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中醫學中肺的系統及其聯絡

  • 由 靚說國學 發表于 垂釣
  • 2023-02-01
簡介中醫學中的“肺”,是以解剖實體的肺臟為結構基礎的功能單位,具有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在臟腑中的地位僅次於心,其與皮毛、鼻喉、涕、大腸,以及情志之悲憂等共同構成了肺系統,是臨床辨治相關病症的理論依據

肺在醫學上怎麼稱

中醫學中的“肺”,是以解剖實體的肺臟為結構基礎的功能單位,具有治理調節全身氣血津液生理功能的重要作用,在臟腑中的地位僅次於心,其與皮毛、鼻喉、涕、大腸,以及情志之悲憂等共同構成了肺系統,是臨床辨治相關病症的理論依據。

(一)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

皮,即面板;毛,即毫毛。面板覆蓋於人體表面,包括毫毛、汗孔等附屬物,為一身之表,具有防禦外邪、分泌汗液、輔助呼吸、調節體溫及感覺等功能。它是人體的外圍屏障,稱作人身之“藩籬”。肺其華在毛是指肺的功能盛衰可以從毫毛的色澤上得以體現。 肺與皮毛的關係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肺氣宣發,輸精於皮毛。肺氣將衛氣、津液和水谷精微佈散至體表,以溫養和潤澤皮毛,從而發揮其護衛肌表、抗禦外邪的屏障作用;

二是皮毛上的汗孔具有宣肺氣而助呼吸的作用。汗孔又稱氣門、鬼門、玄府、毛竅。汗孔的開合,由肺所宣發的衛氣主管,汗孔的開合不僅能調節體溫和水液代謝,排洩汗液,而且也隨著肺氣的宣降進行著體內外的氣體交換,從而具有輔助呼吸的作用。

肺的功能正常,宣發有力,衛氣、津液和水谷精微能夠達表,皮毛得養,則面板緻密柔韌,毫毛柔潤光澤,抗禦外邪能力強盛,觸覺靈敏。反之肺氣虛弱,其宣發衛氣、津液和輸精於皮毛的功能減弱,皮毛失養,則衛表不固,抗禦外邪能力降低,汗孔開合失度,可出現畏寒、多汗或自汗易感冒、皮毛憔悴枯槁、觸覺遲鈍等現象。若外邪侵犯皮毛,毛竅閉塞,導致肺氣不宣,可見無汗、氣喘等病症。故臨床用宣發肺氣的藥物治療肺病往往能起到發汗平喘的效果。 (二)肺開竅於鼻,喉為肺之門戶

鼻與喉相通而下聯於肺,由於肺司呼吸,而鼻為呼吸道的最上端,鼻孔是清氣與濁氣出入的最外通道,故有“鼻為肺竅”之說。所謂肺開竅於鼻,是指肺的生理功能與鼻的關係密切。

鼻雖有主通氣、司嗅覺和助發音的功能,但都必須依賴肺氣的功能正常。肺氣調和,呼吸平穩,則鼻竅通利、嗅覺靈敏、聲音清晰;若外邪犯肺,肺氣不利,可見鼻塞、流涕、噴嚏、不辨香嗅、聲音混濁等症。外邪侵襲,也常從口鼻而入,引發肺部病變。

喉不僅是清氣、濁氣出入的門戶,也是發聲器官,其功能亦受肺氣的影響。肺氣充沛,喉嚨通利,則發音清晰響亮。若肺氣耗傷,或肺陰不足,喉失所養,喉部不利,則聲音嘶啞或失音,其證屬虛,故稱“金破不鳴”;若外邪犯肺,肺氣失宣,喉部不暢,則喉癢喉痛,亦可見聲音嘶啞或失音,其證屬實,故稱“金實不鳴”;若熱邪壅滯於肺,灼燻喉部,則可見喉部紅腫疼痛,甚則潰爛成膿等病症。

咽和喉位置相鄰,功能相關,故常咽喉並稱。咽上通於鼻,正前方系舌本通於口;其下為會厭所分隔,前方連於氣道者合聲門稱為喉嚨,與肺相通,則屬肺系;後方連於食管者直貫胃腑,為胃之通道,則屬胃系。懸壅垂居於咽中,為音聲之關。咽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進飲食。咽為水谷之通道,每當飲食物入口,經過唾液滋潤和牙齒咀嚼後,透過咽的吞嚥,順食道而下,直入胃中,則表現為吞嚥通利,胃納正常。若胃火上炎,灼傷於咽,則可見咽部疼痛,進食不利等症;若胃系氣血瘀結,陰液枯槁,則可見吞嚥梗阻,食物難下,甚至水飲難入,形體瘦削等重症。

(三)肺在液為涕

涕,即鼻液,乃肺宣發之津液,由鼻分泌而成,具有清潔濡潤和保護鼻竅的作用,並能防禦外邪,有利於肺的呼吸。由於鼻為肺竅,涕為肺之津液所化,故肺在液為涕。肺氣旺盛,肺津充足則表現為涕液潤澤鼻竅而不外溢。肺罹疾患,常可見涕液的分泌和質地發生改變,因此察涕液有助於對肺病的診斷。若肺感風寒,則鼻流清涕;肺感風熱,則涕黃稠濁,或有異味;肺感燥邪,損傷肺津,則鼻幹少涕或無涕;肺氣虛弱,氣不攝津,則鼻流清涕。

(四)肺在志為悲(憂)

悲傷、憂愁均屬情感活動。二者雖有所不同,但因對人體的影響大致相同,故悲和憂同屬肺志,是肺氣在情志方面的生理反應,不會導致人體發病,肺氣調和,則遇事悲憂適度。若過度的悲傷和憂愁,則易於耗傷肺氣,使人意志消沉,可見少氣懶言、呼吸氣短、體倦乏力等肺氣不足之症。反之當肺氣不足時也易於出現悲傷過度的情緒低落變化,這是由於肺的功能減退時,機體對外界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所致。

(五)大腸

大腸位居腹中,是一個管道樣的器官,其上口在闌門處與小腸相接,其下端為肛門。大腸與肺透過經脈的相互絡屬構成表裡關係。大腸的五行屬性為金,陰陽屬性為陽。 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飲食殘渣中的水分和排洩糟粕。由於大腸具有吸收食物殘渣中部分水分的功能,故有“大腸主津”之說。大腸傳化糟粕功能失常,主要表現為排便的異常,若大腸虛寒,無力吸收多餘水分,則水糞俱下,可見腸鳴、洩瀉等病症;大腸實熱則消灼水津而腸道失潤,可見腹痛、便秘等病症;大腸溼熱則阻滯腸道而傳導失司,可見下痢膿血、裡急後重,或暴注下瀉、肛門灼熱等病症。 應該指出,大腸排洩糟粕還與肺氣肅降、胃氣降濁、脾主運化、腎中陰陽的滋潤與溫煦和腎氣的封藏等功能有關,這些臟腑發生病變也可以引起大腸傳導功能的失常。所以臨床上常透過調理他髒以治大腸之病。

中醫學中肺的系統及其聯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