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 由 網獅園寫字 發表于 垂釣
  • 2022-11-11
簡介徐悲鴻《行書軸》徐氏書法,在字的結體上、節奏上也沒有太大的誇張變形和起伏,線上條的質感上則非常內斂和純淨,沒有大多寫碑人的絞轉筆法所帶來的毛澀感和掙扎感

勇字小篆怎麼寫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江蘇宜興人。漢族,原名徐壽康,江蘇宜興縣屺亭鎮人,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1927年回國,先後任職於南京中央大學、南國藝術學院,歷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協主席。

徐悲鴻既是一位中西全能的畫家,更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他極推崇具有寫實能力的中西方大師,貶斥文人畫和野獸主義繪畫。在中國畫教育中,他主張寫實的學院觀念,並以素描為造型基礎,對中國畫進行改造。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素描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素描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素描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素描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素描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素描作品

藝術家們或許都有著不少的情史,大畫家徐悲鴻也不例外,他愛的女人,和愛他的女人,都太多了。

他的情感經歷始終不圓滿。第一段婚姻以妻子去世、幼兒夭折告終,第二段婚姻以離婚告終,第三段婚姻雖和美,徐悲鴻卻無福消受,結婚八年便撒手人寰,留下年輕的妻子守寡。而這中間,還有一段有緣無分的師生戀。

1919年,20出頭的徐悲鴻和蔣家小姐蔣棠珍相戀了。但此時蔣棠珍已經有婚約在身,兩位年輕人意亂情迷,衝動之下竟私奔出國。這也是我們現在說的“硃砂痣”了吧。徐悲鴻給伴侶取名蔣碧微,後來她也用這名字用了一輩子。然而激情過後,兩人在三觀上的不合開始漸漸顯現——徐悲鴻對藝術的狂熱的愛,決定了他對身邊伴侶無法照顧周到。但蔣碧微卻是大小姐出身,擺脫不去喜歡享樂的習氣。如此相處日久,感情也開始淡漠起來。徐悲鴻已經是功成名就的美術家了,婚姻生活也進入了平淡乏味。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蔣碧薇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蔣碧薇和徐悲鴻

就在此時,一名美麗而聰穎的少女闖入了他的生活。這是他的學生孫多慈。徐悲鴻對她的情愫從對學生的欣賞憐愛開始,勢不可擋地滑向異性之愛。而正值芳華的孫多慈,怎麼抵擋得住一位赫赫有名的老師的熱烈憐愛呢?於是少女也芳心暗許。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孫多慈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為以孫多慈為主人公的畫

徐悲鴻開始在她身上投入比其他學生多得多的精力,乃至整個班都感覺到了孫多慈的特別;徐悲鴻為她出版了一本個人畫集,原本想親自給她寫序,卻畏懼流言,請了自己的好友著名美學家宗白華來作序;徐悲鴻為她花了許許多多的像,甚至有一幅《臺城夜月》,畫著自己和孫多慈共賞明月。兩人不在一起時,孫多慈給徐悲鴻寄去一枚紅豆和一條手帕,手帕上繡著“慈悲”二字。愛情故事總是甜蜜的,可徐悲鴻清楚自己是有婦之夫,再也不能像當年一樣鬧一出“私奔”。他需要盡力剋制自己。他向蔣碧微坦白此事,並且說自己只是愛慕學生的才華,絕對不會出現什麼問題。沒想到,徐悲鴻沒出問題,蔣碧微卻出軌了——和追求她已經很久的民國政要張道藩。婚姻至此,已經沒有再維持下去的必要了。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蔣碧薇和張道潘

離婚之後,徐悲鴻本以為能和孫多慈結合,卻沒料到,孫家父母極力反對此事,甚至為此搬家,將孫多慈帶走。一段美好戀情,竟然就此無疾而終。這也成了徐悲鴻的“白月光”了。幾年以後,孫多慈還寫信給徐悲鴻:“我後悔當年因為我父母的反對,沒有勇氣和你結婚,但我相信今生今世會再見到我的悲鴻。”可他們始終沒有再見。後來,徐悲鴻又找到了值得託付終身的賢妻廖靜文,孫多慈也嫁給他人,兩人聯絡越來越少。1953年徐悲鴻去世,孫多慈還是透過蔣碧薇之口才得知。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廖靜文與徐悲鴻

雖然大畫家徐悲鴻的感情史相當豐富,但他在書法上亦有相當造詣,他的書法造曾經得到康有為的指點,作行書喜用中鋒,結體漫不經意,有種稚拙的兒童體的韻致。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作品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作品

徐悲鴻幼年家境清貧,其父是一名民間畫師,擅長書法、篆刻、詩文。從小耳濡目染隨父學習書畫,徐悲鴻學畫是建立在有深厚文化積澱的基礎上。他從6歲起就跟從父親讀書;7歲開始執筆學書法;9歲就讀完了《詩》、《書》、《易》、《禮》、《四書》、《左傳》;10歲時已經能夠幫助其父為鄉里書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4歲家鄉發生水災,生活無法維持,便隨父外出謀生,給人畫肖像、刻印章、寫春聯等,過著風餐露宿的落拓生活。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書法四條屏》

21歲時,徐悲鴻在姬覺彌的介紹下得以認識康有為並拜其為師,康氏十分賞識徐悲鴻,將自己所藏碑版供他觀覽,併為其講解。徐悲鴻在《自述》中曾談到:他早年在康有為門下學習書法,曾數遍臨習過《經石峪金剛經》、《爨龍顏》、《張猛龍》、《石門銘》等碑拓。徐悲鴻對大篆、小篆、魏碑、行書亦均有涉獵:大篆碑文,他對《毛公鼎》和《散氏盤》尤為鍾愛,他曽集得《散氏盤》金文為一聯“東井西疆司邑宰,左圖右史傅傳人”;小篆,徐悲鴻喜歡鄧石如;魏碑,尤其是對《龍門二十品》,他更是讚賞有加,反覆臨習揣摩。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煙雨障遐思》

43歲時,徐悲鴻臨摹的《魏靈藏寺碑》,頗得精髓,格調高估;行書,他十分欣賞王鐸、文徵明,曾收藏了王鐸十餘幅作品,曾集文徵明行書聯數幅。徐悲鴻一生臨帖不輟。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行書四言》

50年代初期,徐悲鴻的案頭還有一本《積玉橋字》的拓本,拓本只存少數殘字可辨,從徐將其置之案頭、朝夕揣摩多年,可見徐對這一拓本的鐘愛。他的故居客室裡曾懸掛一幅摩崖隸書《漢楊淮表記》的整張拓片,氣勢磅礴、結構天成。在他病危前,床頭仍放著一本《散氏盤銘》放大影印本,而且平時最喜臨習。他在中年留居海外的條件下,仍然研習魏碑下不肯間斷。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行書韻君詩》

1950年曾以他1939年在新加坡臨的《魏靈藏》、《爨龍顏》等碑字見贈,並且勖勉有加,發人深省。透過徐悲鴻的書法經歷不難看出,他對書法的酷愛已達到難以割捨的程度,簡直是一個書法狂人。也許他畫馬成功,與書法學習息息相關。

民國初年的上海,集中反映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狀況,十里洋場則為“西風東漸 ”提供了便捷。徐悲鴻到上海時,適逢“五四新文化運動”蓬勃興起,上海“海派”藝術家隊伍不斷壯大,以康氏為代表的“崇碑派”書家的理論以及先驅們對傳統書畫藝術的改良、革新等,都對徐悲鴻的藝術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徐悲鴻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行書軸》

徐悲鴻的書法藝術風格受其師康氏影響很大,脫胎於魏碑,參以行書筆意,結體疏朗大方。其書與魏碑相比,不如魏碑凝重,當是其少年時學習趙孟書法所致。其書與康書相比,拂去了康書的霸悍之氣、鋒芒內斂,使作品氣息歸趨平淡沖和。其書與其他畫家書相比,幾乎沒有畫家們慣用的墨色的強烈變化。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行書軸》

徐氏書法,在字的結體上、節奏上也沒有太大的誇張變形和起伏,線上條的質感上則非常內斂和純淨,沒有大多寫碑人的絞轉筆法所帶來的毛澀感和掙扎感。絕大部分作品都是按照心性自然、輕鬆的寫來,一派文人不經意的散淡和儒雅,極富書卷氣。欣賞他的書法,如晤高士、乍見平常、愈後則回味無窮。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徐悲鴻《行書中堂》

徐悲鴻對書法藝術極為重視,他曾將書法比作“音樂”之美、“金石”之聲。例如他在自己收藏的《積玉橋字》提拔中開頭便說:“天下有簡單之事,而為愚人制成複雜,愈久愈失去益遠者,中國書法其一端已。中國書法造端象形,與畫同源,故有美觀。演進而簡,其性不失。厥後變成抽象之體,遂有如音樂之美。點畫使轉,幾同金石鏗鏘。人同此心,會心千古。抒情悉達,不減晤談。”

徐悲鴻是康有為崇碑理論的信奉者和實踐者,他曾有“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之語,可見他受魏晉碑學影響之大。另外其行楷中鋒用筆,結體稚拙率真,文字不暇修飾,體現了“寧拙毋巧,寧醜勿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理念,事實上傅山的“四寧四毋”貫穿于徐悲鴻藝術思想的許多方面。

豐富的情史造就璀璨的作品

點個

贊和推

再走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