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為什麼大多數的沉迷手機的青少年敵視父母?

  • 由 上游新聞 發表于 棋牌
  • 2022-08-16
簡介但是初中,孩子面臨考高中,課業壓力更大,學習的難度提升,要孩子主動思考,及時預習、複習,對學習內容自我消化,同時在這個階段的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家庭關係、與自我的關係都會影響孩子的內心情緒,當孩子在學業受挫、在人際關係中受挫,就容易在虛幻的

青少年為什麼討厭父母

在青少年教育諮詢中,解我老師發現一個現象:很多網癮青少年都非常的敵視家長,跟家長或是其中的一個處於非常對抗的狀態。

為什麼大多數的沉迷手機的青少年敵視父母?

而面對孩子敵視自己的狀態,很多家長感覺到絕望甚至是無助,以前對待孩子有效的教育方式—耐心勸解、獎勵、懲罰、威脅甚至打罵都已經沒有用了,

分享:

孩子資訊:惠惠,男孩,今年15歲,初中三年級;

目前狀態:任性、不聽話、不學習、逃課上網、夜不歸宿,已休學半年;

家長描述: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還很好,但是到了初中後,就開始不愛學習了。半年前,老師因為孩子上網的問題,在課堂上面說了他幾句,之後孩子就再也不去學校了,天天窩在家裡打遊戲。

因為爸爸對孩子的期待非常高,看到孩子這樣,對他很失望,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好說也說盡了,孩子就是不去上學,“百毒不侵”一樣,爸爸現在就是放任不管,就當沒有這個孩子。

而且孩子現在也是對什麼都毫不在乎的樣子,看著現在孩子的問題,媽媽偷偷留了很多眼淚。

媽媽說孩子小的時候,家人非常寵愛,很早就開始跟孩子買遊戲機、智慧玩具之類的。理由是:別的孩子有的,我們的孩子也得有。

上小學的時候,孩子雖然不咋認真讀書,愛玩,但天資聰穎,學習成績還是不錯,只是學習習慣差了些。但父母、爺爺奶奶並未在意。

但是到了初中後,孩子這些缺乏自制力、學習不主動等習慣,對他的生活和學習產生的影響越來越明顯了。學習成績明顯跟不上,開始結交一些社會上的不良少年,玩遊戲的癮越來越大,常常連續玩通宵;情緒暴躁,經常因媽媽不順著他而摔東西,常常把爸爸氣得要跳起來打人。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丁閱老師解析

為什麼大多數的沉迷手機的青少年敵視父母?

個人介紹: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老師。對青少年成長階段出現的心理問題有豐富的案例積累,能準確分析心理問題的成因,並找到解決辦法,在短時間內讓孩子恢復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正常學習能力。

擅長領域:厭學、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早戀、自閉、做作業拖拉磨蹭、注意力不集中、青春期心理問題、缺乏學習興趣、學習主動性不強、抑鬱焦慮強迫症、考試焦慮情緒、親子關係修復、家庭療愈等。

敵視父母的孩子,很多內心都因認為父母沒有盡到相應責任而產生對父母或對自己的攻擊。父母沒有盡到的責任,包括一味地嬌縱孩子,或是對孩子不理不睬、拋給老人或“放羊”,或過於控制、專制。

01受傳統家庭教育的限制,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缺乏心理學知識,生活上給予無限溺愛,學業上過於控制,這讓孩子的心理上產生很大的反差。

這樣的家庭教育在小學階段,對孩子的影響並不明顯,因為小學的課程恆簡單,只要孩子多背、多做題,學習成績的差距不會拉的太大;另外小學的時候,孩子的學業壓力沒有那麼大,遊戲、玩樂的時間多一些,這時候孩子的內心的負面情緒能夠被疏導和釋放。

但是初中,孩子面臨考高中,課業壓力更大,學習的難度提升,要孩子主動思考,及時預習、複習,對學習內容自我消化,同時在這個階段的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家庭關係、與自我的關係都會影響孩子的內心情緒,當孩子在學業受挫、在人際關係中受挫,就容易在虛幻的網路世界尋求滿足感,從而形成網癮。

02很多網路成癮的青少年,其家庭中往往存在著父愛缺失的問題。

現在很多家庭中父親的功能是缺失的,比如:

一些孩子父母離異了,孩子跟著媽媽生活;

有的家庭雖然表面完整,但父親很少在家,總是在外面忙自己的事;

有的家庭父親不善言語,對孩子總板著一張冷臉,孩子缺少與父親的溝通;

有些家庭,夫妻關係不和,母親與孩子結成緊密的同盟,排斥、對抗父親……

這都容易導致孩子與父親之間缺乏連結和溝通,孩子內心感到父愛的缺失。

而且,對於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男孩,父親往往代表著規則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與父親的作用有很大關係。

03網癮男孩多在虛擬世界中尋找自己的理想和成功慾望。

在網路成癮案例中,女孩子多沉迷網路小說、網路聊天,享受的是一種“愛”的感覺;而男孩子多沉迷於競技遊戲,享受的是成就感。

為什麼這麼多男孩子在虛擬世界尋找成就感?答案很明顯:因為現實中得不到。

現實中為何得不到?

是容易沉迷網路遊戲的男孩子,多缺乏自控,其本質是難以延遲滿足。

孩子1—3歲時,父母應幫助孩子建立滿足感延遲,不能要什麼給什麼,合理的要求儘量在30分鐘以後才給予滿足,不合理的要溫柔而堅定地拒絕。人的自制力就是在這個時候建立的。

是現代社會中的部分不健康的價值取向,導致男孩子們過早地比車比房,比名比利,而當下環境無法讓他們找到安心之本時,他們便在虛擬世界中構想著自己的理想和成功慾望。

誠然,一場遊戲玩下來,如果贏了,那種成就感是什麼都無法替代的,積累的“命”越多,安全感也就越大;而輸了,便意味著安全感的喪失。

所以,他們會不顧一切地掙回這種安全感——這也是賭徒心態,而越是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安全感的人,就越會在別的地方找寄託。

解我青少年心理教育老師丁閱提醒家長:讓孩子能夠從現實世界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安其心”,才是改善網癮的良方。

對一個孩子來說,如果他的學習成績獲得認可,身體素質獲得認可,愛好志趣獲得認可,性格特徵獲得接納,他就會把這種認可延續下去,如果引導得當,很可能就會成為將來的專業或事業。

為什麼大多數的沉迷手機的青少年敵視父母?

然而,這一切自我認可都必須建立在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上。

這也是為什麼,青少年教育過程中總是特別關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相處模式,孩子不上學、沉迷手機,敵視家長這些都只是家庭教育出問題的一個表象,想要解決,一定是找到根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