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江湖書法”第一人,太極張三丰,惡俗的字中有畫

  • 由 趣讀文化 發表于 垂釣
  • 2021-07-21
簡介當然,小說中自然免不了藝術的誇張和點染,但“龍行大草”確有獨到之處,絕非如今流於低俗的“江湖體”所表現出來的那般

惡字筆畫是多少畫

懷素說:“鄢彤字象折釵股。”顏真卿說:“哪及屋漏痕好。” 齊白石說:“筆掉不下來就行。”書法的定義如下:是指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所謂按、壓、鉤、頂、抵,書法五字訣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江湖書法”第一人,太極張三丰,惡俗的字中有畫

每個人從小到大的寫字風格都因為審美提高、領悟章法、熟能生巧等原因而產生變化,而自古以來將書法藝術推向巔峰而不懈努力的那群人,你知道的有幾位?是寫《蘭亭序》的王羲之,還是作《祭侄文稿》的顏真卿;是寫《蜀素帖》的米芾,還是作《膽巴碑》的趙孟;是寫《赤壁賦》的蘇軾,還是作《瘞鶴銘》的黃庭堅······或許你都知道,那如今飽受人詬病的“江湖體”的創始人是誰?臭名昭著江湖體的鼻祖其實是太極張三丰。

“江湖書法”第一人,太極張三丰,惡俗的字中有畫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當中,張三丰是無黨派的祖師爺,是武林至尊,是八卦、形意拳等內家拳的創始人,從未聽說他在書法上也有建樹。江湖體的定義還有些模糊,莫衷一是,但有“龍飛鳳舞”、“筆畫雷同”、“字中有畫”等特點。這些基本可以看作是脫胎於“龍行大草”。只不過在發展變化的時候逐漸走偏,甚至走向極端和狹隘,所以有了現在人們對“江湖體”的反感,更由於惡俗致使難以立足書法界。現在江湖體的受眾群體主要是書法藝術修為薄弱的愛好者、甄別書畫藝術能力較低的中老年群體、喜好新鮮事物缺乏前瞻性的暴發戶等。因為有購買市場,江湖體的走偏便一發不可收拾,近幾年更是談之色變。

“江湖書法”第一人,太極張三丰,惡俗的字中有畫

最初的“龍行大草”卻不是這樣的模樣。並不是故意將字跡歪扭顫抖,隨意胡來,自詡創新,誇誇其談,最終落得四不像的結局。而張三丰獨創的龍行大草則講究力透紙背,決不可溜滑失法,絕不會產生望而生厭的筆法,也沒有累贅重複的冗懶氣象。反而將武功、道家思想與書法相融合,獨樹一幟,其書法如龍行霧中,筆筆相連綿亙不絕,似乎暗示道家“陰陽互變,圓融一體”的韻味。

“江湖書法”第一人,太極張三丰,惡俗的字中有畫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張三丰的形象也與歷史中的形象神合,比如在俞岱巖手筋腳筋都折斷之後,張三丰悲痛欲絕,用右手憑空臨摹王羲之的《喪亂帖》,卻“筆致無垂不收,無往不復”,悲從中來又臨空換了一種字型,似乎寫起武功秘籍,最後一招一式如同施展拳腳,一時間物我兩忘。當然,小說中自然免不了藝術的誇張和點染,但“龍行大草”確有獨到之處,絕非如今流於低俗的“江湖體”所表現出來的那般。

書法是藝術,自然就是見仁見智的,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偏好,在不斷的前行、探索、經歷、體悟、創造、發展、昇華······當龍行大草在世間踽踽獨行之際,也在不斷尋求碰撞融合,以期打破自我侷限。那作為外形看熱鬧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江湖書法”第一人,太極張三丰,惡俗的字中有畫

枉顧經典狂妄自大者必然走不長遠,作為中華兒女,欣賞書法藝術早已融入我們的骨血。立足經典碑帖,深入傳統筆墨,在觀察描摹中汲取書法藝術的精神營養,提升自我的甄別能力與書法修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