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 由 青瞳視角 發表于 棋牌
  • 2022-01-22
簡介”畢加索特別喜歡畫自畫像,藍色時期最經典的有一張自畫像,何洋告訴大家,自畫像是藝術家的自信,“那個瞬間去表達自己,這個很重要

畢加索藍色時期什麼意思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吻》,1969年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自畫像》,1901年末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古代石膏畫素描習作》,1893-1894年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習作》,1920年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講解中的何洋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青睞”會員與何洋合影

畢加索:一生都沒有停留,一直在改變

《閱讀》,1932年 “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畫展算得上這個夏天北京最重頭的展覽之一,從國立巴黎畢加索博物館館藏中被精心挑選出的103件作品,包括34件繪畫、14件雕塑以及55件紙上作品來到尤倫斯藝術中心(UCCA)。這些創作於1893至1921年間的作品,代表了作為現代藝術史上最為大膽、最具原創性、最為多產的天才——畢加索的藝術創作的形成與演變歷程。這個“為中國觀眾量身打造的,第一次將畢加索的真跡作品以如此大的規模集中展示”的大展,也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前來打卡觀展。

7月12日下午,尤倫斯藝術中心灰色建築被明晃晃的太陽投射出的陰影裡,站滿了等待進場參觀的人。本次“青睞”邀請的主講嘉賓何洋早早來到現場,交談中得知,他接到為“青睞”導覽的“任務”後,特意兩次前來看展。他不僅為“青睞”會員搜選了畢加索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還提前在微信群裡與大家分享交流,展現了他豐富的美術館觀展經驗和從事藝術教育11年的深厚功力。待隊伍集合完畢,何洋帶領大家走進展館,開啟了對畢加索的深度探訪。

畢加索一生經歷了多次創作風格的改變

走進面積足有1800平方米的展覽大廳,何洋告訴大家,此次的畢加索大展,展出方UCCA很下功夫,請來阿德里安·卡迪工作室特別設計了一組半開放式的盒狀空間,使得各組主題得以錯落呈現。“當我們大多數人聽到畢加索的時候,可能第一印象就是大師、抽象、瘋狂、女人緣、立體派等等一系列與他相關聯的詞,他的藝術作品、藝術成就、藝術人生卻不怎麼被人們所瞭解。怎麼看畢加索呢?畢加索的藝術生命可以分為5個大時期:藍色時期、紅色時期、非洲土著時期、立體派時期、新古典主義時期來體悟作品。”何洋向大家梳理出一個觀展脈絡,並推薦以後有機會可以去巴塞羅那博物館,在那裡領略大師的靈魂畫作。

巴勃羅·畢加索出生於西班牙,9歲開始作畫,92歲去世。他是第一位活著看到自己作品被法國盧浮宮收藏的藝術家,也是立體主義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在畢加索漫長的創作生涯中,他經歷了多次風格的改變,其中包括象徵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等等,並且他在各個時期都非常活躍非常有激情。畢加索一生創作數量驚人,大約有7萬件作品,除了油畫之外,作品種類多樣。畢加索的作品充滿爭議,有人非常喜歡與認同,但也有人認為是不知所云。

學油畫出身的何洋特別有感觸的是,觀展單看某一個藝術家的某一幅作品時,很難看到他的成長過程。好的藝術作品展最關鍵的是把很多時期連在一起,只有在這種很有連續性的作品展裡,一點一點積攢起來,才能看到他最知名的一些作品的綻放,才能體現出這個藝術家在關鍵時期是怎麼過來的。我們去美國以及歐洲的一些國家,有些博物館可能是一些零星的作品放在一起散著展,就很難去理解藝術家在那些時期的重要性。

十幾歲時的繪畫水平就接近大師水準

首先進入的展廳展出的就是畢加索早期最重要的作品,畢加索曾說,“我14歲就畫得和拉斐爾一樣好,但我畢生都在追求如何像一個孩童一樣去繪畫。”畢加索確實在年少時期臨摹過眾多古典大師的作品,無論從筆觸和筆法的運用,光影的把握和熟練的程度,都能顯示出他的古典繪畫功力和超凡的繪畫天賦。

何洋娓娓道來,“提到畢加索很多人會說,哎呀,他的畫我都看不懂啊!其實畢加索它最厲害的是什麼?他十幾歲就已經達到了很多國內可以說教授這個級別的寫實繪畫家的水平了。大家也看到我在群裡發的,就是他十幾歲時臨摹委拉斯貴支的作品,當時委拉斯貴支已經是西班牙非常有名的寫實繪畫大師級人物。基本上,他十幾歲時的繪畫水平就接近大師水準,所以在後期他才有可能去改變,這是他很厲害的點。”

畢加索出生於1881年,相當於是19世紀的80後。“大家看這幅畫是1893年到1894年畫的,這個時候他才十幾歲,他畫的石膏像這種人體寫生,畫得非常好。這張畫特別有意思,我第一次來看這個展的時候,這個作品這種畫風,跟看徐悲鴻的一些素描作品的感受非常像,處理手法非常像。這種黑白灰的關係,包括結構關係,一個十幾歲的小孩兒可以把人體結構畫得這樣唯美,而且還非常準確,可以說一開始就是大師。”

畢加索很有趣的一點是什麼呢?“為了看這個展,我又重新回顧了一下他小時候的一些故事。我覺得很有趣的一點,就是畢加索從一出生他就被光環籠罩著,他的家人、他的朋友都對他非常好。而且他的家人對他藝術的感覺、學習上的肯定非常棒。從小他的母親、他的姐姐都會鼓勵說他畫得非常好,未來一定會成功,這種鼓勵對他的影響也非常大。”

何洋說,在這方面,很多的藝術家和他相比有著巨大的反差。比如說達·芬奇不是正妻生的孩子,他從小的生活軌跡就對他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達·芬奇會有一些痕跡留在畫面中。畢加索為什麼這一生這麼順?其實跟他從小的生活環境也有點關係,家裡人給他帶來的從小到大的這種自信。“作為一個藝術家,最關鍵的是什麼?是自信,畢加索這點真的是做到了。”

畢加索是一個非常感知、直接的人

接下來進入的展廳,展出的是畢加索非常關鍵的第一個時期“藍色時期”的作品。何洋指著《卡薩吉瑪斯》說,“這幅畫對於畢加索來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品,並不是說他畫得有多麼精彩,是因為作品中的這個人物叫卡薩吉瑪斯,也是一名畫家,是畢加索特別好的一個朋友。他的自殺對畢加索的影響非常大,畢加索從而進入藍色創作時期。”

何洋邊走邊向大家分享:“一個人很痛苦很絕望的時候,會對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藝術家來講,就是作品的改變,風格的改變。”進入這個展廳,確實能感受到畢加索在這一個時期的作品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透過他的很多故事,我們能感受到畢加索是一個非常感知、直接的人。比如說他的親人去世了,就會對他風格有很大的影響,之後產生的很多作品,他會把這些表現在畫面上。還有,他的一生比較浪漫,他的感情世界非常豐富,從這個時期往後,基本上每一個時期給他帶來變化的全是情感故事。”

何洋認為,對於藝術家畢加索來說,“他的生活,他的情感對於他的創作是最重要的。《卡薩吉瑪斯》這個作品特別像誰的呢?大家有沒有感覺特別像梵高。實際上,梵高、高更這些後印象派主義畫家,對於畢加索同時期的很多很牛的藝術家來講,影響都非常大。”

畢加索特別喜歡畫自畫像,藍色時期最經典的有一張自畫像,何洋告訴大家,自畫像是藝術家的自信,“那個瞬間去表達自己,這個很重要。”

“畢加索的朋友去世對他影響很大,他認為藍色代表他的痛苦,這個時期大部分作品都是用這個色調。”何洋說,“畢加索這個時期雖然已經進入了半抽象狀態,已經有點表現的形式,但藍色時期使用的表現的手法還是古典主義的繪畫元素,比如說標準的構圖,標準的人物,這種畫面以中心為主題,然後擴散,以及肖像畫還是古典主義的。到了後期就完全突破了這個點,進入抽象主義,變成散點透視。”

何洋笑著發散性提問,中國的繪畫很有趣的點是什麼呢?“中國的繪畫就是散點透視,中國畫的卷軸是可以每一段拿出來單獨欣賞的。”他進一步說,“中國畫是在講故事,你可以從左看到右,這個過程講一講,一幅作品的意義就出來了,很有趣。”

真正的藝術家敢於打破自己

畢加索在藍色時期之後,進入玫瑰色時期、非洲藝術時期,“這兩個時期可以說是並列的。這個時期的關鍵人物是弗爾南多,她之前是跟一個雕塑家在一起生活,畢加索跟她是鄰居。後來畢加索對她一見鍾情,想盡各種辦法追上了這個女人。畢加索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很大改變,可以說這個女人把他帶出了悲傷的藍色時期。這個時期從色調上也發生了很大改變。”

何洋告訴大家,為什麼說畢加索真的很厲害,是那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家,是因為他這一生都沒有停留,他一直在改變,臨死前也一直在折騰他的畫面。他整個的風格,都在去做調整,再往後他又回到了新古典主義。這才是真正的藝術家——敢於打破自己往前走。

繼續前行,就進入了抽象畫的世界。對於“看不懂的畫”要怎樣去看?何洋告訴大家,“看不懂就看不懂,關鍵的是要帶著你的心情去看。一幅畫的解答,每一個人都不一樣。比如說站在這幅抽象畫面前,今天我失戀了,它的線條,某一個刻畫給我的共鳴,就是讓我有一種感受。那可能今天你非常開心,看到同一幅作品的時候,它的圓,它的三角形給你的可能就是激勵的感受。只要這個作品你能夠感動,你能夠去欣賞就足夠了。”

“何洋老師給我們講講結構吧?”一位會員提出了問題,“其實這個時期他在畫的時候,還是保留了一些結構,並不是完全的抽象。比如說這種腰線這種胸圍的線,手臂的這種結構的穿插,其實就是寫實繪畫的角度。他在這個時期還是有保留有過渡的,慢慢開始去做具象理解,變成完全的抽象。”

何洋告訴大家,在這個時期,有很多非洲原始的木雕,包括一些作品,都使畢加索受到直接的感染。他的作品開始很抽象地去表現了,甚至整個色調也做了很大的改變,完全主觀地去表現,是用他的感受去刻畫。

只會一種看事物的方法

會不懂畢加索的美

進入立體主義時期展廳,為什麼立體派時期非常重要?何洋告訴大家,“是因為他完全開創了一門新的繪畫的觀察方法,繪畫語言,繪畫風格。”這個時期,畢加索接觸了非常知名的藝術家馬蒂斯,“馬蒂斯是野獸派,跟畢加索相比,他一生都延續著他的風格沒變過。雖然後期他們倆是特別好的朋友,但是他們倆一直都在較勁。每一個時期都會有這種很好玩的藝術家對抗,才能讓他們有火花產生。”

“立體派時期就完全抽象了,大家完全可以按照畫面給你的呈現去感受。”何洋說道。那麼,為什麼畢加索在這個時期要去這樣表現?“當時的大環境是一戰時期,經歷過戰爭的人和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面對生活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畢加索的很多朋友都去參軍了,一些畫家參軍回來之後,身體上受到很大創傷,就無法創作了,這對他的影響也很大。”畢加索當時在法國沒有參軍,很多人因此而鄙視他。“但其實畢加索並不是不想參軍,而是他牴觸戰爭,這就是他的特別的點。”

立體主義是什麼?立體派基本上就是散點透視,“就是從不同的面去看一個客觀事物,然後用這種很幾何、很簡約的手法去表現。我們在看的時候不能用肖像畫或者風景畫那種常規的、透視的方式去欣賞這些作品。”

讓何洋特別感慨的是,他大學學習油畫專業的四年,“沒有人講過,也沒有人帶著分析過畢加索作品,審美是唯一的:就是傳統的畫面如何美。現在能看到畢加索的抽象派、立體主義,會懂得繪畫還有其他方式的審美。我們一定不能不去欣賞畢加索,是因為如果只會一種看事物的方法,會不懂畢加索的美。好的作品展一定要去多看,無論你看得懂還是看不懂,至少你看了,我覺得這點很關鍵。”

具有發現的意識,人人都是藝術家

最後,一組特別的裝置作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畢加索在這個時期特別愛做拼貼,大家能看到這個中間是桌布,他把一些桌布剪下來,然後做在上面。”何洋說道,“當你真正到達了一定的創作狀態的時候,什麼材料都可以作為你創作的源泉。不一定非得是用鉛筆或者畫筆怎樣,如果真的想去創作,你手中什麼都有可能成為創作的材料。只要想辦法,用藝術的方式記錄就可以了。把藝術的概念流淌在血液中,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讓何洋特別感慨的是,對於現代的人來講,應該把時間放慢,讓自己停留一下,慢一點看到美,發現藝術。“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你只要去發現,去觀察,去對藝術有感觸,就可以了。具有發現的意識,人人都是藝術家。畢加索最瘋狂的有一次跟他朋友吃飯,突然有靈感了,他就在餐巾紙上面開始創作。對藝術家來講,無時無刻都可能會有這種藝術的狀態,藝術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記錄。”

最後走進新古典主義時期的展廳,大家發現畫作又不是那麼的抽象了,“因為這個時期又有另外的女人在他生命中出現了,這個女人是個貴族,可以說是把他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何洋告訴大家,畢加索雖然經歷了一戰,但也經歷了大和平時期,包括他50歲、60歲之後創作還如此的輝煌,像重要的作品《和平鴿》《格爾尼卡》。另外,畢加索跟很多知名藝術家都屬於互動狀態,他很會經營自己。

《夢》《吻》是他在這個時期知名的作品,“透過這個時期畫作的人物形象、顏色,能感受到當時畢加索是很幸福的。一個真正的大師級的藝術家就應該這樣,是表裡如一的,他當時就是很快樂,面對生活,面對藝術創作的時候,就直接表露在畫面上,直接用他的感受去表現藝術手法。”

短短的兩個小時觀展,何洋為大家梳理出一個清晰豐富的畢加索藝術之旅。有會員注意到何洋嗓子最後已經沙啞,一問才知道他這幾天一直在發燒,這種帶病工作的精神讓會員們很感動。而讓何洋欣慰的是,觀展結束後,很多團員掉回頭重新看展,面對著大師想象力豐富的不朽作品,每個人都收穫了獨特的藝術體驗。

文並攝/豆桑

1897年

16歲

考進西班牙最高美術學府聖費南多學院

1898年

17歲

經常出入“四隻貓”咖啡館,開始與前衛藝術圈往來

1900年

19歲

在“四隻貓”咖啡館舉行首次個人畫展

1901年

20歲

好友卡薩吉瑪斯因失戀自殺,觸發畢加索以藍色調作畫,“藍色時期”開始;在巴黎舉行首次個人畫展

1904年

23歲

搬進“洗衣坊”公寓;邂逅弗爾南多·奧利弗並與其同居;作品開始受到關注;創作進入“玫瑰色時期”

1905年

24歲

以馬戲團為題材創作《賣藝人一家》等;畫展受到重視;結識斯泰因兄妹

1907年

26歲

創作《阿維尼甕的少女》;結識喬治·布拉克,與其共同發起立體主義運動

1908年

27歲

畢加索第一次舉行立體派畫展

1912年

31歲

與布拉克合作紙貼畫,發展出合成立體主義,該時期重要的作品有《少女頭像》《綵衣小丑》《彈吉他的男人》等

1917年

36歲

為俄羅斯佳吉列夫芭蕾舞團做舞美設計

1918年

37歲

與馬蒂斯舉行聯展

1922年

41歲

創作《海邊奔跑的兩個女人》

1924年

43歲

以裝飾性立體派風格創作許多靜物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