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日有寸進06: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人就生在羅馬——可惜也死在羅馬

  • 由 寸進社 發表于 垂釣
  • 2022-12-05
簡介當然,絕多數人都會困在地板上,擺脫不了地心引力,根本感受不到天花板的存在,更不要說突破了

提成基數是什麼意思

文 / 寸進社-潘偉濤

【師說】三人行,有以教我者,真吾師也

日有寸進06: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人就生在羅馬——可惜也死在羅馬

跟南開大學李亞教授交流銷售團隊的管理,李亞教授說,阿里的銷售團隊激勵政策有這樣的兩個規則:1。 低底薪,高提成;2。 本月提成比例,由上月業績決定。聽完之後,暗自盤算半天,也沒有想好怎樣才能在這種制度下作弊。本月業績決定提成基數,上月業績決定提成比例,想耍小聰明都沒用,只能每個月都努力往前衝,而且是上月業績越好,這個月越要使勁衝。阿里價值觀裡有一條“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這就是制度設計的好處,本來是管理上的難題,透過制度創新來輕易解決。某房地產中介的銷售提成模式,是把房屋交易分成了獲得房源、拿到鑰匙、帶客看房、簽約、辦理過戶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單獨計算提成比例,以此來促進各個業務員之間的協作,減少內耗。有公司為了解決虛假報銷的問題,不是限制報銷額度,也不是加強審查,而是在全公司公開所有人的報銷單,非常自然地抑制了虛假報銷。

好的制度,能把壞人變好;壞的制度,能把好人變壞。管理就是定規則,增加法制,減少人治。

【新知】東鱗西爪,處處留心皆學問

日有寸進06: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人就生在羅馬——可惜也死在羅馬

1. 正向偏差

同一個銷售團隊內,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差;同一個專案的加盟商,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同一個班級的學生,有學霸,有學渣……有人的地方,就有正態分佈。正向偏差,就是指在同樣條件下,有些個體能夠比其他人優秀,發生了“正向”的“偏差”,顯然這是非常規現象。傳統的方式是關注“負向偏差”,也就是幫扶後進,希望能透過“幫扶”改變他們的困境。而可能更好的方式是關注正向偏差,對正向偏差進行復盤學習,把正向偏差者的能力變成組織的整體能力,把正向偏差的偶然性變成組織的必然性。正向偏差者自己也能透過覆盤,不斷自我強化,從而擴大正向偏差,提升組織的天花板。

2. Second-Level Thinking

美國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在《The Most Important Thing》一書中提出的概念,Second-Level Thinking,第二層思維。第一層次思維者尋找的是簡單的準則和答案,而第二層次思維者則是站在簡單的對立面。以買股票為例,第一層思維者:“這是一家好公司,買進!” 而第二層次思維:“這是一家好公司,但人人都認為是一家好公司,那股價就會過高,不再是好一隻股票,賣出吧。”如果市場是充分競爭的,你就不可能靠和別人做一樣的事情而勝出,必須是非常規思維,想清楚大多數人的想法,然後在他們的想法上再疊加想法。用中國人的老話,這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如果你不喜歡 Second-Level Thinking 這個詞,可以記憶為”黃雀思維“(本詞彙版權歸我,可不署名隨意引用^_^)。最後再延伸一下,黃雀後面會不會有彈弓呢?彈弓後面呢?其實不用想太深,你要戰勝的是多數人,至於後面的聰明人,有提防就行了。

【金屋】千淘萬漉,吹盡黃沙

日有寸進06: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人就生在羅馬——可惜也死在羅馬

1。 《論語》: “為人謀而不忠乎”、“事君能致其身”

【點評】這兩句可以作為職場座右銘了。對老闆、對客戶,要做到盡心盡力,像自己的事一樣去思考、去努力。只有這樣,事情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獲得老闆、客戶的信賴,才有可能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如果只是劃劃水,出工不出力,看似佔了便宜,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

2。 《論語》:“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點評】真正的“仁者”,是能“安”於“仁”的,否則他就不是“仁者”了。而“知者”,雖然還不是“仁者”,但知道成為“仁者”的“利”,於是就追求成為“仁者”,行“仁者”之事。我不是天生的“仁者”,現在也尚未成為“仁者”,但我知道了“仁者”的“利”,那就假裝是個“仁者”吧,借假修真,或許早晚會成為真正的“仁者”的呢。

3。 故事包裝事實,使事實更加真實。

【點評】也許你說的是事實,也許你說的是真理,但別人不相信,你就只能“懷才不遇”。把事實、真理包裝成故事,會讓事實顯得更加真實,會讓真理顯得更加真確,會讓人們更容易接受。被接受的事實,才是有意義的事實;被接受的真理,還是有價值的真理。

4。 一個品牌憑藉某種產品出名之後,就很難改變人們對它的看法

【點評】很多企業都嘗試過多元化,為什麼成敗各異?一個主要原因是品牌故事與多元化產品之間的契合度。格力的品牌故事是賣空調,憑什麼能把手機做好?顧客不相信你能把空調的“核心科技”平移到手機上。再看蘋果公司,它的品牌故事是什麼?不是電腦,也不是手機,而是創新、高品質、引領潮流,所以蘋果賣什麼都可以。

5。 情節,是組成故事的事件。主題,是資訊、道理或寓意,它們從情節中產生並賦予故事以內涵

【點評】同樣是陳凱歌的電影,為什麼《無極》是爛片,而《霸王別姬》是經典?因為前者只有情節,後者更有內涵。同樣的道理,也能解釋李安為什麼會吐槽我那麼喜歡的漫威電影。同樣的道理,品牌如果只滿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而沒有滿足更高層次的需求,也是沒有生命力的。

6。 所有關於自學的技巧,都是最聰明的人留下來的 —— 你我這樣的人,照做就可以了

【點評】如果你沒有考上清華北大,你就不是學霸,就別用你“悟”出來的學習方法去指導別人,甚至去指導自己孩子。好好研究“學習”這件事,學習最聰明的人留下來的學習方法,功在千秋,利在當代。

7。 “不是什麼東西都可以從書本里學到的……” 這話聽起來那麼有道理,只不過是因為自己讀書不夠多、不夠對而已。

【點評】說得太對了,不敢點評。沒有讀過萬卷書,行再多的路,也只是拍照留念而已。

8。 類似於銀行賬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稱為關係賬戶

【點評】你和每個認識的人之間,都有一個關係賬戶,賬戶裡存款越多,你和他的關係就越牢靠。存款滿滿的時候,你的些許過失,都會被對方原諒;而利用關係獲利、傷害對方,都是從賬戶中取錢,要儘量節制。多存錢,少取錢;先存錢,後取錢,否則就會透支,透支就容易被“拉黑”。

【三省】反求諸己,格物致知

日有寸進06: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人就生在羅馬——可惜也死在羅馬

1. 理想和空想

年少時以為自己是有理想的,後來發現那根本不叫理想,只能叫幻想。隨波逐流了很多年,大約15年前,忽然感覺又有理想了——要創造一個偉大的產品!然而很多年過去,雖然曾經很接近,但並沒有真正實現過,理想也慢慢修正為——要創造或參與一個偉大的事情。最近幾年,總是在尋尋覓覓,卻沒有下手去做,歲末回首,才覺蹉跎。所謂的理想,如果沒有規劃,沒有拆解,那就是隻是空想,只是自己騙一下自己罷了。是以為戒。

2. 主動和被動

在社交這件事上,我是個被動者,如果別人不主動聯絡我,通常我是不會聯絡別人的。並不是託大,而是骨子裡的內向,性格使然。回想往事的時候,會發現有些曾經很親密的朋友,走著走著就散了。不是感情淡了才走散,而是走散了才感情淡。我們都在避免無效社交,追求有效社交,可如果不主動,再有效的社交,慢慢也會淡到無效。是以為戒。

3. 地板和天花板

出生在富貴人家,天生就具備競爭優勢,起點就是別人一輩子無法企及的終點,但對自己來說,這只是地板。創業選對了方向,打工選對了行業,在大的平臺上孵化專案,隨大溜就能混得不錯,這也是地板。有地板就有天花板,地板是起點、基礎,天花板是頂點、侷限性,再好的家庭出身、再好的行業方向,都有自己的侷限性,到了一定階段,就會死死地壓住你,難以突破。地板和天花板不處不在,地板是已有的,不要滿足於站在地板上,更不要掉到地洞裡。能不能突破天花板,把天花板當作新的地板,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當然,絕多數人都會困在地板上,擺脫不了地心引力,根本感受不到天花板的存在,更不要說突破了。條條大道通羅馬,可有人就生在羅馬——可惜也死在羅馬。

【後記】日有寸進,得寸進尺

喜歡讀書,也喜歡碎片化學習,更喜歡在交流中學習。“日有寸進”是寸進社的小專欄,主要內容就是我日常的學習收穫彙總,內容比較零散,也不展開解釋,歡迎交流。

本文為 寸進社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有深度思考、獨立思考精神的小夥伴,關注寸進社,日有寸進,得寸進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