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長歌懷采薇---讀王績《野望》

  • 由 掩窗避喧譁 發表于 垂釣
  • 2021-09-25
簡介黃昏日暮,詩人站在水邊的高地向遠處眺望,內心無比抑鬱

野望中欲何依的理解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隋未唐初人。棄官隱居在家。這首詩是其隱居時所寫。這是一首五言律詩,一般律詩分為首、頷、頸、尾。王績是發展詩歌中是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完善了律詩的格律。

原詩如下: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人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律詩的一般讀法,首尾兩聯表達詩的主旨,中間兩聯鋪陳。首聯 “欲何依”和尾聯“無相識”表達了詩人愁悶的心緒。中間兩聯的秋色和勞動者滿載而返正對應和加深了詩人的這種感覺。

年少時讀此詩,覺得這首詩很好,卻又不知好在哪裡?因為你沒有那個閱歷,有的只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詩強說愁”。如今,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重讀此詩,不禁淚上雙眸,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那份孤寂與憂鬱,卻又無人述說的感慨。所以,讀詩時,可以把自己溶入到詩人那個環境中,用心去感受詩人,這就是感發的力量,也就是詩歌的“興”。

“皋”指水邊的高地。“薄”指接近。黃昏日暮,詩人站在水邊的高地向遠處眺望,內心無比抑鬱。徘徊不定不知依靠何處,內心一片迷惘。遠處的樹葉黃色一片,加深了這種感覺,說明已到秋天。一般來說,秋天是最易使人惆悵的季節 。

站在秋風中,眼前是一片蕭條,只有衰草在風中零落,秋風一吹,涼從心底溢到面板,一陣寒粟。更何況詩人現在隱居在家,無法實現心中的理想。古代讀書人只有兩種狀態,要不出來做官,要不就隱居起來。

山山唯落暉,黃昏的餘暉落在山上,一片金黃,雖然美麗卻已是黃昏,即將落去。正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牧童趕著他的牛羊回來了,獵人也帶著他所收穫的獵物回來了。他們都完成了自己一天的工作。我和他們相互對望著,並沒有心靈的碰撞。在王績的眼中,牧人還是牧人,而在牧人的眼中,我王績又是什麼呢?也就是說,王績在這裡沒有知己,內心感到無比的惆悵。不禁長歌一曲懷念采薇,但只有空空的山谷迴應。

采薇指伯夷、叔齊不食周粟,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凍餓而死的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