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 由 小話詩詞 發表于 垂釣
  • 2021-08-24
簡介《淇奧》這首詩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詩中一些句子如“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善戲謔兮,不為虐兮”等,後來還成為人們讚譽一個人品德或性格的詞語

竹的讀音和意思是什麼

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不少字義生僻但詩意很驚豔的詩歌,我今天介紹的就是《

淇奧

》,它是出自於《詩經·國風·衛風》中的一首詩歌。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淇奧》為什麼是一首生僻的詩歌

首先說一下《淇奧》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呢?從

兩點

就可以直觀地看出來:

(一)看題目

這首詩的“淇奧”是什麼意思呢?

“淇”,就是指淇水,源出河南林縣,經河南省北部的鶴壁市淇縣流入衛河;“奧”字的讀音也不是現代漢語中(ào)的讀音,而是讀(yù)的音,意思是水邊彎曲的地方。

從第一點來說就已經屬於生僻了。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二)看內容

這首詩的內容有

3個章節

,每個章節

9

句,全詩共

38

字,我將詩中

字型加黑

的都屬於

字義生僻的字或詞

,先看原詩:

瞻彼淇奧,綠竹

猗猗

。有

君子,如

,如

兮,赫兮

兮。有匪君子,終不可

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

充耳琇瑩

會弁

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

。有匪君子,如

,如

。寬兮綽兮,

猗重

較兮。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淇河風光

有必要解釋一下這些加黑字詞的讀音和含義,從中就可之多有多麼的生僻了,我分三個章節來細說一下。

1,第一章節中的生僻字

猗猗讀音是(ē ē)

,是形容

竹子修長而美貌

的詞語;

匪是“斐”

的通假字,是形容一個人

有文采

的意思

切、磋、琢、磨

這四個字是動詞

在古代漢語中,是專門指

製作骨器或者玉器的工藝方法。

製作骨器叫切,製作象牙叫磋,打磨玉器叫琢,打磨石料叫磨。這四個字都引申為形容一個人文采好,有修養。

切磋由加工玉石骨器,引申為討論研究學問;琢磨由玉石骨器的精細加工引申為學問道德上鑽研深究

瑟字指

一個人儀容莊重。

僩字讀音為xiàn

,指一個人神態威嚴;

咺字的讀音為xuān

,指一個人很有威儀的樣子;

諼字的讀音也是xuān

,是忘記的意思。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古代制玉圖

2,第二章節中的生僻字

充耳

是一個詞語,掛在

冠冕兩旁

的裝飾物品,下垂至耳朵處,一般用精美的玉石製成;

琇xìu瑩,

是詞語,指光潔溫潤程度可以媲美玉石的一種寶石;

會弁,是詞語,讀音為(guì biàn),

指士大夫階層佩戴的鹿皮帽。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古代諸侯冠冕,帶有充耳的裝飾物

3,第三章節中的生僻字

簀字的讀音為zé

,是“積”字的假借,堆積的意思;

金、錫指銅銅和錫,

商周時期鑄造的青銅器的主要金屬就是銅和錫,青銅器是銅和錫的合金。

圭、璧

都是由玉石製作而成的禮器,圭的形制上尖下方,在舉行隆重儀式時使用,璧的形制是圓形,圓心處有小孔,是諸侯或者士大夫朝會或祭祀時使用的。圭與璧製作精細,是佩帶者身份的顯示,也寓指佩戴者的品德高雅。

猗字的低音為yǐ

,是“倚”字的通假字,指古代車廂兩旁作扶手的曲木或銅鉤。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gudaiyugui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古代玉璧

從這首的詩的題目和和內容文字本身上來看,這就是一首和生僻的詩歌了。

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呢?

《淇奧》這首詩出自於《衛風》,通俗的說,就是採自於詩經時代衛這個諸侯國的民歌。

《詩經》中存在許多對人物進行稱頌的讚歌,

《淇奧》就是一首讚美衛國國君衛武公美德的詩歌。

這從歷代有名的《詩經》

集註者

的筆下就可以看出來,《

毛詩序

》寫道:“

《淇奧》,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聽其規諫,以禮自防,故能入相於周,美而作是詩也。

”《毛詩序》的

集註者是西漢的著名經學家毛亨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衛武公繪像

衛武公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他不是姬姓諸侯,而是殷商後裔,周武伐商後,將他分封為衛國諸侯

。衛武公不但有好的文采,而且和大臣的關係很好,他效忠於周王室,很好地輔佐了周平王,衛武公在諸侯國中的聲望很高,人們就寫詩歌去讚譽他。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西周時期的地圖上可以看出衛國的位置

我國先秦時期的

編年體通史

左傳

昭公二年

中也記載道“

北宮文史賦《淇奧》。

”晉代有名的學者

杜預

是這樣註釋的:“

《詩·衛風》,美武公也。

”杜預非常喜歡《左傳》,到達了痴迷的程度,人們因此還稱杜預為“

左傳癖

”。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吳國公子

季札

來到衛國做客,宴會上他在觀看了詩樂,他在評價

邶、鄘、衛

三國的音樂時說道:“美哉淵乎!吾聞衛康叔、

武公之德如是,是其衛風乎?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從以上的評論就可以看出來,《淇奧》這首詩就是讚美衛武公美德的一首詩。

《淇奧》這首詩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詩中一些句子如“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善戲謔兮,不為虐兮

”等,後來還成為人們讚譽一個人品德或性格的詞語。

這首詩有哪些令人感到驚豔的地方呢?

既然生僻,能稱得上驚豔嗎?可以肯定地說,能稱得上驚豔。

因為《詩經》之所以傳頌詠唱兩千餘年而不衰,膾炙人口數百代而不厭,在中國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那是有原因的。

那就是這首詩對多方面的精彩描寫和特有的衛國文化內涵,這也是這首詩驚豔的地方。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第一個驚豔的地方:從描寫人物容貌、服飾冠冕、神態,以及讚美人物品德上看衛國的審美文化

衛國是殷商王畿故地,由於文化具有積澱性與地域性,《衛風》自然帶有殷商文化的特色。殷人祟尚人體美與服飾美,而《衛風》對人體、容貌與服飾的描寫就極其精美而細緻。

像《衛風·碩人》中就有對莊姜美麗的容貌的描寫。可以參看筆者前面的問答。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淇奧》對衛武公的冠冕服飾、神態的描繪也是很細緻的,如“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這幾句詩就是在表達,衛武公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詩中描寫的是

:他的冠冕兩邊垂著精美的

寶石(充耳,參見前文)

,鑲嵌的寶石如同星星一樣褶褶生輝。他的神態莊重,他是一位胸懷廣的人,他的地位尊榮,儀態威嚴。他是一位高雅的君子,初次見面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樣的描寫展示了衛武公體面的服飾,就連冠服上的裝飾品也是極其精美的。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衛武公意志堅定、忠貞純厚、心胸寬廣、平易近人的形象。

從字裡行間,我們不難看出,兩千多年前的衛國具有很高的服飾審美文化。

再比如“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幾句,則直接是對衛武公人物品德的讚美,詩句表達的是衛武公有著豐富精湛的知識,研究討論起學問來非常細緻,學問切磋更精湛,他在道德修養上無可挑剔,他是非常完美的一個人。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出圖的衛國青銅器

大量的比喻表現了衛武公精湛的文章學問以及道德修養,而隨著章節的遞進以及用詞的變換,也體現了衛武公的才學修養是經後天積累養成的,他的道德修養也是經過不斷磨礪的。

再如“

猗重較兮”、“善戲謔兮

”則突出描寫衛武公的的

交際能力和風雅的談吐

這些兩千多年的詞句,即使是今天讀起來依然很驚豔,正是因為這些經驗的詞句,才讓《詩經》傳承兩千多年而不衰。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第二個驚豔的地方:重章疊句對竹子的描寫,以及中國竹文化的起源

《淇奧》這首詩歌一共有三個章節,每章開頭都以“綠竹”起興,這就是詩經中典型的

借物起興

,三個章節重章疊句,如第一章節的“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第二章節的“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第三章節的“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三個章節開頭都是借淇水岸邊挺拔、青翠、濃密的竹子起興,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

衛國盛產竹子,淇水一帶更是因為盛產竹子而聞名於世,而衛國的都城就是淇水邊上。

我國古代的文獻資料中就有對淇河兩岸盛產竹子的記載,南朝著名史學家

裴駰在《史記集解

》中對於“

淇園

”有如下注釋:“

衛之苑也,多竹篠。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淇奧》借綠竹的挺拔、青翠、濃密來讚頌衛武公的高風亮節,開創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成為中國詩歌以及文學作品中竹文化的起源。

後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不乏文人墨客以“竹”來比喻一個人的恬淡高雅、堅韌挺拔。

如在《

孔子家語

》中,孔子的學生

子路

就說過:“

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

”子路以南山之竹作為

本性正直,無需外在修飾的事物

的代表,可見竹子文化在當時已經是人們共同的認識了。

竹子在《淇奧》之後,已經成為了人們經常去讚美的植物,竹子也被賦予了美好的品德。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中國源遠流長的竹文化起源於詩經時代的《淇奧》,詩中的竹文化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傳統文化中,

松、竹、梅

被人們稱為為“

歲寒三友

”;

梅、蘭、竹、菊

被稱為”

四君子

”;魏晉時期有被後世稱為“

竹林七賢

”的名士之風;宋代大文學家

蘇軾在詩中也寫道: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

可見竹子在人們心中已然成為

品格高尚,不畏逆境,不懼艱辛,中通外直,堅忍不拔,寧折不屈,高風亮節

的象徵。

追本溯源,我國傳統的竹文化就是來源於衛國的詩歌《淇奧》,從這個角度再看的話,《淇奧》是一首驚豔了時光的詩歌。

詩經中的這首詩為什麼生僻,它又為什麼驚豔,走進《淇奧》看一看

總結

《淇奧》這首詩如果從字面和內容來說,因為生僻字較多,可以算得上上是一首比較生僻的詩吧。但是在詩中,有那麼多令人感到驚豔的句子,有一些詞語如“

如切如磋

”、“

如琢如磨

”等,我們今天還在使用。

透過詩歌,我們可以看到:兩千多年前的淇水岸邊那茂密的竹林,詩經時代衛國的服裝冠冕,以及詩中的竹文化。

這首詩穿越了時光,驚豔了歲月,這首詩歷久而彌新,它是一首有生命力的詩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