戀愛就不幹別的,他出生在單親家庭就要揹負一生等等,我還是願意看立體的人物。”

無論寫小說還是拍電影,這份“質感”與“真實”都是孫睿的堅持。在《我的青春有個你》之後,他還在醞釀將自己的多部小說搬上大銀幕,包括去年出版的《背光而生》,“會拍成生活比例正常,有質感的現實主義電影。”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20歲出頭,孫睿寫下《草樣年華》,紀念恣意張揚的學生時代;30歲關口,抓住青春的尾巴,他用一部《跟誰較勁》,尋找著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孫睿,終於可以“站在青春外看青春”,坦然地說出,自己已不再年輕。

對話·導演孫睿:17年後,我們的青春終於等到它!

採訪中,他用手在空中畫出“社會的車輪”,原來80後站在頂端,迎著九十點鐘的太陽,現在已經快被歲月捲進了車底,最終總會退場遠去,留下一道斑駁的轍印。

這道屬於“80後”的印記,也許就是文學。就像孫睿近期在一套“80後”叢書的後記裡寫:“時間沒有放過任何一代人,但好在有文學讓我們保持尊嚴。”

聊著聊著,孫睿想起一句當年王朔說過的話,“你們80後牛什麼呀,誰沒年輕過呀,你們老過嗎?”

“當時覺得是欺負人,現在我特別明白這句話了。”

【來源:1905電影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