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 由 顏威的歷史觀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31
簡介白居易之所以寫下《琵琶行》其實跟武元衡有關係

訶叱怎麼讀

明天就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霜降了,霜降相當於深秋的一個節氣。霜降時,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白天還好,秋天的感覺,但晚上真的很冷,深冬的感覺,而且乾燥很明顯。其實,現在北方地區早已進入冬季了,南方部分地區秋高氣爽。

說起霜降我想起了兩句詩,這兩句詩就是

“山寒天霜降,煙月共蒼蒼”

,這是關於霜降的兩句經典詩。這兩句詩出自於唐代武元衡的

《玉泉寺與潤上人望秋山懷張少尹》

說實話,武元衡真的很少人知道,要不是這兩句詩,霜降的時候還能想起他,平時幾乎沒人能想起他,他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雖然武元衡本人沒什麼名氣,但有一個人很有名氣,而且跟武元衡還有點關係。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這個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的大名不用我說了吧。他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我就不一一舉例了。在他眾多的知名詩詞中,有一首叫《琵琶行》,我們對這首詩的熟悉,就跟我們對白居易的熟悉程度一樣。

《琵琶行》中那一句“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道盡了無數人的心聲吧。那麼,你們知道嗎?白居易之所以寫下《琵琶行》其實跟武元衡有關係。因為武元衡,白居易被貶江州司馬,寫下了《琵琶行》。事情是這樣的。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武元衡被殺

武元衡這個人雖然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但這個人還是一個狠角色,他官位最高為宰相啊,不過他這個宰相卻被人當場刺殺於上朝的路上,而且死的非常慘。根據《舊唐書》的記載:

元衡宅在靜安裡,十年六月三日,將朝,出裡東門,有暗中叱使滅燭者,導騎訶之,賊射之,中肩。又有匿樹陰突出者,以棓擊元衡左股。其徒馭已為賊所格奔逸,賊乃持元衡馬,東南行十餘步害之,批其顱骨懷去。及眾呼偕至,持火照之,見元衡已踣於血中,即元衡宅東北隅牆之外。時夜漏未盡,陌上多朝騎及行人,鋪卒連呼十餘里,皆雲賊殺宰相,聲達朝堂,百官恟恟,未知死者誰也。

反正就是武元衡跟往常一樣,準備去上朝,結果剛出門沒多久,刺客就殺來了。武元衡當場斃命,頭顱被刺客拿走,留下了倒在血泊中的屍體。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與武元衡同樣被刺殺的還有裴度,不過裴度僥倖逃過一命,但武元衡卻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那麼,我們的疑問是,武元衡為什麼被殺?因為他和裴度都是當時主張對藩鎮進行鎮壓和極力削藩的人。

武元衡其實跟武則天還有點關係,他是武則天的曾侄孫。從小就聰明好學,長大後進入仕途,因為政績顯著,被唐憲宗重用。

唐憲宗號稱“小太宗”,他上臺後勤勉政事,勵精圖治,重用賢良,改革弊政,力圖中興,尤其是想重振中央集權,對藩鎮實行控制。所以,他啟用武元衡,讓他掌兵,對藩鎮進行軍事打擊。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武元衡的確是個用兵高手,在任期間,他平定了浙西節度使李錡之亂,又力主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吳元濟的父親去世,朝廷本來想派其他人來接替這個位子,但吳元濟秘不發喪,秘密接手了父親淮西節度使的位子。

這讓一度主張削藩的唐憲宗很不滿意,於是決定派兵去解決。吳元濟也就叛亂了,甚至得到了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河北節度使王承宗的響應。

跟以前的慣例一樣,藩鎮想用賄賂的手段來腐化武元衡,沒想到此人不吃這一套,於是藩鎮們決定來陰的,派刺客暗殺。所以,也就看到武元衡被殺的那一幕。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更可怕的是,武元衡的死,使得整個長安都人心惶惶,人人自危,每個人都感覺到了人生的無常與世事的難料,甚至沒有人敢站出來說話,只有白居易。

白居易的挺身

當時的白居易還不算朝廷官職,他只是翰林學士,東宮的陪讀。據說他是第一個勇敢地站出來替死去的武元衡說話,要唐憲宗皇帝嚴查殺死武元衡的兇手。但白居易的這一驚人舉動卻引起眾多高官的不滿,遂因此而遭到彈劾,落得個被貶江州(今江西九江)的下場。第二年,他就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琵琶行》。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所以說,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武元衡還是有點關係的。問題是,白居易替武元衡說話沒錯,因為武元衡削藩完全是符合唐憲宗的意思,武元衡也是唐憲宗自己任命的。

武元衡的死,按道理唐憲宗是惱火的,也是最氣憤的。武元衡一死,相當於折斷了他的一隻翅膀。這是公然挑釁朝廷和他的權威。他怎麼可能不生氣,而白居易的上書也完全符合他的心意,

但為什麼白居易還是被貶呢?答案只有四個字:藩鎮割據。

藩鎮割據

沒錯,武元衡是唐憲宗任命來鎮壓藩鎮的,但武元衡的死,讓唐憲宗受到了極大的挫折,他感覺藩鎮的勢力太強。現在是吳元濟、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河北節度使王承宗三個藩鎮聯合起來。

如果唐憲宗主張用兵,那麼,他將面對三個藩鎮的兵力,四面樹敵,力不從心,搞不好還會如同當年的祖先唐玄宗一樣,倉皇出逃。這是他唐憲宗不願意看到的。

霜降節氣,我想起了唐朝的武元衡,也想起了白居易和《琵琶行》

所以,唐憲宗此刻的想法是,暫時擱淺這件事,穩住平盧節度使李師道和河北節度使王承宗,他好集中力量對付吳元濟,如果吳元濟被平定了,那麼,李師道和王承宗肯定不攻自破,風險要小很多。

而唐憲宗的確是這麼做的,他毫不猶豫地起用了主戰派裴度替代武元衡繼續加大對吳元濟的討伐。

所以說,白居易實際上是不合時宜,唐憲宗心裡清楚,但此刻不適宜跟他們攤牌,於是他只能先找個理由打發白居易了,不讓白居易來破壞自己的計劃。

最後裴度果然不負眾望,平定了吳元濟的叛亂,淮西平定後,也如唐憲宗所料,各地藩鎮軍閥,大為震懾,紛紛奉表來朝,先後表示歸順。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暫時得到了緩和,出現了自唐肅宗以來前所未有的安定統一局面,號稱“四夷來歸,海內昇平”。

或許,這是給武元衡最好的安慰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