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垂釣

上塘鎮墊湖村改革創新又出新舉措昔日以“分”成名如今因“合”振興

  • 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垂釣
  • 2022-10-25
簡介經過10年辛勤探索、自我革新,目前,墊湖村所有耕地全部由“分”到“合”, 引來30多位種田大戶從事農業規模化經營,建成1

家用水泵不抽水怎麼調

10月10日,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15名幹群在一張契約上鄭重摁下紅手印,他們自願以土地、資金、技術等不同方式入股,組建發展共同體,聯手栽植2000畝碧根果樹。至此,墊湖村所有耕地經過整合,今年已全部流轉到位。

一紙“紅手印”,再次見證了墊湖人的闖勁。1978年下半年,原上塘公社墊湖大隊第五生產隊“私下”將集體的260多畝耕地包產到戶,由“統”到“分”,首開江蘇農村實行“大包乾”先河。墊湖村由此被譽為“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

上塘鎮墊湖村改革創新又出新舉措昔日以“分”成名如今因“合”振興

然而,在“三農”發展大潮中,一成不變的墊湖村卻逐步“掉隊”,2008年竟成為省定“經濟薄弱村”。“一夜跨過溫飽線,卅年未過富裕坎。”當年“大包乾”發起人之一、現年81歲的蘇道永對此感慨頗深。

痛定思痛,窮則思變。墊湖村幹部多次帶領村民組團外出學習先進經驗,針對耕地分散經營不利於大型機械施工、不利於農作物統防統治、不利於規模化生產等弊端,謀劃將耕地由“分”到“合”。

2012年,墊湖村在全縣率先推行土地集中流轉,建成萬畝優質稻米基地,當年畝均增收400多元;2014年,村裡又透過耕地整合,建起20畝碧根果育苗基地。

與此同時,該村按照“拆舊建新、不佔耕地、群眾自願、分期建設”的原則,全村農民全部實現集中居住。

土地集約使用之後,村裡又建設了創業園,招引20多個“三來一加”專案和工業專案入駐, 80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拿工資”。

經過10年辛勤探索、自我革新,目前,墊湖村所有耕地全部由“分”到“合”, 引來30多位種田大戶從事農業規模化經營,建成1。15萬畝標準化農田、1000畝稻蝦共作養殖基地,碧根果育苗基地也擴大到1300餘畝。

耕地由“分”到“合”,得到了村民們的一致認可。種植大戶周茂章說:“我承包了300畝整塊連片土地,實行機械化操作,一年比過去單家獨戶種田多賺20多萬元。”

改革創新的“組合拳”,促進了墊湖村的全面振興。2021年,墊湖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6。7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570元,在全縣居領先水平。墊湖村也先後榮獲 “江蘇省康居示範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要求宿遷,“要把改革創新的基因注入現代化,譜寫新時代‘春到上塘’的傳奇”。墊湖村黨委書記周磊說:“我們墊湖村改革創新不會停,目前,正在洽談‘高校+集團+農村’新的合作模式,力爭再闖出一條新路。”(王勁秋 許昌亮)

圖片來自速新聞雲圖庫

【來源:速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