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 由 快聽學長說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27
簡介李淵對普通人而言,科舉給了他們一條向上的渠道,或者說是叫做社會階梯,讓大家有了共同信仰,就是考試你要考什麼,你考四書五經大家都學四書五經,然後十年寒窗苦讀聖賢書,所以當時的通訊很不發達,我們也沒有分裂成那麼多的小國

官和吏現在有區分嗎

趁著高考月的尾聲,我們想用幾期時間和大家聊聊科舉的那些事兒。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今天先和大家聊聊人類歷史上的最後一次科舉,還有最後一位科舉狀元。1904年7月,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結束了,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考試,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說到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真的很有趣,似乎所有人都預感到了這個千年制度的終結,而且這次科舉狀元的產生,感覺就像開玩笑一樣就誕生了。

當時的清王朝,整個國家都是很喪的狀態,所以科舉考試也不想往常輝煌,但是該走的程式還得走。比如這最後一步,就是在考試前十名叫做進士中,讓皇帝御筆欽點今年的狀元、榜眼、和探花。我們知道當時的當政者是慈禧太后,所以這個工作就由她來完成。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慈禧太后本人文化水平不高,所以看到這十篇文章就是一臉懵,也分不清好壞,於是就想了個辦法,看姓名,就是看你叫什麼。

當時大臣們其實已經內定好了狀元,叫做朱汝珍。慈禧一看生氣了,首先這人姓朱,我們知道明朝是朱家的天下,而且當時國內反清復明活動一直不間斷,所以就覺得不吉利;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是個廣東人,慈禧最不喜歡的就是廣東人,為什麼呢?因為康有為是廣東人,孫中山也是廣東人,所以慈禧是從骨子裡恨廣東人,一看這哥們兒還是個廣東人,直接拿下。

於是就往後翻,看到一個人叫做劉春霖,慈禧一看 ,這名字好,因為當時中國大旱,所以春霖這個名字就帶有祥瑞之意,於是直接欽點了狀元。

其實當時誰做狀元意義已經不大了,因為那時候西方的教育體制已經在中國開始建立,所以沒過了多久,科舉制度就廢除了。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我們看到歷史上很多人都評論過科舉,像李淵、趙匡胤,還有乾隆,都對這一制度做出了很中肯的評價。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李淵

對普通人而言,科舉給了他們一條向上的渠道,或者說是叫做社會階梯,讓大家有了共同信仰,就是考試你要考什麼,你考四書五經大家都學四書五經,然後十年寒窗苦讀聖賢書,所以當時的通訊很不發達,我們也沒有分裂成那麼多的小國;但是西方不一樣,西方歷史上為什麼分裂成那麼多小國?因為大家始終想不明白,這個國家和我有什麼關係。所以羅馬帝國再怎麼強盛,到頭來也得崩潰,因為它沒有給人民提供一條社會階梯,普通人想往上爬只有一條道路,就是功勳,所以只能不停戰鬥,最後窮兵黷武,民窮財盡。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我們的先輩很早就知道馬上打天下,但是要下馬治天下。所以我們有了科舉制,這樣你不管在廣東還是甘肅,東北還是西南,這套體制給你提供了一個公平的晉升渠道,所以你就會覺得,這個國家是我的國家,我要努力。

所以自從隋朝創立科舉,我們的歷史上再也沒有由貴族完全統治的朝代,最明顯的就是宰相,除了元朝和清朝,幾乎絕大多數宰相都是平民出身,再有就是各部尚書和巡撫,由貴族壟斷的少之又少,由此也就形成了一個新的階層叫做官僚階層,來幫助統治者管理好這個國家。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科舉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很好的區分了官和吏。人們想當官,大部分都需要考取進士,有的中舉就可以,如果你沒有透過這個考試,那你只能做個吏,很難做官。而且我們發現但凡成了官,都是中央調動,吏都是地方上的本地人。

這裡想和大家說一個小故事,就是猶太人大遷徙。這個我們之後找機會專門說。這裡讓大家感受一下科舉制度的同化的力度。宋代的時候因為戰爭和種族歧視有一批數萬人的猶太隊伍從中東到了開封,我們知道猶太人一直是以難以被同化而著稱,所以即便滅國了文明還流傳並且興盛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他們到了大宋之後還帶來一種新的宗教叫做“一賜樂業”。但是我們中國人不歧視他人,只要你好好學習儒家經典,參加科舉考試,也能做官,在我們這個社會得到很好發展,進入高層。所以當鴉片戰爭後,有一批歐美學者來調查當年那批猶太人,結果已經是長輩口中的故事了,他們已經完全融入了當地社會,成為了一名中國人。

所以這就看出,這科舉制度對一個強大國家的重要性。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我們接著上期和大家聊聊科舉,這期我們和大家聊聊我們熟悉的唐代大詩人和科舉的故事。

首先就是李白。我們知道李白很有文采,並且受到了當時統治階層的認可,但是李白沒有能參加科舉,所以也沒能做成官,因為李白的父親,是一個商人。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都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三百六十行,商人在底層,所以商人的孩子是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的。

所以古代科舉考試的主流人群,其實是鄉間稱作“耕讀起家”的鄉紳,然後這些人透過考試來做官,然後他們退休後再回鄉村辦學,再培養新人來考試做官,如此迴圈。

第二個就是杜甫。杜甫是參加了考試的,但是可惜沒考上。而且據說這沒考上也是有原因的,當時的皇帝是唐明皇,科舉主考官的宰相李林甫,這個李林甫還創造了一個科舉考試的記錄,就是一個都不錄取,而這一年就是杜甫考試這一年,所以杜甫很可憐,同年一同參加考試的還有大詩人高適,也沒能考上。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最後一個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參加了科舉考試,並且考上了,但是白居易能考上也有故事。

我們知道科舉考試也不完全是純靠文化水平錄取人才,更重要的是均勻的從全國各地選拔人才。所以科舉最後通常有南北榜,就和我們現在不同地區的錄取分數線一樣,否則狀元進士將會常年被江浙地區的人壟斷,那就沒法起到凝聚統一的作用。

科舉那些事兒!帶你瞭解不一樣的科舉,原來歷史如此有趣

而白居易是山西人,為了能夠考中,利用家裡的關係將戶口調到了宣城,因為這邊名額多機會大,然後通過了鄉貢考試,被推舉到長安考進士,結果考中了,從此開啟了仕途生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