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從晏城驛到中國驛:千年古城齊河的詩旅驛路

  • 由 煮酒譚郵 發表于 棋牌
  • 2022-09-19
簡介(山東齊河新建的中國驛)元代益都是山東政治經濟中心,開通大都(北京)到益都驛路成為首要,這條新開闢的官方驛道由德州至禹城,設定禹城驛站,再經齊河、過歷城,去往益都

齊河為什麼叫齊河

朝發齊河驛,乃道耿濟渡。

飛樑破長煙,斷岸積陰霧。

萬弩奔流攢,如挾鼓聲怒。

當年耿伯昭,懸軍此飛度。

一鼓拔祝阿,轉戰得張步。

掃平三百城,主道開東路。

以比韓淮陰,文叔言非誤。

落落難合人,功名在遭遇。

風雲鬱沈霾,川陸莽回互。

懷古心悠然,停車一延佇。

——清 · 黃景仁《耿渡》

這是清代詩人黃景仁的《耿渡》詩,從一個側面寫出了齊河古城從祝阿到耿濟渡再到齊河的歷史變遷,也從另一個角度描述了齊河古城的戰略地位,特別是詮釋了齊河在連線黃河東西兩岸交通的重要意義。

從晏城驛到中國驛:千年古城齊河的詩旅驛路

古齊河、晏城地圖(綠色齊河)

舊齊河城,位於黃河左岸,臨黃堤下,隔河與濟南市相望,處府(濟南)西五十里,西北至禹城縣七十里,原本禹城縣之齊河鎮。

據《今縣釋名》:“縣東有耿濟鎮,後漢建武五年,耿弇撥祝阿,遂渡濟水,向歷城,鎮因以名。今有耿濟渡口,在大清河上,宋改鎮曰濟河。金大定八年因置縣。”“濟”“ 齊”通用,逐步改為齊河治於此。

而《濟南府志》(道光版)雲:“耿濟鎮,通志雲即縣治也,城東一里為耿濟口,漢耿弇討張步由朝陽濟師,先拔祝阿,即濟此也,因以為名。”故而,祝阿改名耿濟鎮,併成為縣治所在。

從晏城驛到中國驛:千年古城齊河的詩旅驛路

(山東齊河新建的中國驛)

元代益都是山東政治經濟中心,開通大都(北京)到益都驛路成為首要,這條新開闢的官方驛道由德州至禹城,設定禹城驛站,再經齊河、過歷城,去往益都。此時驛站之間間隔較遠,齊河雖屬德州,但並未設定驛站。直到明初,齊河改屬濟南,洪武初,山東首府由益都西遷濟南。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故濟南至北京驛路更為重要,永樂十八年於齊河晏城鎮置驛。晏城驛在縣北二十五里。《志》雲:齊晏嬰采邑也。故縣治東南有晏城馬驛,蓋齊河驛站以此城名。

齊河縣行館三疊舊作韻

清代 弘曆

祝阿復此一宵居,

行館逐程堪駐輿。

雖曰奉宸心切爾,

可知圖逸事慚予。

庭前已閱三番景,

壁上惟消幾幅書。

大吏小僚都扈蹕,

疊宣民隱細諮諸。

後隨著齊河縣逐漸繁華,1130年始築城池,明嘉靖二十七年,城東建大清橋,始為九省通衢之咽喉要道,故晏城驛遷縣治東南(《明代驛站考》)。乾隆皇帝南巡,由齊河至晏城行宮,作詞以記之。清末,曾廣鈞經此古驛,有詩題壁。

齊河題壁

清· 曾廣鈞

岱頂人歸小九州,

馬前晴色鵲華秋。

穿山古驛兼愁斷,

到海長河破曉流。

辯士文章恢赤縣,

女郎風雨避青邱。

羈吟莫認還鄉路,

明日車塵過白溝。

出城東去有大清橋,朝廷命山東巡撫沈應龍徵九縣伕役,委濟南同知王應乾督修。發帑金17000兩,歷八年竣工,實耗銀23萬兩。橋九孔飛跨,勢若長虹。邊置狻猊欄柱,東西橋頭建坊,一額書“大清橋”,一額書“濟水朝宗”,名聞遐邇。至1855年(清咸豐五年),黃河奪大清河入海,橋被水覆。此後,在橋遺址一側設渡口,百餘年來,為省城連線魯西之要衝。

清朝詩人查慎行有詩曰:

風柔自覺輕衫便,

山近微嫌溼翠多。

日暮大清橋畔望,

一叢春樹雍齊河。

據楊正泰先生《明代驛站考》記載,晏城驛遷齊河縣治東南,似乎原址再無驛站。但《山東通志》(雍正版)則記載“齊河縣,衝驛。並管晏城驛。”或許清初該驛站仍存,至乾隆帝南巡時改為行宮?前文所記,齊河為濟南西通魯西之要衝,除西北走禹城進京以外,齊河驛路還西通高唐和茌平,進而去河北一線。有詩為證。

自高唐州至齊河夜題紀懷

元末明初 · 鄭潛

其二

驛程迢遰到齊河,

農務森森生意多。

聖主每憂民力困,

官輸猶自急徵科。

(高唐至齊河驛路雖非通途驛道,應為州縣驛路)

茌平道中

明朝· 朱茂時

殘星數點照人行,

撲面涼沙惹去塵。

回首鵲華山盡失,

又騎羸馬過茌平。

(自歷城騎馬過茌平,必走齊河)

從晏城驛到中國驛:千年古城齊河的詩旅驛路

齊河中國驛正門

綜上所述,齊河自明代置驛至今,古驛路歷經千年,北通京城,西達魯西,今逢盛世,驛路開花,中國驛橫空出世,成為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為古老的齊河驛站再添神來之筆,成為旅遊打卡名鎮。美中不足的是一飽口福之餘,或許欠缺了一些驛路文化的詩情。以筆者淺見,中國驛管理運營者還應該再把眼光放遠一些,結合山東古代驛路沿途的文化傳播,僻出景區一角,搞個山東驛路文化區,賦予飲食文化小鎮新的內涵,打造成集美食文化、郵驛文化於一體的文旅小鎮!唯此,方不負齊河千年驛路之積澱。

備註:文中引用除註明外,均參考網路史料,圖片取自網路,謹此致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