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 由 紅網 發表于 垂釣
  • 2023-01-02
簡介2017年,攸縣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出臺了《攸縣脫貧攻堅星級脫貧戶評選辦法》,按照貧困戶申請、村級推薦、鄉鎮(街道)初審、縣級審批的原則,要求體現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穩定增收脫貧、或已帶動其他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

湖南攸縣是貧困縣嗎

紅網時刻通訊員 吳愛中 彭亮霞 株洲報道

在攸縣17個鄉鎮街道的283個村的公示欄上,掛起了一個滿是小星星的牌子,上面寫著“貧困戶星級建立彙總表”,每個貧困戶後面都有不同數量的星星。透過“貧困戶星級建立”活動,攸縣有力消除了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幫扶工作事半功倍。

羅霄之西、洣水之畔的攸縣,2014年初曾有15個省級貧困村。近年來,攸縣在精準扶貧中注重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透過星級建立、產業幫扶、技能培訓、文明鄉風等多措並舉,探索出了一條“志智”雙扶的特色道路。經新一輪動態調整後,攸縣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689戶,32473人,目前已脫貧9610戶29919人,未脫貧人口1079戶2554人,15個省級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37%。

星級建立扶“志”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十一黃金旅遊期,攸縣鸞山鎮江衝村獼猴桃產業扶貧基地迎來豐收。

為激發貧困戶自助脫貧內生動力,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2017年,攸縣堅持扶貧與扶志相結合,出臺了《攸縣脫貧攻堅星級脫貧戶評選辦法》,按照貧困戶申請、村級推薦、鄉鎮(街道)初審、縣級審批的原則,要求體現貧困戶自主發展產業穩定增收脫貧、或已帶動其他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經過評選,對全縣150位星級脫貧戶進行了獎勵。

在2017年的基礎上,2018年,攸縣進一步深化星級脫貧戶的評選工作,出臺了《攸縣貧困戶星級建立活動實施方案》,按季度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星級建立,對全縣貧困戶評星定級。具體包括感恩懷德之星、誠信守法之星、孝老愛親之星、勤勞創業之星、勤儉持家之星、重教好學之星。根據貧困戶的季度表現進行評價,如違反上述評星標準的相關要求,當季則摘除該星,如在下季度表現良好,可重獲該星;違反單項星級標準兩次及以上,則取消該星年度評選資格。透過將評定結果與“面子”“票子”有機掛鉤,引導貧困戶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價值觀,引導貧困戶邊脫貧、邊立志。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攸縣寧家坪鎮麒麟瓜產業扶貧示範基地。

如今在全縣17個鄉鎮街道的283個村的公示欄上,前來辦事的村民發現,村部外面掛起了一個滿是小星星的牌子,上面寫著“貧困戶星級建立彙總表”,每個貧困戶後面都有不同數量的星星,對應著“感恩懷德之星”“誠信守法之星”“孝老愛親之星”“ 勤勞創業之星”“ 重教好學之星”六個種類。村幹部笑著說:“以前是貧困戶給我們打分,我們現在也可以給貧困戶打分,這個好處多著呢!”

透過“貧困戶星級建立”活動,有力消除了貧困戶的等靠要思想,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幹部幫扶抓手不多、邊緣戶情緒不滿等問題,貧困戶精神面貌大有改觀、幫扶工作事半功倍,社會各界反響良好。

產業獎補樹“信”

在扶持貧困戶志氣的同時,攸縣還透過產業獎補,幫助貧困戶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鴨司令”王永升正在給鴨子餵食。

初秋時節,在丫江橋鎮仙石村的一片水田裡,一群群鴨子在主人的招呼下歡快地搶食。而給鴨子餵食的主人正是村裡有名的“鴨司令”王永升。王永升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裡一家四口,妻子先天殘疾,兩個孩子正在上學,全家只有王永升一個勞動力。家裡需要人照顧,外出打工不現實,如何讓王永升家脫貧增收,結對幫扶單位和村裡幾經考量,決定提供鴨苗,要王永升發展養殖業。2018年年初,王永升從第一批一千多隻鴨子開始摸索養起,第三批鴨子養殖了兩萬餘隻。為了讓王永升更好地發展養殖,扶貧幫扶單位還邀請縣畜牧水產局技術人員對其進行技術指導,2018年10月份,王永升獲得了全縣自主發展產業的獎勵了3000元,這讓王永升養殖的信心更強了。

在攸縣,像王永升一樣,透過自助發展產業,讓家裡發生的變化並不是個例,2018年攸縣自主發展產業達768戶,主要從事養鴨、養雞、養羊、養牛等養殖業以及水稻、油茶、楠竹、中草藥等種植業。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攸縣發展小龍蝦養殖業。

近年來,攸縣嚴格“四跟四走”精準產業扶貧思路,立足縣情特點和資源優勢,著力推進特色產業發展。篩選出291個產業扶貧基地,與5832戶18507名貧困人口建立了緊密利益聯結,“攸縣蔬而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攸縣金富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重點產業專案帶動808名貧困人口預計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年共發放貧困戶產業發展小額信貸384戶、1169。3萬元,產業扶貧累計帶動貧困戶9369戶、29568人,確保村村有扶貧產業、戶戶有產業幫扶。出臺了《攸縣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獎勵辦法》,縣財政安排1500萬元產業扶貧專項資金,建立以獎代補激勵辦法,對139家幫助貧困戶創收增收新型經營主體和768戶自主發展產業脫貧致富貧困戶實行獎勵共計681。21萬元。

技能培訓增“智”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攸縣淥田鎮大聯村貧困戶過國華和他養殖的山羊。

淥田鎮大聯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國華天生雙臂缺失,沒有勞動能力,一直靠雙腳維持日常生活。2014年9月參加縣殘聯舉行的黑山羊養殖技術培訓,學習養殖技術後,過國華開始在家養牛和黑山羊,2017年,自立自強的過國華參加縣裡的計算機技能培訓,用雙腳學會了電腦的運用,如今,過國華白天到山上搞養殖,晚上在電腦上一邊學習養殖技術,一邊推銷他的黑山羊和黃牛。2017年,過國華養殖的50多頭黑山羊,創收2萬餘元,黃牛收入1萬多元。透過技能培訓,過國華不僅達到了脫貧的標準,也為他長期穩定增收,脫貧不返貧奠定了基礎。

針對大多數貧困勞動力缺乏就業技能,自主創業沒有技術,外出務工收入低的狀況,攸縣把扶貧與扶智結合起來,把增強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採取多種方式培訓和提高就業技能,拓寬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渠道,透過培訓一批、就業一批增加收入。近年來,全年累計在全縣15個省級貧困村和20個重點村組織了種植、養殖、家政服務、電工、育嬰等職業技能培訓39期、創業培訓15期,邀請農業和養殖專家進村入戶現場講授水果蔬菜栽培和牲畜養殖等實用技術75期。為幫助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促進就業、實現增收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文明鄉風促“變”

攸縣歷史悠久,是傳承文明的千年古邑,中南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一直以來,秉持著“崇文重教”的攸縣精神。近年來,攸縣始終緊抓農村文化建設,從“送文化”到“種文化”,做了大量探索和實踐。

在提升村民文化素養的過程中,攸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在農村文化服務領域大力推進“門前三小”工程,即透過門前小書屋、小廣場、小講堂把文化服務點搬到家門口,有效打通基層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鄉村蔚然成風,讓農村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湖南攸縣:多措並舉探索“志智”雙扶特色道路

攸縣“門前三小”。

攸縣“門前三小”的模式中,小書屋提供書籍借閱,小廣場用於文體健身,小講堂主要為基層黨員、假期學生授課解惑。在規劃建設的過程中,以“10分鐘路程”為標準,將“門前三小”整合設在村民集居地,覆蓋人口300人,小廣場面積300平方米,配送籃球架、體育健身器材、音響等“三大件”,把最基本的陣地建起來。經常組織村民打太極拳、跳廣場舞等文娛活動,承接各類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讓屋場都跳起來、樂起來。廣泛邀請地方有學識、有本領、有威望的鄉賢能人,開展理論宣講、法律宣傳、扶貧知識講座等活動。

積極發動當地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和村裡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骨幹作用,完善並大力宣揚村規民約,帶頭破陋習、樹新風落實到實際行動上,加強農村社會風氣突出問題專項治理,促進良好鄉風形成。

透過利用“門前三小”、村村響廣播等多種形式提升村民素質,涵養文明鄉風,開闊了貧困戶的眼界,增長了貧困戶的知識,讓貧困戶融入村民的大集體中,增加他們的榮譽感。

近年來,攸縣扶貧幹部 “5+2”“白+黑”加班加點,分片包乾,班子成員帶隊經常到辦點的鎮村現場指導,督促檢查,認真抓好駐村和結對幫扶,嚴格落實“五個一”。全縣扶貧幹部團結一心、舍小家為大家,發揚連續作戰、艱苦耐勞的優良品質,輕傷不下火線、帶病堅守崗位,上萬名扶貧工作者堅守在扶貧崗位,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為全面脫貧奔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