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曾國藩家風》|讀書四法與為學四事

  • 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棋牌
  • 2022-02-18
簡介今人講讀書要注重“聽、說、讀、寫”,曾國藩那個時候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和現代理念是一致的,他還提到了學習必讀書和非必讀書、讀書的精與博問題,可見他是一個真正善於讀書的人

人有知學則有力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讀書非常用功,他在京為官時,制定了每日需要完成的十二條功課,其中讀書就佔五條,分別是:

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讀史:《二十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作字:早飯後做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無亡所能:每月做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在以上五條中,曾國藩對自己每天的讀書、練字、寫作都做了要求,並透過制定功課表督促自己堅持做下去。

曾國藩讀書非常用功和專心,在多年的讀書生涯中總結出了一套讀書方法。他在家信中從看、讀、寫、作四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讀書方法:

“讀書之法,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看”指泛讀,不要求做到熟練,主要是用來擴大知識面,比如看《史記》、《漢書》《近思錄》之類的書。“讀”指精讀,要求弄懂和記熟,而且要求大聲讀出來以體會其中含義,比如讀《論語》《詩》《書》《易》《左傳》《昭明文選》之類的書,還有李白、杜甫等人的詩,歐陽修、韓愈等人的散文,這類書非高聲朗誦不能體會其中雄偉的氣概。

他對“看”和“讀”進行了區分,譬如富貴人家,看書是在外做貿易,能夠獲利三倍,讀書則是在家慎守,生活節約、不輕易花費;又譬如兵家戰爭,看書是攻城略地、開疆拓土,讀書則是構築深溝堅壘,善於防守;他還用孔子得意弟子子夏的“日知所亡”“無忘所能”來進行比喻,看書如“日知所亡”,每日都反省自己有什麼不足,進而改正擴充提升自己,讀書如“無忘所能”,牢記自己的長處,並經常溫習鞏固,做更為透徹的理解。

“寫”指寫字,“作”指作文,曾國藩要求自己每天、每月都要做,透過不斷的練習來獲得提升。寫字和作文是一個需要長期練習的事情,只有長期堅持下來,才會有收穫。

今人講讀書要注重“聽、說、讀、寫”,曾國藩那個時候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和現代理念是一致的,他還提到了學習必讀書和非必讀書、讀書的精與博問題,可見他是一個真正善於讀書的人。

除了讀書四法之外,他還總結了“為學四事”,指出讀書中需要注意的四個問題,並以之來勉勵後輩子弟。

1。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

2。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

3。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

4。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

以下分別解釋其中真意。

第一,“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生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沒讀過的書,一種是非必讀書。在曾國藩的時代,對讀書人來說,科舉考試要求看的書是必讀書,其他的書雖然考試不考,但可以用來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曾國藩認為,對於這類書要看得快,看得快才能看得多,並積累多。兒子曾紀澤和曾紀鴻看書都比較慢,經常為了弄懂一段文字耽誤太多時間,他多次寫信進行勸慰和指導,他說,每天至少要看二十頁書,不必受“在精不在多之說”之類觀點的困擾。有不能記住的地方,不要苦求強記,遇到難解的地方,不必過於苛求自己一定要讀懂,今天看幾篇,明天看幾篇,時間久了自然會有領悟。當時曾國藩的老家,就有不少人過於追求一個“懂”字,不弄懂就不往下看,結果若干年下來還沒有讀完一本書。對於這種死板的讀書現象,曾國藩要兒子引以為戒,切記這方面教訓,如果親戚之中有人犯了類似錯誤,也要告訴他們儘快改過來。

第二,“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相對於上面的“生書”,這裡的“舊書”就是考試要用的必讀書,例如四書五經,這類書要反覆讀,做到能背誦,並經常溫習,否則時間一長就會忘了。古代讀書人是要參加科舉考試的,雖然讀書不必以考試為目的,但參加考試,想過關就必須熟讀背誦,特別是明清時代的八股文考試,很多都是需要死記硬背的題目,例如考卷中會有四書五經中的一段話,但中間缺了一些字,要求考生填上,類似今天的填空題。另外,即使是策論題,也是從四書五經中抽出一句話,然後讓考生去解答,解答的時候需要對這句話的出處及意思記得非常清楚才行,回答的時候最好也是引經據典,這樣才能獲得較好的成績。曾國藩是科舉考試的過來人,深知科舉考試答題的關鍵所在。

三是“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對古代讀書人來說,讀好書的同時還要練一手好的毛筆字,而毛筆字的練習需要毅力和耐力,需要長期堅持,只有堅持若干年勤學苦練後,才能有所成效。古人對字的好壞非常重視,認為“字如人之衣冠”“字如其人”,把字看作自身的名片,西漢的楊雄認為,“字,心畫也”,東漢的趙壹認為,“字之好壞,在心與手”,都認為字的好壞和人的內在心理有關,字寫得如何,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和修養,最起碼能說明一個人是否勤奮好學。在歷朝歷代舉行的科舉考試中,都把字的優劣放在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對考生考卷的書面要求是“黑、大、光、圓”,墨色要黑,字要飽滿,撐滿了格子,筆畫要光溜圓滿,卷面整潔。考官對於字寫得好的答卷會格外留意,不少人因為字寫得好被錄取,而字寫得差的人幾乎是不可能中舉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曾國藩自己一生都在堅持練字,並督促弟弟、兒子們練。

六弟曾國華比較有靈性,但毅力不足,練字的時候經常換帖,有一次換了《千字文》的帖來練習,曾國藩在寫給他的信中說,“練《千字文》也可以,不過一定要有恆心,每天要臨帖一百個字,萬萬不能間斷,堅持下來,幾年後,字就會有一定水平,甚至成為書法家。”咸豐八年十月,曾國華在三河戰役中不幸身亡,曾國藩異常悲痛,他在寫給九弟曾國荃的信中說,六弟的碑文不要讓別人代寫,九弟要親自抄寫,這樣不但是對死去兄弟的最好紀念,也是鍛鍊寫字的機會,“九弟也不要荒廢了練字,六弟的哀辭、墓誌和神道碑之類,我寫好寄去後,九弟都要認真抄寫一遍。《賓興堂記》首段也沒定稿,待我改完後,也須九弟抄寫。九弟雖然處於戎馬倥傯、事務繁忙中,練字工夫不能丟下,親戚中雖然有幾個人善於書法,但我們家中的碑板之類,不宜請外人來書寫。”在哀思六弟的時候,不忘督促九弟學習,得具有多大的胸襟才能做到啊!

第四,“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寫文章的時候,要認真思考,思考清楚了再寫。不善於寫文章的人就像不會說話的人、不會行走的馬一樣。寫作能力是一種表達能力,在今天越發顯得重要,無論在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如果不會寫文章、寫材料、不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那對於個人的發展將會有重要影響,甚至會成為職業發展的阻礙,就像口不能言的人、腿不能走的馬一樣,是競爭不過那些口腿正常的同類的。

曾國藩認為,“讀書四法”和“為學四事”每一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這是他從人生閱歷中總結出來的,凝結了他的經驗和教訓,他希望家裡的後輩子弟也從這個四個方面來努力,並要求家人經常以這四個方面勉勵後輩子弟。

曾國藩還從另一個角度來總結讀書的要點:

“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志”是立志,只有立下遠大的志向,才會有讀書的動力,才不會甘心平平淡淡過一生;“識”是見識,透過讀書增長見識後,就會了解到知識是無限的,在今後的學習中才不會因為一點收穫就自滿,才不會坐井觀天;“恆”是“恆心”,只要有恆心,讀書就一定會有收穫。在這三點裡面,他對立志特別重視,如果一個人立志求學、有內在學習動力的話,那麼外在的學習環境是次要的,他在勸導子弟讀書的時候,多從立志上來引導。

讀書和外在環境沒有必然關係。一個真正有志於讀書的人,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學有所成,如果能立志發奮自強,激發內在學習動力和興趣,那麼在私塾裡可以學習,在曠野、鬧市可以學習,哪怕在砍柴或放豬的時候也能看書學習;但如果沒有內在學習動力,不努力自強,那麼不僅在私塾、安靜的地方讀不好書,哪怕在神仙境地也不能學有所成。

(本文節選自《曾國藩家風》)

《曾國藩家風》|讀書四法與為學四事

《曾國藩家風》

姜志勇 孔珍珠 著

新華出版社 2016年9月

ISBN:978-7-5166-2725-9

定價:30。00元

【來源:新華出版社】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