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綠電”點亮北京冬奧

  • 由 金臺資訊 發表于 棋牌
  • 2022-03-22
簡介個人夢與家國夢相融同樣來自智研院的另一位青年海歸郝一2018年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加入智研院不久,即被安排參與河北崇禮柔性變電站相關工作

鍍晶後還需要打蠟嗎

“綠電”點亮北京冬奧

科研人員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柔性直流換流閥進行試驗。

“綠電”點亮北京冬奧

智研院海歸科研人員正在開展工程模擬試驗。

海歸人才助力冬奧

在北京冬奧會上,“綠色”是最亮眼的標籤之一。華燈初上,夜幕下流光溢彩的“冰絲帶”顯現出絢麗風采,成為中國綠色辦奧的生動樣本。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冰絲帶”的場館用電,採用了張北柔性直流輸送至北京的風力和光伏發電。而河北張北的“風光”,絕不僅僅體現在“冰絲帶”,還包括首鋼滑雪大跳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等三大賽區的多個賽事場館。

以張北柔直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冬奧綠電供應工程,助力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屆實現100%綠電供應的冬奧會。據測算,到北京冬殘奧會結束時,冬奧會場館預計將消耗綠電約4億千瓦時,預計可減少標準煤燃燒12。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2萬噸。

坐落於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的國網智慧電網研究院(以下簡稱“智研院”),正是此次參與冬奧綠電相關專案建設和技術創新的單位之一。得益於這樣的機會,智研院的一批海歸年輕人才站上冬奧的“大舞臺”,在承擔重任與貢獻智慧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快速成長。

寇龍澤就是其中的一員。2014年,從德國留學歸來的他一心想繼續做科研,透過層層選拔加入了智研院。在此次冬奧工程任務中,他參與了張北柔直工程模擬建模的工作。

從0到1的突破

“張北柔直工程採用的柔性直流電網技術是一種全新的電網形態,而模擬建模工作相當於預先搭建一個數字化的工程模型。”寇龍澤打比方說道,“模擬建模就像蓋樓打地基,地基打得好,高樓才能穩固。”因此,初始模型除錯成功的那一刻,是整個工程中寇龍澤最興奮的時刻:“這意味著我們完成了從0到1的突破。”

作為世界上首個直流電網工程,很多工作都是從“零”做起,建模也不例外。如何精確復現複雜的電網系統以將模擬模型做得更逼真,如何透過模擬驗證提高系統的穩定性以保證柔性直流電網與傳統交流電網實現成功互動等,都是面臨的難點。

“留學的經歷給我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寇龍澤說,德國一直大力推行能源轉型,不斷提高畫質潔能源佔比,在柔性直流輸電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方面也走在世界前列。不過他也表示,直到這次親身參與張北柔直工程,他才在理論層面對柔性直流輸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積累了更多寶貴的工程實踐經驗。

模擬建模就是對工程做盡可能精準的預測,但實際工程往往比想象中更復雜。“實驗室裡的張北柔直工程在一塊電腦螢幕上就全部展示出來了,但實際上它的4個換流站之間有百餘公里的距離。平時,我們在電腦上新增1個元器件,可能幾分鐘就完成了,但在實際工程中卻有許多重點技術需要攻關,這些體會都是實驗室裡無法切身感受到的。”親臨工程現場的觸動,讓寇龍澤在工作中多了幾分敬畏、認真和謹慎。就這樣,他和同事們用了兩年時間奔波於實驗室和工程現場,不斷除錯、修正,不知道熬了多少個通宵,模型才逐漸完善起來。

個人夢與家國夢相融

同樣來自智研院的另一位青年海歸郝一2018年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加入智研院不久,即被安排參與河北崇禮柔性變電站相關工作。這一專案是為崇禮南客運樞紐提供綠電供應,將為冬奧期間的新能源保障車輛提供電力支援。

“初出茅廬”就被委以重任,郝一坦言自己最開始心懷忐忑,但專案中的老員工們給了他最大的支援和耐心指導。“當柔性變電站工程成功併網的那一刻,我正在工程現場協助總指揮進行除錯。那一刻,我感覺半年多來的披星戴月、兩頭奔波都不算什麼了。”郝一激動地說。

從2012年建院以來,智研院始終聚焦兩大任務——創新與人才培養。截至目前,智研院有留學經歷的在職人員近60人,佔員工總數近10%。在2021年新招聘的34人中,海歸人才有12名;引進高水平緊缺人才10名,其中海歸人才3名。對於海歸人才來說,個人夢與家國夢,正在這裡完美融合。

(劉曉蕾 孫 雯 賈文穎 季 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