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安全論文石油安全生產論文石油化工安全論文:涉海石油開發的風險分析與安全對策

  • 由 楚雄資訊盤點 發表于 垂釣
  • 2021-08-06
簡介5)海上採油平臺、海底管線、灘海陸岸和人工島等海洋石油生產設施,由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第三方發證檢驗機構,在設計、建造、主要材料選購、安裝、除錯和試執行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的監理和現場檢驗

陸地石油的油品怎麼樣

安全論文石油安全生產論文石油化工安全論文:涉海石油開

發的風險分析與安全對策

摘要涉海石油開發是世界上公認安全風險最大的行業之一,具有技術含量高、施工難度大、作業環境惡劣、活動空間狹小、遠離陸地、救援及逃生困難的特點。筆者分析勝利油田涉海開採現狀和安全風險,提出了相應的安全對策。

關鍵詞涉海石油開發;風險分析;安全對策

由於涉海油氣生產的特殊性和高風險性,決定海上事故往往帶來災難性後果。1988年,英國的阿爾法鑽井平臺發生連環大爆炸,導致167人死亡,成為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起鑽井平臺事故。1979年11月,石油部“渤海二號”鑽井船在井位遷移拖航中翻沉,導致72人死亡,成為石油系統建國以來最重大的死亡事故,也是世界海洋石油勘探歷史上少見的事故。2003年渤海鑽井總公司“10。27”灘海探井通井路交通事故,導致19人落入大海身亡。為提高涉海石油開發的安全性,筆者分析了勝利油田涉海開採的現狀和風險,提出了相應的安全對策。

1涉海開採現狀

勝利油田灘塗區域海岸線長約93。2km,油區面積約629km2,現有采油礦區14個,管理著17座聯合站、5座輕烴站、油井4621口,大型原油儲備庫1個。年產原油600萬t,涉及物探、鑽井、採油等作業和技術服務。海上各類採油平臺70座,鑽井平臺8座,海上油井220口,氣井1口;海底輸油管線49條66。5km,海底電纜50條77。0km,注水管線29條19。1km,氣管線1條12km;油氣接轉站3座,聯合站1座;擁有各型船舶29艘,其中:大馬力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專用工作船6艘,淺吃水、超淺吃水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工作船4艘,500t 全迴轉浮吊1艘,原油、成品油運輸船5艘,溢油回收船2艘,機動貨駁4艘,挖泥船組2艘,交通艇1艘,非自航甲板駁船1艘,平臺移位和消防值班全迴轉拖輪1艘,8000HP多用途工作船、溢油回收及油品運輸多功能環保船各1艘。在龍口和東營樁西分別有碼頭1座,石油專用碼頭1座,2000t級成品油庫和200m3液化氣站各1座。隨著涉海石油開採作業規模不斷擴大,使更多的油田單位參與開發作業,各自為戰的作業方式會造成新的風險。

2風險分析

2。1人員與裝置高度集中

各種裝置,工作人員極其活動,生產均集中在海洋石油生產平臺上。

2。2自然環境惡劣

不確定的海洋環境對海上石油生產設施安全有極大的影響,甚至有較強的破壞作用。

2。3危險性高

涉海石油作業所生產的石油、天然氣,具有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極易發生火災、爆炸等重大事故。

2。4地質條件複雜

涉海油氣田所遇到的地質條件是很複雜的,極易發生各種井下工程事故。

2。5救援及逃生困難

涉海石油生產設施一般遠離陸地,孤立於海上,一旦發生事故,很難迅速得到外援,施救困難,極易升級為

惡性事件。

2。6施工難度大

涉海石油生產面臨的海況、氣象、地理、地貌及地下情況均較為複雜,決定了涉海石油生產設施具有建造成本高、施工難度大的特點。

2。7涉海環境保護要求高

井噴、管線穿孔及其它事故,極易發生原油洩漏,造成重大海洋汙染事故。

2。8海上及灘海陸岸安全隱患治理任務艱鉅

海底管線、海底電纜、平臺及其工藝流程等海上生產設施依然存在一些隱患,急需有計劃地組織實施。灘海陸岸應急設施配備不足,與《海洋石油作業安全管理細則》的要求存在較大差距;灘海陸岸鑽井定額不足,導致部分鑽井施工單位的安全設施配備不符合有關標準要求。受內港池水深和樁西錨地泥質的影響,部分船舶避風難度較大,船舶避風存在安全隱患。海上施工管理統籌協調不夠,加大了海上施工安全風險。近年來,海上每年都要發生海底管道和電纜結束通話事故,特別是2009年發生的海管斷裂事故,給海上安全生產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3安全對策

3。1作業人員安全培訓

1) 涉海石油作業單位及設施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要經過海上石油作業安全資格培訓,具備海上石油作業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經考核合格取得資格證書後方可任職。

2)所有出海作業人員必須經過“海洋石油作業安全救生”培訓,取得“五小證”,即:海上求生、海上平臺消防、救生艇操作、海上急救和直升機遇險水下逃生五個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3)涉海設施的兼職消防隊員要進行“油氣消防”技能培訓。

3。2管理對策

1)貫徹落實《海洋石油作業安全管理細則》,對照細則查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制定落實整改措施。規範灘海陸岸安全監管,明確界定灘海陸岸範圍,組織開展灘海陸岸設施普查並登記建檔,實施分級、分類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和安全保障措施。

2)建立涉海安全環保例會制度,定期研究解決海上安全環保重點問題。完善海上施工管理制度,加強海上施工管理,嚴格施工程式,明確施工責任,強化平臺移位拖航、油輪裝卸、海上吊裝、海上動火等重點施工的安全監控。

3)加強管線自動監控技術攻關,實現管線溢油自動報警、油井遠端關井。完善海上應急管理機制,落實安全保障和應急措施,充實圍油欄等溢油回收裝備,提高海上應急管理水平。加強船舶管理,嚴把船舶准入關,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外部船舶進行清理。

4)建立健全海底管道、電纜資料庫,建設海區導航資訊系統,指導海上船舶拋錨、平臺移位和海工建設。

5)海上採油平臺、海底管線、灘海陸岸和人工島等海洋石油生產設施,由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第三方發證檢驗機構,在設計、建造、主要材料選購、安裝、除錯和試執行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的監理和現場檢驗。採油裝置、鍋爐、壓力容器、火災和可燃氣體探測器、報警及控制系統、救生裝置和消防器材等海洋石油專業裝置,由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認可的海洋石油專業裝置檢驗機構檢驗,檢驗合格並簽發合格證書後方可執行。

3。3實施海上石油公司HSE異體監督

1)HSE異體監理模式應由甲、乙、丙三方組成。甲方聘請具有一定資質的丙方作為自己的管理代表,

對專案施工主體的乙方進行HSE監督,丙方代表甲方對乙方進行監督。

2)推行的內部HSE異體監督,HSE監督隊伍由涉海石油公司從各平臺抽調的專業人員組成,他們作為公司派駐平臺的管理者代表,對平臺HSE進行全面的現場安全監督。

3)監督人員的行政和勞資關係在涉海石油公司質量安全監督中心,由質量安全監督中心進行管理,工資

執行年薪制,對上直接為涉海石油公司HSE委員會負責,這樣就可將管理資訊及時傳遞到基層,最大限度的確保管理措施直接落實到單位、班組和崗位。

4)強化監督培訓工作,監督必須先後取得了HSE管理崗位證書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頒發的安全管理人員崗位資格證書。聘請國內、外專家為他們講課,借鑑、吸收國外先進的HSE管理理念和方法,促進了HSE監督素質的持續提高。

5)堅持權責統一,確保監督到位。涉海石油公司經理與HSE監督人員簽訂協議,明確規定他們的審批權、處罰權、停產整頓權、知情權、崗位罷免權等項權和義務,規定HSE監督人員每個月至少開據一次HSE違章罰款單。對違反了HSE管理規定的當事人進行嚴格處罰,提高全員的HSE風險意識。

3。4應急管理

1)對涉海區域建立應急體系網路平臺。透過辨識作業過程中的風險,根據風險級別及分佈狀況,建立預警應急救援安全保障體系。開發出覆蓋面廣、容量大,與作業實際緊密結合的應急體系網路平臺,藉助衛星定位系統全面覆蓋整個作業區域。

2)設立自動檢測儀及感測系統。根據風險程度和要求,在不同地點設立水位自動檢測儀及感測系統;對重點岸段重點進行警戒潮位的核定。根據岸段防潮要求設定警戒潮位點和潮位自動測量感測系統;根據歷史冰況資料和依據作業需求設定相應的自動檢測與感測裝置。以上測量資料全部輸入資料庫進行統一處理。

3)建立涉海無人值守全自動監測站點。根據實際作業需求,在海上和灘塗油區設立無人值守全自動監測站點,監測要素包括風力風向風速、水位、水溫及鹽度等要素。並與山東省氣象局和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分別簽訂氣象災害聯防協議,在遇到重大氣象海洋災害時直接傳送警戒資料傳入資料庫,並將預警資訊以自動報警形式上報至油田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和海洋應急中心以及其他有許可權的相關管理部門,分析預警內

容後,為終端使用者釋出不同等級預警資訊,或經許可權設定變更直接向終端使用者釋出不同等級的預警資訊。

4)預警的分級上報。作業單元在發現安全生產事故時或作業現場自動檢測儀器發出報警時,根據不同預警級別,輸出不同訊號,上報至規定相應級別的使用者管理終端,根據總的應急預案或分預案要求,隨時啟動本單位預案或相關聯單位、協作單位相應預案。

參考文獻

[1]海洋石油安全規定。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4號。 2006年5月1日起施行。

[2]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細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第25 號。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3]海上石油天然氣生產設施檢驗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部令第4號。1990年10月5日起施行。

[4]中國石化重特大事件應急預案。中國石化安〔2005〕651 號。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

[5]SY/T6044-2004。海上石油作業安全應急要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4年7月3日批准。自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

[6]SY6433-1999。淺海石油作業安全應急計劃編制要求。國家石油和化學工業局。1999年9月14日批准。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7]勝利油田重特大事件應急預案。勝油局發〔2006〕331 號。2006年12月26日印發。

1涉海開採現狀

2風險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