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為何古代百姓無醫鬧,醫鬧都在皇家?且家屬死比皇帝死鬧得更兇

  • 由 淘歷史 發表于 棋牌
  • 2022-10-13
簡介或謂,許太醫之死,是自己死的,沒見誰跟他鬧,哪裡稱得上醫鬧

鬧死了什麼意思

有位朋友對我說,醫士難自治。朋友舉了一例,說明世宗時的太醫許紳,醫術高超,把幾乎氣絕身亡的明世宗治得起死回生,而自己得病卻治不了,以己命換皇命,命赴黃泉了。朋友這話,我不以為然,許太醫之死,哪裡是自醫不了而死?分明是被醫鬧給鬧死的嘛。

許太醫醫術多高明啊,把已到鬼門關的皇帝重新拉回到金鑾殿,這是一件多麼華佗再世的事啊,世宗“德紳,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賜齎甚厚”。如此,許太醫欣喜若何?

為何古代百姓無醫鬧,醫鬧都在皇家?且家屬死比皇帝死鬧得更兇

誰料許太醫沒欣喜,反而給嚇死了。世宗那裡主辦再生慶典,許太醫這邊卻開辦死亡喪禮。原來,“紳得疾”,許太醫病了。自己是醫生,自己治不就完了?許太醫治別人的病,可以妙手回春,但他清醒地知道,這回對自己的病是束手無策了。為什麼呢?那次治世宗,他把自己嚇得不治了:“曩者宮變,吾自分不救必殺身,因此驚悸,非藥石所能療也。”不下猛藥治不了,下了猛藥,效果是否好,難說。若沒有救過皇上性命回金鑾殿,自己不照樣沒有活路?許太醫這病,是青黴素、氯黴素、巨能鈣與消癌膠囊等藥物能治好的嗎?不出幾日,許太醫便死了。

或謂,許太醫之死,是自己死的,沒見誰跟他鬧,哪裡稱得上醫鬧?然則,沒有皇家的一貫醫鬧,哪裡會有許太醫的一時嚇死?皇家縱或沒鬧,也能讓人死。皇家醫鬧之厲害在這裡,之恐怖也在這裡。

平民百姓對懸壺濟世的醫生,一向是敬重有加的,我們到菜市場去買菜,常常要看小販那秤星,秤砣微滑,就跟小販大吵大鬧,然而對醫生,一杆小秤稱藥,看都不敢看,醫生一口價,百姓不二價。古時民間,是沒甚醫鬧的,醫鬧全部集中在皇家,皇家醫鬧具有專業性、職務性、一貫性與規律性。

醫鬧在皇家,鬧是必然,不鬧是意外。朱囯禎在《湧幢小品》裡記載太醫故事雲,明孝宗36歲那年,患了重病。御醫局成立了醫療小組,全面會診,太醫們不敢向皇帝開刀,只敢開藥。可以肯定的是,太醫們對皇上是百分百忠誠的,他們都想靠給皇上治好病,贏取天下第一名醫的名聲呢。只是孝宗皇帝,閻王不請,他霸蠻地要自己去,喝了藥—死了!

為何古代百姓無醫鬧,醫鬧都在皇家?且家屬死比皇帝死鬧得更兇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孝宗要死,怪得了誰?可是,孝宗的接班人是皇上,他擁有要怪誰就可怪誰、要殺誰就可殺誰的權力。所以,他就把這正常醫療硬說成是醫療事故,開鬧了。一般醫鬧鬧起來,多半是要兩個錢,人家是皇上,鬧得就大不一般了,不要你的錢,要的是你的命。孝宗接班人這一鬧,將這事定為“誤用御藥,大不敬,當斬”,不光專家組的醫生,連御醫局的幹部施欽、劉文泰等,都要斬腦殼。這醫鬧實在算是胡鬧,有人看不下去了,左都御史張敷華就覺得處理過分,將這次醫鬧提交法院審理。法院懂什麼醫學原理?他們只懂得皇帝政治,最後還是不按科學邏輯按政治問題,全部處斬了。

明孝宗不治而亡,接班人用了幾個腦袋做祭禮,這是接班人對這事的一種表態,一種姿態。孝宗死了,接班人心底裡狂喜不已,但臉上不表示一下悲痛哪兒行?所以無論如何也得醫鬧醫鬧。

老實說,明孝宗這次醫鬧有點假醫鬧的意思在裡頭,而唐朝唐懿宗那次醫鬧是真醫鬧了。那次死的不是皇上,而是皇上的女兒。同昌公主患了病,唐懿宗作了批示,要舉全國之力集全國之智,用最好器械用最貴藥物,將公主治癒。唐懿宗從全國調來二十多名國醫手輪流診治。只是性命之事,醫生只能是救不該死的,救不了必然死的,他們使出渾身解數,也沒能將同昌公主性命迴天。於是皇家醫鬧開始了,這回鬧得大,所有會診醫生,無人能活,二十多名醫生連著他們的三百多名家屬,全被斬了腦袋。

明孝宗那回,處斬者沒有唐懿宗公主那回多。原因很簡單,明孝宗那次死的是皇上本人,不是皇上家屬。死了皇上與死了皇上家屬,醫鬧鬧起來,程度差別是很大的。總起來說,死皇帝鬧得輕些,死皇帝家屬鬧得重些。這話費解是不?不費解。一個領導死了,對這個領導而言,當然是悲事,但對另外的領導而言,則完全可以化悲事為喜事,有人可以繼位頂職了嘛。領導本人亡故,與領導妻子亡故相比,收禮不會多,就是這個道理。

為何古代百姓無醫鬧,醫鬧都在皇家?且家屬死比皇帝死鬧得更兇

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不知道得了什麼病,太醫都治不好了,急得許多人團團轉,所以各地都把延請名醫當政治任務來做。兩江總督劉坤一推薦了江蘇神醫馬培之。挑擔藥箱上京城,這是何等榮耀事,可馬培之接到通知,卻是如喪考妣,抱著妻妾子女嚎啕大哭。他哭什麼呢?他怕皇家醫鬧啊。京城名醫都治不了的病,他哪裡有把握治癒?治活了,好說;治死了,絕對要命。謝天謝地,這回他運氣好,把慈禧治好了。慈禧要留他做保健醫生,他不好拒絕,然而,他哪兒敢久留?找機會偽裝中風,跑回了家。他跑得快,回來可作《記恩錄》,要不,也許就是後人替他作《醫鬧錄》了。

一般醫鬧,常常是碰回瓷兒,不詐一把銀子不罷休,比較可厭。雖可厭,卻不可怕,他要鬧,後面還有公檢法機關嘛。可怕的是權力醫鬧,比如皇家醫鬧。他不組織“專家鑑定組”來給醫療事故定性,而直接派司法機關去鬧,直鬧得人頭落地,那甚是恐怖。慈禧的醫生馬培之很懂這道理,他拋棄了在首長身邊工作的無限榮光,覺得小命要緊,三十六計走為上,實在是個明白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