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 由 職路施語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10
簡介聽阿餘說,來到那邊工作,雖然掙得不少,但在那裡工作,每天加班加點工作,是常有的事情,而且週末往往也得不到休息

杭州bp是哪個酒吧

閱讀點關注,職場不迷路。

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傷害吧。我與在同一座城市的好友阿餘,都屬於部隊自主擇業幹部,每個月均可以領到一份固定額度的退役金。

半年前,阿餘不打招呼地一個人從大連來到北京一家科技類公司。聽他介紹,這家公司發展前景很不錯,而且,他在那裡每月可以領到20000元的薪資。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發展好加上薪資高,正是他遠離家鄉來到這裡的主要原因。因為,阿餘家裡有兩個男孩要養,每個月的費用開支很大。

相比較之下,同樣家有二寶(一男一女)的我,則是在原部隊老領導的引薦下,反聘到了當地一家體制內單位,從事文字材料寫作工作,月薪4500元。

訊息傳出後,自己的親朋好友紛紛發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儘管所找的工作,沒什麼前途,但我每個月有一份旱澇保收的退役金,再加上這份收入雖然不高但卻比較穩定的工作,這樣就挺好。

有的則認為,既然找了,就找一個像模像樣

,就是工資要高一些,待遇要好一些的那種,至少也要10000元打底。

還有的則認為,壓根就沒必要找,錢掙多少,才是多?有一份固定收入,夠花就行了,在家多陪孩子,才是正道 。

各種聲音,各種意見層出不窮,一時間,反倒把我給搞“迷茫”了。好在,自己平時就有讀書學習的習慣,自己在翻書的過程中,尤其注意到了周國平在他所寫的《各自的朝聖路》這本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愉悅,才是基本標準。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說的是,在選書過程中,倘若一本書所呈現的內容,不能使自己產生舒適、快樂且很享受的內心體驗,那麼,就可以判斷這本書至少對於個人而言,是失敗的。

就找工作而言,也是殊途同歸。只不過是選書讓我們精神上得到慰藉,找工作讓我們物質上得到滿足,但前提都是要做到愉快地享受,而不是痛苦煎熬。

倘若做不到這一點,我們可以付諸努力,使其往愉快這一方面轉化,若縱使盡力而為之,仍不能發生改變,棄之,亦不足惜。

想到這裡,自己感覺選擇當下這種所謂“安逸穩定”的工作,並不是一種錯。因為,從中確實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愉悅感。至於如何獲得,有4個方面心得:

一、思路一變,天地寬,勿糾結

正如,沒有靜止的事物那樣,工作也只是相對穩定,沒有絕對的穩定。一切往往都處在變化之中,而這種變化有時則出乎你的意料,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順勢調整思路,不要做刻舟求劍的事情。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位禪師跟一位小孩子玩抽籤贏果子游戲。禪師抽的籤是公雞,小孩抽的是蟲子,咋一看,顯然禪師贏了。

但見狀那位小孩卻說,蟲子變成蝴蝶飛走了。聽完這句話,那位禪師先是愣了一下,然後笑了起來,乖乖地買了果子給小孩吃。

看似勝券在握,沒想到卻一敗塗地。職場當中,亦同樣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講真,除體制內的工作相對穩定之外,很難找一份可以一直幹到退休的工作。

此時,無論薪資的高與低,都不要完全放在心上。任職時,踏實工作,離職時,也莫大驚小怪,懂得隨遇而安。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穩定需要向內求,從中既可求得心態平穩,也可以讓自己擁有穩定且不可替代的能力。倘若如此,面對瞬息變化,才可以從容應對。

二、凡事都有兩面,別一根筋,辯證看

常聽那句話,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當你享受當下的美好時,往往都是需要用個人的艱辛付出才能換得。

聽阿餘說,來到那邊工作,雖然掙得不少,但在那裡工作,每天加班加點工作,是常有的事情,而且週末往往也得不到休息。

因為是科技類公司,一些科技領域的名詞,對個人來講,很是陌生,有時想在會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都感覺無從開口,只能利用別人休息的時間,腦補這些內容。

至於一些影片剪輯與文案編寫,個人對此方面的業務也不是很熟練,也需要一個再次學習掌握的過程。長時間如此勞作,身心壓力確實很大。

相對於阿餘的工作狀態,自己這邊雖然薪資不高,但卻可以做到朝八晚五,到點下班,週末雙休,而且所從事的文字寫作專業,也是自己在部隊期間一直從事的工作內容,幹起來,也很得心應手。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因而,要相信一點,凡事均各有利弊。每一份美好,都是需要做出一定的付出,大美好,大付出,小美好,小付出。完全取決於個人怎麼看。

三、完美可以欣賞,不必刻意追求,很累

知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有一段時間,為趕工作進度與提高工作標準,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曾連續多次晚上加班熬夜,導致身體與精神雙重摺磨,狀態越來越差。

後來,他不得不選擇停工一年,進行調養。而在調養期間,他堅持每天靜心看書,反觀自省,慢慢地,他悟出一個道理: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

找一份“錢多、事兒少與離家近”的工作,相信一直是每身為職場人心中的美夢,但現實當中卻很難尋覓與實現。更多的是,錢多,離家往往就很遠,而事兒則必定薪資不高,這才是不爭的事實。

因而,當你不能將三者兼顧時,選擇一個最讓你心動的東西,如,高薪,輕閒或者顧家等等,先作為一個小雪球攥在手裡,然後,讓其不停地翻滾,當小雪球變得越來越大時,你的願望也往往會隨之慢慢實現。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所以說,太用力的人走不遠,過於追求完美,生活反而會漏洞百出。如此,莫不如暫且苟且當下,卻又不滿足於當下,暫時放下一些東西,形成一個缺口,而那個缺口,往往就是出口。

四、苦與累本是客觀,放大格局,收穫更多

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三個泥瓦匠在單位時間內,都在修建一座房子。其中第一位覺得他就是在砌牆,僅此而已。第二位則認為自己是在建高樓,而第三位則將當下的工作看成是創造美好生活。

10年過後,第一位依然是泥瓦匠,第二位是工程師,而第三位則成為某建築公司的老闆。為何每天利用同樣的工作時間,從事同樣的工作內容,但得到的結局,卻是大相徑庭呢?

關鍵在於能否調整心情,放大格局。正如,同樣寫一份材料,有的認為,我就是在碼字,有的則認為,我是在寫文章,而有的則認為,我是在鍛鍊思維,如此,得到的結果必然也不一樣。

可以說,任何一份工作的背後,都有每一份工作的辛苦,這是客觀事實,無法改變,而隨之給自己帶來的主觀影響,則往往取決於個人的自我調適與認知層次。

步入中年,我選擇安逸穩定的工作,錯了嗎?或許愉快才是基本標準

不會調適,看不清真相與實質,留給自己的除了辛苦與附加的抱怨,恐怕再沒有其他的了。而能跳出工作自身,從更深的層次,更高的角度來看待當下的工作,最終的收穫也必然不同。正所為,物隨心轉,境由心生。不同的心境,註定會成就不同的自我。

寫作最後

很欣賞這句話,找到一件讓自己變快樂的事情,整個人生都會生如夏花。無論做什麼,能讓自己從中找到愉悅感,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為此,往往不取決於工作薪資的高低,工作強度的大小,全憑一個人的自我調適,真正不違和,能自洽。無論歷經滄桑,還是享受繁華,依舊熱淚盈眶。

@職路施語,20年職場人,20年真心話,為你解析職場真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