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稿件返修中,如何去應對審稿人的不同審稿挑戰

  • 由 BMC科研 發表于 垂釣
  • 2021-06-26
簡介二是如果外審專家的意見措辭有輕蔑、羞辱之嫌疑,作者可以直接以郵件形式向編輯部進行審稿申訴,並附有這個審稿人意見的回執說明,即向編輯部反映強烈的不滿和緣由

死闊以怎麼回答

審稿,差不多是每篇學術論文必經的過程,也是每位作者急切關注的發表環節。當然,這也是最佳化學術發表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相信大家都經歷過,每當接到編輯部的審稿意見反饋時,咱們作者都有喜有憂。“

喜”之事在於,文章起碼得到編輯部的青睞,

送到外審專家手中,拿到寶貴的審稿意見,這意味著論文有很大的機會得以成功發表。

“憂”之事在於,論文被審稿人提出各種刁難問題,

又需要花不少心思來針對審稿意見來修改文章,且需要撰寫論文的修改說明;同時,這個階段的付出可能純屬無用功,所修說明未能打動審稿人,最後還是被拒稿,且你為這篇文章已經花費了不少精力!

有喜有憂,是對論文發表過程的生動且真實的寫照!在面對審稿人的返修意見時,這些意見中有容易駕馭的,有難以修繕的,也有隨意草率行事決定的,還有少部分是言辭犀利、中傷作者的……實際上,在多年的學術工作中,筆者上述所有意見都遇到過,也經歷過喜和憂的困擾!雖然每次筆者都盡心盡力、謹慎地按照審稿人的意願進行修改,但是也經歷了不少的退稿或者再審的時候。

說句心裡話,誰又能保證自己所有的文章都能成功發表呢?咱們所經歷的發表和退稿,只不過是學界發展的一條規律而已!竭力推進發表,是我們作者堅守的初衷!因此,在這種優勝劣汰的學界環境下,在遇到各種審稿意見時,我們都得秉承做好本份修改工作,應對審稿人的挑戰!

為此,根據多年投稿經驗和審稿人經歷,筆者將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審稿意見進行分類總結,並分別給予不同的應對思路和策略。

稿件返修中,如何去應對審稿人的不同審稿挑戰

一類情景:審稿人並沒有仔細閱讀文章,而提出了一些無關的問題!

在遇到這類審稿意見時,相信每位作者都是很無語的,因為這個審稿專家態度不嚴謹,治學缺乏原則,在沒有完全瞭解文章思想和細節時,亂提意見。明明文章對審稿人所提出的問題有所闡述,而外審專家卻認為文章並沒有明確指出或說明。說白了,外審專家為了快速完成審稿任務,粗糙簡略地完成審稿意見的撰寫,尤其是在沒有詳讀文章的情況下。

針對這種情況的審稿意見,筆者認為這是最為可惡的。在這種情景下,針對相關審稿意見,作者可直接引用文章的相關內容闡述,予以迴應審稿人,並在返修說明回執中詳細說明相關內容的具體位置。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類審稿意見的應對策略最為簡單輕鬆,“直接貼上複製”就闊以啦!

二類情景:審稿人對文章某類觀點、方法論的謹慎性提出常規性質疑。

這類審稿意見,應該是外審階段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審稿人的意見初衷在於,針對自己的研讀疑慮來提意見,可能是自己沒讀明白,來提一點建設性建議,提升文章的內容質量。比如:一是觀點類意見,外審專家可能會針對某類觀點來提意見,認為文章的觀點表述不明瞭,理論基礎不夠詳實,觀點需引用有關資料文獻;二是方法類意見,外審專家可能會針對某類方法來提意見,認為文章的引用方法運用不夠嚴謹,甚至可能是錯誤的。或者,其他類似的常規質疑!

為此,針對這類審稿意見,作者的應對策略在於:有關觀點類意見,作者可以直接尋找和新增相關權威文獻資料,予以夯實說明,讓相關內容觀點更加清晰明瞭,故事閱讀起來更加流暢、深刻和理解,並在相關修改意見說明下披露引用的文獻資料;有關方法類意見,作者可以運用各種手段方法,予以說服和解決審稿人的意見,

譬如:有關內生性問題,作者可以採用工具變數法、傾向得分匹配法、安慰劑法、DID方法。

三類情景:審稿人所提問題,作者不易操作!

這類審稿意見,可能是最為棘手的一類意見!因為面對外審專家的審稿意見,我們可能沒有一種比較適宜且切中要害的具體解決方案。 還有,即便有合適的操作策略方法,但是囿於資料樣本、實驗裝置、人才結構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很好滴解決問題依然是個奢侈的選擇!

當遇到這種客觀窘境時,作者比較合適的修改策略在於:一是儘可能利用成熟的理論闡述來辨析自己的觀點,闡述現有觀點的正確性,以權威文獻資料予以支撐;二是天無絕人之路,萬一不能予以解釋和處理,作者可以直接表明支援審稿專家的建設性觀點和意見,並說明將此意見作為作者未來研究的方向。而且,必要時,上述兩種方法可以兼用,綜合起來一起加以利用。

四類情景:審稿人的審稿意見中帶有強烈的個人或者學術偏見。

遇到這類審稿意見,筆者認為這是作者的不幸!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類審稿人專業性不強,有明顯的情緒化審稿,而且還有學術偏見,這將使得所他們所提的意見不夠專業,不夠理性。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審稿意見會使得作者無法正常地摸透審稿人真實意圖、偏好。形象地說,回覆外審專家,猶如一場審稿人與作者之間觀點方法的博弈!然而,實際上,我們作者是非常需要了解外審專家的意見和意圖,需要“知己知彼”,對症解決審稿人的質疑,才能順利透過艱難的外審程式。

甚至,有的外審專家言辭激烈,帶有惡意中傷作者的語氣或措辭,對遇到這類審稿專家,筆者表示相信不滿。比如:外審專家隨意運用如“毫無意義”、“一文不值”等評價結果,又如“又是什麼東東?”、“簡直是慘不忍睹”、“無知者無畏”等等措辭,很明顯審稿人都帶著偏見和情緒在審稿。從這些字裡行間流露出來,審稿人對作者的不尊重和學術交流的褻瀆,也表明審稿專家的不專業,不理性和情緒化審稿,這類審稿人的行為言表超過了學術的邊界。

雖然學術論文的質量有高低之分,但學術交流不應帶有強烈的蔑視和偏見!畢竟,在匿審制度下,學術研究的初心在於它的單純和自由,將我們的發現展現給讀者和社會。

那麼,遇到這類審稿意見,該怎麼辦呢?筆者認為,一是作者可以秉承謙遜的學術態度,來回應外審專家的基本措辭,而不是也採用硬碰硬的手段來解決;二是如果外審專家的意見措辭有輕蔑、羞辱之嫌疑,作者可以直接以郵件形式向編輯部進行審稿申訴,並附有這個審稿人意見的回執說明,即向編輯部反映強烈的不滿和緣由。

此次,總結完畢!當然,所提意見並不僅僅如此,也許還有其他更多詳細的分類審稿意見!上述意見和建議,僅供參考!匿審,是學術健康交流和發展的保障程式!雖然會遇到一些不成熟的審稿人,或者麻煩的審稿意見,但是從總體上來說,匿審帶來的審稿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作為學術的重要參與者,作者要想順利完成自己的發表任務,也需要尊重一些規則和程式,需要我們以嚴謹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審稿專家的建議!

最後,筆者贈言:共同探討審稿心得,一起共同成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