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 由 知遇客 發表于 棋牌
  • 2021-06-06
簡介光緒 《孝感縣誌》謂:先於小除夜 (即十二月二十四日)取糞箕之架埋廁側,正月十五夜洗淨覆以女衫,畫人面於上,焚香拜祝,兩女持之,神來則自動叩地,以拜之數為判,此所請者為 “戚姑”或 “七姑”,是夜請乩仙,則謂紫姑

扶乩是什麼意思

談笑間春節已經接近尾聲了,正月十五是春節的最後一天,稱為元宵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同時也是祭月、賞月的日子,象徵著春天的到來。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這一天不僅要吃元宵、賞月、觀燈、猜謎,還有盜福、走橋、迎紫姑等。今天我就來認識一下紫姑何許神也。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紫姑

,又作

廁姑

戚姑

茅姑

坑姑

坑三姑娘

屎坑三姑

等,是漢人民間信仰的廁神。她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廁神,但是主管的範圍較廣,且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大至蠶桑收成,小至閨中密語,吉凶禍福,婆媳妯娌,她都管。民間 “紫姑”信仰現存可見最早文字資料為南朝宋劉敬叔 《異苑》。該書卷五雲:

“世有紫姑神,古來相傳,雲是人家妾,為大婦所嫉 (一作妒 ),每以穢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可推知,南朝時紫姑信仰已頗流行,故有傳說故事附會之。《異苑》之後,南朝宋東陽無疑 《齊諧記》、梁宗懍 《荊楚歲時記》、隋杜臺卿 《玉燭寶典》等,均於正月十五條下引 《異苑》文,後二書並引 《雜五行書》廁神名后帝及 《洞覽》帝嚳女事,似有將紫姑與后帝、帝嚳女調合之意。紫姑之名姓,唐前似未見有稱者,至 《顯異錄》則謂:“唐紫姑神,萊陽人也。姓何氏,名媚,字器卿,自幼讀書辨利。唐垂拱三年 (687年 ),壽陽刺史李景納為妾,妻妒,殺之於廁,時正月十五日也。後遂顯靈雲。”(明陳耀文 《天中記》卷四“迎紫姑”條下引)蘇軾 《子姑神記》所記黃州郭氏子姑神能以箸畫字與蘇軾相問答。

《天篆記》更為神奇,不僅能以箸畫字與人對答,且指觀者中黃州進士張苞為生前友人。 唐宋時紫姑信仰更為普遍廣遠,影響及於文人士夫。現代民俗學者亦曾對紫姑神話及信仰作過一些探討,較著者如黃石 《“迎紫姑”之史的考察》、《再論紫姑神話——並答婁子匡先生》及婁子匡 《紫姑的姓名》諸文 ,均對此一民間信仰作了較細緻的考索,然限於時代及材料,尚有未盡之處。且因專業原因,未及對文學領域中有關紫姑的文字作一考述。筆者此文,略補前賢之不足,擬對紫姑神之信仰地域、稱謂、迎祭時間、儀式、內容、意義、歷代文人吟詠作一總體考察,以見紫姑於民間及文士之影響。

至於廁神的源頭得追溯到上古神話,《幽怪錄》雲 : “ 廁神名郭登。 ” 《古今圖書整合 · 神異典》 卷四引《續玄怪錄》雲 : “廁神 (即郭登: 蓬頭青衣 , 長數尺 )每月六日出巡 , 此日人逢之必致 災難 , 人見即死 , 見人即病。 ” 看來郭登是個穢氣十足的瘟神這可能跟茅廁的汙穢有關 , 至今誰如果說出不合時宜的穢氣話 , 人們還會罵他 “ 滿嘴噴糞” 。 不過 , 郭登跟後來的紫姑似乎沒有關係 。 《荊楚歲時記》引《洞覽記汾雲廁神為帝譽的女兒 , 名叫青 。 “ 帝髻女將死 , 雲生平好樂 , 至正月 十五可以見迎 。 ” 胃與紫姑都是女兒身, 都是正月十五以衣迎祭 , 且都好樂 , 黃石先生推測紫姑是 從胃流轉過來的 。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雜五行書》雲 : “ 廁神名后帝 。 ” 后帝能預知未來 , 南朝劉叔敬《異苑》記載了后帝顯形 , 為陶侃預告前程的傳說 : 陶侃曾如廁 , 見數十人悉持大印有一人朱衣上憤 , 自稱后帝雲 ; “ 以長者 , 故來 相報 : 三載勿言 , 富貴至極 。 ” 侃便起 , 旋失所在 。 有大印作 “ 公” 字 , 當其穢處 。

這裡的后帝朱衣上幢” , 顯系男性 。 我們知道 , 占卜眾 、 預知將來是後來紫姑神的神性功能之所 在 , 那麼, 紫姑與后帝如何溝通的呢?後來的紫姑信仰受帝譽女胃和后帝神話影響是十分明顯的 。 可以這樣說 : 胃和后帝是紫姑的共同原型 , 前者顯示紫姑的女性 、 好樂 、正月十五迎祭諸特徵 , 後者顯示紫姑居廁 、 善卜的特徵 , 二者合成了紫姑信仰的基本特性。

漢代以後產生了廁神的仙話 。 《齊東野語 》卷一《都廁》下引《劉安別傳 》 雲 , 劉安死後成仙, 在天上言行不恭 , 放蕩不羈 , 為仙伯所不容 被滴罰看守廁所三年 , 遂成廁神。

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是《異苑》中記載的兩側傳說:世有紫姑神 , 古來相傳雲是人嘴乏妾, 為大婦所嫉 , 每以穢事相次役 , 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 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 , 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 。 祝日 : “ 子青不在。 ” 是其婿名也。 “曹姑亦歸 。 ” 曹即其大也 。 “ 小姑可齣戲。 ” 投者覺重便是神來 。 奠設酒果 , 亦覺貌輝輝有色 , 即跳躍不住 。 能佔眾事 , 卜未來蠶桑。 又善射鉤好則大舞 , 惡便仰眠 。

紫姑姓何名媚 , 字麗娘 。 壽陽李景之妾, 不容於嫡 , 常役以穢事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 。 故世人以 是日作其形 , 夜於廁間或豬欄邊迎之。 亦謂之坑三姑。由此可以看出,其源遠流長。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關於紫姑的傳說還有,如漢代戚夫人。戚夫人受呂后虐殺於廁,後人以此相悼。唐代還有武則天 封李景妾何媚為廁神的傳說。廁神不光中國有,朝鮮也有,也是女性,居於廁所, 神體象徵為廁所天花板上張貼的白紙或懸掛的白布條 , 其職司是守護廁所遵守聖主諭命, 執掌刑罰。

紫姑信仰之地

(一)華東地區

1、上海市:乾隆、嘉慶府縣誌均言迎紫姑在正月 “上旬之暮”,光緒縣誌言 “今在元夕”,略有變化。其名,或日 “廁姑”、“坑三姑娘 ”、“抗三姑娘 ”、“抗三姑”、“抗坑三姑娘 ”、“箕姑”等。其法大略有二,一為以果餌之類迎,萬曆 《嘉定縣誌》謂:以果餌迎廁姑,如扶乩之狀,能畫花卉、刀尺。《上海史料叢編》本 《外岡志》謂 :以酒果召廁姑卜事,或乞其描畫花樣,狀如扶乩。二為以箕箸之類迎,光緒 《嘉定縣誌》謂:以筲箕插箸,蒙以巾帕,兩人對舉,神降則能作字,以應 卜者所叩。道光 《川沙撫民廳志》謂:以飯籮蒙帕,插花勝以邀。其卜問內容大率皆吉凶休咎。

2、山東省:多為正月十五日,亦有正月七日 (所謂 “人日”)。其名,或日 “廁姑”、“七姑”,或稱 “賽紫姑”。其法無考。其 卜問內容率皆吉凶休咎。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3、江蘇省:多為正月十五日 (間有十六日),亦有十二月十六日者,影宋本 《吳縣誌》、嘉靖 《姑蘇志》、道光 《元和唯亭志》、光緒 《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均言十二月十六日祭廁姑,或正月、十二月均祭者。其名,或日 “廁姑”,或日 “飯籮仙”、“坑三姑娘”。其法多用箕箸,《金陵歲時記》雲:以香楮往迎廁上,聞糞窖中有聲則神降,迎入內室,鋪米於盤,兩人對執小糞箕,立一箸於中,其箸自動從盤上畫米,吉則書為字或畫如意、雙錢,兇則否。另有所謂 “箕姑”、“灰七姑 ”、“門臼姑”、“門臼姑娘”、“t姑”等。箕姑者,以筲箕插箸,蒙以巾帕,神至則兩手託其脅,能寫字畫花,或但舂舉以應 卜者所叩。“門臼姑”者,插花或簪於箕上,令櫟地以 卜。其法與迎紫姑大同小異,亦紫姑之遺意。其 卜問除歲時豐歉、吉凶休咎外,兼有乞巧意。

4、浙江省:多為正月十五日,亦有正月十四日、正月三日(所謂 “小年朝”)、立春日、正月上旬 (謂正月初八 )、除夕者,最特殊者日在十月十日,嘉慶 《西安縣誌》、民國 《衢縣誌》均言之。其名,或日 “廁姑”、“箕娘 ”、“坑三姑”、“篤太君”、“三娘子”、“簸箕神 ”。另有 “灰七姑”者 ,亦紫姑之遺意。其法亦多用箕,民國 《定海縣誌》謂:以箸一插溲箕前,圍縐帕於箕緣,二童舁之至廁,口中祝告,稍候而返。案上設香燭、果餌,布米於上,二童左右各以指懸,掀之,箕動則日姑至。 卜竣 ,送神回。

然其卜法中另有二尤可注意者:一者據同治 《安吉縣誌》所載:用稻草一握,中扎桃枝尺許,被以衣裙,置之荒郊廢址或遠年坑廁間,設香燭、酒果,用老嫗二人,謂之 “轎伕”,詭為問答,一請一辭,及請之至再,答者始允其去,而桃條忽自動。二嫗手捧草把,任其俯仰,人請者之家,設案置方板為桃條所敲擊。男婦皆以事來佔,以敲擊數為吉凶之判。敲之力重,聲聞百步外,二嫗腕弱者幾不能持。所佔頗驗。或有指其妄者,直趨稠人中擊之。二者據嘉慶 《西安縣誌》、民國 《衢縣誌》所載:綵衣一、繡履一,覆大被於箕上,數女子舁至廁。一女子祝日請大姑,一女子答日家事忙,又祝日請二姑,答日洗衣忙,又祝日然則三姑可乎 ?答日來,舁之歸。以金錢擲之成字形,即為得巧,如 “乞巧”故事,號 “金錢卜”。所卜問者亦為歲時休咎,兼有乞巧意。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5、安徽省:正月十五日與正月七日迎,以前者稍多。名或日 “廁姑”、“筲箕姑 ”、“三姑”。其法有繁簡之分,簡者據道光 《懷寧縣誌》,則削箸為日朱,安於箕上佔事:繁者據乾隆 《望江縣誌》,則於人日取淨筲箕,蒙以烏帕,插花其上,掛於內堂簷下,至元宵取下迎置內堂,安簸箕中,設几筵茶果祀之 ,祀畢,令二女以指舁箕,前縛一箸,如降乩狀,有問則視其點頭數以卜,問畢焚香送之。所卜問者為桑蠶歲時吉凶休咎。

6、江西省:情況較前複雜。其時多為正月十五日,亦有正月初八者,然較可異者為有七月七日、八月十五日及九月九 日者。其名或日 “廁姑”、“筲箕姑 ”、“捉月姑”、“七姑”。另有 “筲箕神”,似與紫姑別而為二,同治 《樂平縣誌》謂:正月八日夜,女子邀天仙或廁姑問一歲吉凶。十五夜,婦女於灶前迎筲箕神 ,問生育, 卜休咎。同治《萍鄉縣誌》、民國 《昭萍志略》亦載婦女於正月十五迎筲箕神問生育及休咎。另,光緒 《雩都縣誌》載:七月七日,婦女以衣蒙箕向天暗祝,謂之 “箕 卜”;九月九日則以只雞壺酒祀七姑之神。光緒 《瑞金縣誌》載:中秋婦人迎紫姑神,日 “捉月姑”。光緒《上猶縣誌》則載:婦女於起更後,各在室中簷廊下設茶酒向月拜祝,置簸箕几上,盛以米,更用筲箕覆而插箸其端,蒙以絹幅,令十一、二歲女兒立兩旁,輕託箕弦,移時箕忽自動,有禱則箸點畫米中,次數、方向悉應如響。所謂 “筲箕神”、“箕 卜”,實亦紫姑之遺意,其分合乃民間流傳之所致,無足深訝。唯九月九日祀七姑不知何據,亦僅此一見,其事待考。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7、福建省:有正月十五者,然亦多八月中秋者。其名或日 “東施娘”、“請月姑”。號 “東施娘”者多在元夕,據同治 《金門志》且有歌詞日:“東施娘 ,教儂挑,教儂繡,穿針補衣裳”。稱 “請月姑 ”者 卜在中秋,於月下設果餅環服之類望月而拜致詞,置筐於盤,神降則筐自舉為剝啄聲,視其數以 卜災祥。另,今泉州未字少女有祀“棕蓑娘”之事,備食物及一寸長小紅繡鞋一隻或小衣衫一件,供於廁 ,祝日:“棕蓑娘,水芒芒,教阮綆,教阮紡。教阮綆布好布邊,教阮做鞋好後跟。教阮舉大針,補大裘;舉針仔,挑繡球。舉剪刀,剪花樣,剪得照人照人樣。”供品或邊祝邊吃,或祝畢帶回,鞋或衣則焚化。 所謂 “棕蓑娘”亦紫姑之餘意。

(二 )西南地區

1、四川省:多為正月十五,亦有上元即正月初九者。其名或日 “七姑娘”、“七姑”、“戚姑”、“罐答神”、“飯答神”、“茅娘”。其法有一可注意者,據嘉慶 《洪雅縣誌》、光緒 《丹稜縣誌》均言取桃梗襯青衣為紫姑神向廁中焚香以 卜。另所謂 “罐答神”、“飯答神”者,似川貴之地所特有,民國 《巴縣誌》引 《覺軒雜著》謂:罐答神者,以木板匙紙糊之,畫頭面,束於答梁,縛扎如人形,以小兒衣衣之。幼女二人,靜夜時於黑地以柱香燒其面,祝之數四,即搖動而來。答重如石,問事以揖為徵,或戲之及煩數,即頓立不動。民國 《貴州通志》引 《洞覽》帝嚳女好樂條,謂罐答或慣樂之訛,可備一說。同書引 《田居蠶室錄》釋茅娘雲:新年鬧燈時,切茅二莖,曲其兩頭,上如鉤,下如人腳掌,以小木枝長五六寸許對插立,橫架一木枝,以懸茅莖,用雞羽拂橡葉掠茅足,祝日 “正月正,特請茅娘來看燈,無娘單足來,有娘雙足登”。其兩足如所祝,舉蹈不爽,枝柱為動,謂之茅娘。其所 卜問者亦多為蠶桑雜事及歲時休咎。

2、貴州省:其稱 “罐答神”及 “茅娘”者情形已於上節述之,二省此風多同。另又有稱 “掃帚神”者,雲以掃帚扎如人頭,穿人衣,以炷香繞其面,祝之再三四,令二幼女執之,即搖動而來,二人平執不可換手,換手即去,隨即觴拜問事,以點頭為徵,或戲之及煩數,即頓立不動,亦與 “罐答神”近似。又有請 “七姑娘”者,與他處略有不同,《獨山縣誌》謂:七月十三或十四夕,幼女約伴製衣架,飾以衣,儼人形,身手俱備,位於廁房,祝日:“七姑娘,七月靈,特請姑娘下凡塵。”誦畢,兩女扶架,左右手聽其叩拜,謂能佔壽。此二者實亦紫姑之流變。

(三)中南地區

1、河南省:迎於正月十五。其名或日 “七姐”、“七姑娘”。可 卜豐歉吉凶。

2、湖北省:迎於正月十五日迎,可謂甚存六朝古風。其名或日 “戚姑”、“七姑”、“七姑娘”、“茅廁姑”,或 “七姑”與紫姑分而祈之。其法大略衣箕帚為女形,或誦歌以降神,畫灰盤或點頭為卜。光緒 《孝感縣誌》謂:先於小除夜 (即十二月二十四日)取糞箕之架埋廁側,正月十五夜洗淨覆以女衫,畫人面於上,焚香拜祝,兩女持之,神來則自動叩地,以拜之數為判,此所請者為 “戚姑”或 “七姑”,是夜請乩仙,則謂紫姑。然多以 “戚姑”、“七姑”與紫姑相合者。所卜問者亦蠶桑休咎之類,多娛樂成分。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3、湖南省:多於正月十五,亦有於八月十五者,則謂之 “歌月姑”或 “迎月姊”。其名或曰 “筲箕神”,其法以頭帕蒙竹筲以 卜,或束草為女人形立而祝之,則身自俯仰若拜然。所 卜問者亦蠶桑雜事、吉凶休咎。

4、廣東省:有元夕者,亦有中秋者。所可注意者,民國 《樂昌縣誌》謂:元夕婦女迎紫姑,因紫姑此日為大婦所逐死,故憫而祀之,且相戒以不妒也。此似為迎紫姑風俗之倫理學及社會學意義。中秋迎者或日 “接月姊”、“踏月姊”、“櫟月姑”,其法大略為以帕覆箕,以箸插其上以卜。《民國新修大埔縣誌》謂:中秋兒女於月下妝飾葦人, 舁以幾,神降則幾自舉搖軋不止,審其軋數以定吉凶。原按,此戲 “元宵”亦或行之,系用舁酒甕之竹絡,俗稱 “酒絡”,衣以女衣,蒙以女帕.中間系鎖匙一串,聲琅琅然。二人各以雙手捧竹絡下圈舁人廁所,焚香請神,投石於廁而出,即在月下焚香燭問事,審軋數以定可否。

5、廣西省:閨中婦女以紙紮其像,迎於茅廁,置之小室,焚香瀹茗,供以時 、餅餌,口唸咒語,神附於像,二人各持像一足,有問事者,其像自拜自起,用以為卜。

(四)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有迎紫姑之俗者相對較少,其中以遼寧省較普遍,其時有正月十一、十三、十五之別,以後者居多。其名或日 “姑姑神”、“笊籬姑姑”、“茅姑”、“迎姑娘”。其法有二,一用箸者,用箸三雙,祝日 “姑姑靈,姑姑聖,筷子姑姑有靈應”.然後問事,是則點首應之,否則不動。二用笊籬者,以笊籬糊紙畫為頭面,以童男女扶持置廁旁,卜年景旱澇,以叩頭為數。較繁者則雙榴枝為足,縛橫木為臂,續以笊籬為頭面,頭簪彩花,身被紅襖,扶令騎帚。一女童持香三炷,曳帚向茅廁 ,往來且祝且曳,覺帚重於前即神至,抱立床間,把持兩足,前設香幾,令向磕頭,以數為算。笊籬者亦可用勺或笠代。或是日為繡小鞋置牆隙,如後失去,即為神受,可佑針黹精巧。另吉林省及黑龍江省亦有此風,唯後者日 “請姑姑神”,以木勺包紙繪面目為首,橫縛一木為兩臂,下縛有叉之木為兩足,頂插花,身著衣,攜之廄中念數語,人室秤之,重於前則神至,扶置炕桌旁問諸事,以前後磕頭判休咎。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五)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少見,唯甘肅 《莊浪志略》有 “上元節前請紫姑,卜歲之豐歉”之語,可知亦有此風,然不甚行。綜上,迎紫姑之時間,原為元夕,然至宋時,似已不拘此 日,沈括 《夢溪筆談》卷二十一即謂:“世傳正月望夜迎廁神謂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時皆可召”。而其名稱則似與其迎神之地點、手段等有較大聯絡,如迎於廁者,則日 “廁姑”、“坑三姑娘”等。迎於月下者,或日 “請月姑”。以箕之類召者,則或謂 “箕姑”、“筲箕姑”、“簸箕神”。以笊籬召者,則日 “笊籬姑姑”等。如范成大 《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雲:“筵等巫志怪,香火婢輸誠 (原注:俗謂正月百草靈,故帚葦針箕之屬皆卜焉,多婢子之輩為之)。帚 卜拖裙驗 (原注:弊帚系裙以 卜,名埽帚姑),箕詩落筆驚(原注:即古紫姑,今謂之大仙,俗名筲箕姑)。微如針屬尾 (原注:以針姑卜,伺其尾相屬為兆,名針姑),賤及葦分莖 (原注:葦莖分合為卜,名葦姑)”。(《石湖詩集》卷二十三)各地迎神之時間、儀式、物品均與當地民眾日常日用相關。其神性及功能多為占卜吉凶休咎、歲時蠶桑,婦女兼有以之乞巧者,俱為與生活及生產密切相關之事。

以上講到來各地迎紫姑的習俗,可以看出各個地方迎紫姑方式雖有所不同,但你有沒有發現離不開“箕”。

箕卜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什麼是扶箕了,中國人用乩板作為人神交流的媒介。使用乩板進行的人神交流的儀式被稱為扶箕、扶乩或扶鸞。 中國人最早是在篩子上綁根短棍。通 常 ,由兩個人分執乩板兩端,用木棍底端在沙上或灰上寫字。寫出來的這些字被認為是神靈所為。如 今 ,在大多數情況下,篩子被一截約三英尺長的棍子取代,棍子中間呈直角伸出一截稍短的彎棍。乩板仍由兩人操控,一人用左手執棍子一端,一人用右手執棍子另一端,用彎棍尖端在沙上或灰上寫字。也可在乩板的短彎棍上系一支毛筆,這樣也能寫字或畫圖,只不過這樣一來就是在一幅長卷而不是在沙上寫畫了。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嚴格而言,扶箕這個術語只適用於上述提到的佔乩儀式,因為它最初的含義便是“扶著一個箕 ”。但是 ,現在另外一種儀式也被稱作“扶箕”。這種儀式最初稱為“懸箕”或 “懸乩”,意 思 是 “懸掛一個箕 ”。在這種儀式中,箕掛在一條繩子上而非由人扶著 。如今,箕也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支懸掛在繩子上的鐵筆。繩子的另一端系在一張弓的弦上,弓背則被吊在房樑上。鐵筆筆尖下面鋪灑沙或灰。總的說來,懸箕很少見。

自明代以來,原本寫作 “扶箕”的這兩個字被寫成了“扶乩”,乩即稽,意思是占卜。後來箕被棍子替代後,“扶箕”又有了一個新的解釋。棍子不再像箕一樣被認為附有神靈,而被認為是神靈用來寫字的筆。因此,它被稱作 “乩筆”。握棍子的人被通稱為“乩手”。他們被認為是神的手,神靈借他們來寫字。與此同時, “靈力的交會”這樣的理論也出現了。用箕請紫姑的習俗起源於人們用箕占卜的習俗。例如 ,希臘人將箕卜稱作 “

Coskinomancy

” ,並將它用於指認小偷或其他嫌犯。在《希臘習俗》中,波特(

Potter

) 有如下記述:希臘人在箕下面放一把剪刀,用兩根手指扶著箕,口中念著嫌疑犯的名字。若唸到某人名字時箕動了,人們就相信這個人確實犯罪了。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這是希臘異教舉行的儀式。羅馬人、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也有類似的風俗。和中國請紫姑儀式很相似的是印度的箕卜。在 《北印度的民眾宗教和風俗》一書中,克魯克寫道:“印度人常用箕做粗易的乩板 ,一根

T

形的細樹枝從柳條編的箕的一邊或底部穿過後固定下來,手指扶住樹枝兩端,然後問問題。人們根據箕轉動的方向來判斷是或否。”

蘇格蘭有種不同方式的箕卜。萬聖節的晚上,小孩悄悄地帶著一個箕或箕籃獨自去穀倉,做揚箕的動作。當動作重複了兩遍時,他們未來丈夫或妻子的靈魂將路過穀倉。 這個習俗清晰地表明,人們賦予箕法力

( magical power

) 。中國也有類似的習俗。明代李石的《續博物志》中有段文字: “山東風俗 ,遇正月,取五姓女年十餘歲共臥一榻,覆之以衾,以箕扇之,良久如夢寐。或欲刺文繡,事筆硯,理管絃,俄頃乃寐,謂之扇天下,以乞巧。”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總之,箕被賦予不可思議的法力,並被許多人用來占卜。最初 ,用箕請紫姑便是箕卜的一種。在歐洲,將一把剪刀放在箕下面。在印度,一個

T

形小樹枝從柳條編的箕的一邊或底部穿過固定下來。這些都與中國將筷子插在箕上的形式相對應。不同的是,歐洲人和印度人分別是透過手握剪刀把和手提著枝條的一端來扶著箕,將箕運動的方式視為預兆;中國人則是直接扶著箕,將筷子拍打桌子視為徵兆。

然而 ,其核心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可以確定地說,用箕請紫姑的習俗有著全球性的起源。有學者指出,箕的法力最早體現在求雨儀式中。 它也被阿伊努人這樣的原始民族所使用。 在求雨時 ,人們用箕給他們自己灑水。在希臘、羅馬以及日耳曼人的神話中,雲神手中握的便是箕。中國亦能發現一些類似的風俗。在北京,求雨時,女孩們便剪一個手拿簸箕的紙人,將之掛在庭院的屋簷下 。這是一種求雨的方式。然而 ,當陰雨連綿而雨水過多時,人們就剪一個手握掃帚的紙人,將其掛出。這個手握掃帚的紙人被稱作“掃晴娘”。對此 , 《帝京景物略》卷三 “春場”和清末敦禮臣的《燕京歲時記》都有記載。 《燕京歲時記》的英文譯者卜德加註釋說,掃晴娘 “是掃把星女神”。根據簸箕用來撒雨點,掃帚用來止雨這種觀念, 卜德的解釋大概是錯誤的。在日常生活中,箕的作用是將穀粒從糠中篩出來,穀粒留在箕內。因此,箕也被認為有增產的法力。於是,有人將箕用作小孩子的搖籃,也有人將箕用於婚禮。在北京地區的婚禮過程中,喜轎前會有兩個人分別用長杆撐著一對模擬的箕。

一個名不經傳的廁神,為何要正月十五相迎?

上文用箕請紫姑,還有用掃帚的,我們同樣可以說它起源於掃帚占卜習俗。將掃帚用於占卜,大概是因為它常和箕一起使用,而箕具備不可思議的法力。中國有三種類型的箕:用來洗米的筲箕、用來盛飯的飯箕和篩米糠的篩子。掃帚常和篩子相伴。另 外 ,簸箕是箕的一種,也被稱為箕,掃帚常和簸箕一起使用。因此,掃帚也被賦予了法力。例 如 ,在河北南部的鄉村,當一個人被惡靈纏身時,另一個人便用掃帚將其從頭到腳掃一遍以驅趕惡靈。在印度,掃帚也用於類似的目的。掃帚也有法力,因此它也用來占卜。紫姑的故事只是後來附會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