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比亞迪: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 印章並未出借或遺失

  • 由 金融界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25
簡介事實上,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李娟在比亞迪方面的身份是雨鴻公司代表,在廣告供應商方面的身份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華東區高管,堪稱“雙面嬌娃”

公活拼音怎麼寫

比亞迪早間公告,公司注意到部分媒體釋出不實報道,內容涉及對公司釋出的《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宣告》的曲解。對此,公司表示,李娟及網傳的“陳振宇”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也不是比亞迪董事、監事或高管;比亞迪及子公司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印章並未出借給李娟或遺失;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使用偽造印章對外簽署合同,已涉嫌犯罪,比亞迪已就上述事項向警方報案。

澄清說明:

為避免相關媒體報道給廣大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帶來誤導,公司對媒體報道的有關內容進行了核實和確認,現將有關情況澄清說明如下:

1、李娟及網傳的“陳振宇”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也不是比亞迪董事、監事或高階管理人員,比亞迪從未授權上述人員以比亞迪名義從事經營活動、代表比亞迪簽署合同。

2、比亞迪及子公司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印章並未出借給李娟或遺失,李娟以比亞迪及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簽署的合同所用印章系偽造。

3、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使用偽造印章對外簽署合同,已涉嫌犯罪,比亞迪已就上述事項向警方報案,警方已介入調查,目前李娟已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

4、李娟的上述行為損害了相關方的利益,也給比亞迪的聲譽帶來較大傷害。比亞迪作為受害方,將與各方一起積極配合警方調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

2018年7月16日

【推薦閱讀】比亞迪賴賬門雷倒阿森納 自掏腰包11億活雷鋒被抓?

根據比亞迪宣告中的描述,李娟幫比亞迪所做的宣傳都是屬於免費贈送給比亞迪的。這就讓人費解,難道李娟是活雷鋒?自掏11億鉅款給比亞迪免費做廣告?比亞迪把活雷鋒給告了?

文/金融八卦女主創

本土汽車製造商比亞迪(002594。HK)是一家神奇的廠商,無論是它彆扭的標識,“山寨王”的形象,還是“比亞迪”這三個字的拼音縮寫,亦或是獨樹一幟的“迪粉”們,都讓它槽點滿滿,自帶招黑體質,由此衍生出無數令人難忘的段子。

然而,這兩天,比亞迪卻上演了一出比段子還要神奇的鬧劇——

7月12日午間,比亞迪在其官方微博上公佈了一則《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宣告》。

比亞迪: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 印章並未出借或遺失

該宣告稱,一個叫李娟的人,冒用比亞迪高管身份,偽造比亞迪印章,給比亞迪做了很多廣告宣傳。李娟等人與任何單位或機構簽署的合同,比亞迪均不知情,也與比亞迪無關,比亞迪方面已報警。

被別人冒充高管不稀奇,可詭異的是,根據宣告中的描述,李娟幫比亞迪所做的宣傳都是屬於免費贈送給比亞迪的。這就讓人費解,難道李娟是活雷鋒?自掏11億鉅款給比亞迪免費做廣告?比亞迪把活雷鋒給告了?

30家廣告公司被騙了11億,

比亞迪被“騙”了3年?

此前,在今年的6月13日和7月4日,比亞迪已在官網就此事發布過兩次宣告。而如今的這份新宣告,被外界視為對廣告公司討要欠款的迴應。

據《財經天下》報道,過去3年時間,有30多家廣告公司牽扯到其中,其中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和兩家4A公司,欠款規模達11億元,而其中有些企業已經在借高利貸墊錢,甚至墊錢墊到倒閉。

這其中,包括把該事件推向風口浪尖的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下稱“競智廣告”)。

7月12日晚間,競智廣告在其微信公眾號發表一篇名為《人BY臉,天下無D》的文章,毫不客氣地化用比亞迪的拼音縮寫,將比亞迪撇清干係的行為稱之為詐騙行為、“一個老賴的誕生”,直指比亞迪“令整個汽車界,整個國產品牌蒙羞”。

該文一出,立馬成刷屏之勢,閱讀量很快就破了10萬+,點贊量也很快破萬,輿論一片譁然。

競智廣告表示比亞迪聲稱自己毫不知情,把自己也擺在受害者的立場上,是毫無根據且不能成立的。理由是這些廣告營銷活動持續時間之長、頻率之高、聲勢之大,比亞迪不可能聽不到一點風聲,更不可能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而且供應商免費送給比亞迪免費廣告,也有些不符合情理。

為了證明比亞迪知情,該文還曬出了區域活動中,比亞迪各大區經理和4S店經銷商負責人來的檔案和簽字,以及一年多來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比亞迪試駕會的現場照片和媒體報道。

比亞迪: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 印章並未出借或遺失

該文特別指出,在比亞迪與足球俱樂部阿森納的“官方汽車與巴士合作伙伴”的合作中,比亞迪總部品牌公關部部長李巍參加了戰略協議簽署活動。

而阿森納在7月13日晚間發表的宣告中,也是坐實了比亞迪高層們確實參與了此次合作。

阿森納寫道:“根據比亞迪告知阿森納的資訊,比亞迪相信其本身已成為一樁涉及諸多廣告協議的詐騙行為的受害方。今年5月8日,俱樂部與比亞迪曾在阿聯酋航空足球場舉行儀式,共同宣告雙方正式結成合作夥伴關係;而此次事件亦涉及已啟動的這項合作。我們正在調查事件現況,並與此前參與啟動這項合作的比亞迪高層代表們共同商討此事。針對此次事件,俱樂部將不再發表更多評論。”

至於墊錢做活動,在廣告公司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一些中小廣告公司為了不失去像比亞迪這樣的大單,往往會鋌而走險,不惜自己一再墊錢。《財經天下》報道中還提到,期間雨鴻公司也分批打過一部分供應款,但都只是幾萬的規模,堪稱杯水車薪。

而業內人士都知道,中小廣告公司掙得可都是血汗錢,一是因為活得辛苦,加班、通宵儼然成常態,不僅創意被透支,身體更是被掏空;二是因為活得卑微,要賣笑討好,要費盡心思伺候甲方,卻同時經受著被輕視、被無視、被欠款。

就連事發後李娟發給比亞迪審查處負責人的“求情”郵件,都懇求比亞迪方面“妥善對待上海這些承接了比亞迪相關活動的無辜供應商”,“他們比我還要無辜,對於他們真的是家破人亡”。

比亞迪: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 印章並未出借或遺失

比亞迪“廣告門”中的6大疑點

事件發展至此,比亞迪的一紙宣告已無法讓大眾信服,輿論的力量壓倒性地偏向供應商這一方,認為廣告公司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乙方,是弱勢群體,是刀俎下的魚肉。

縱觀此事,還存在如下6點疑點——

1、比亞迪說對此事不知情,但三年來出現了這麼多場大大小小的比亞迪廣告營銷活動,比亞迪怎麼會視而不見?況且比亞迪官方參與了包括阿森納合作儀式等諸多活動的,這又如何解釋?即使真的是有人給比亞迪免費做廣告,比亞迪難道不會做資質調查?法務、財務、公關這些部門是擺設嗎?

2、比亞迪方面稱6月13日、7月4日已經在官網釋出了有關宣告,但如今在比亞迪官網上以及兩微都找不到相關的資訊,如果比亞迪的宣告所言屬實,那為什麼要刪宣告呢?

3、比亞迪的宣告為什麼沒蓋公章,是不是也是在給自己留後路呢?

4、李娟其人的真實身份是什麼?憑她一己之力,如何撬動11億的生意?

據澎湃新聞報道,幾年前,李娟還只是一家廣告公司的小職員。而現在,連李娟自己在陸家嘴國金中心辦公地點從事敲定合同、郵件確認工作的幾個執行層面的下屬都不瞭解李娟的真實身份。一名知情人士表示,憑李娟一己之力,不可能撐得起11億的盤子,這其中勢必有比亞迪內部人士的授意與配合。

事實上,最有可能的情況是李娟在比亞迪方面的身份是雨鴻公司代表,在廣告供應商方面的身份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華東區高管,堪稱“雙面嬌娃”。上文提及的競智廣告在接受《財經天下》採訪時,就表示“我們也是昨天才知道有雨鴻文化這家公司”。

5、雨鴻公司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該事件的一名供應商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稱: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目前所有廣告供應商中,唯一進入了比亞迪總部供應商庫的一家供應商。也就是說雨鴻公司得到了比亞迪的媒介採購總包權,再讓李娟分發給各個供應商。

而競智廣告透過接觸發現,不少雨鴻公司的員工都並不知道公司的真面目,“原來自己在一個不存在的甲方工作了這麼多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雨鴻公司目前僅有法人馮麗也、瞿建東兩人參股,而歷次人員變動中,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叫作李娟的人。

比亞迪: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 印章並未出借或遺失

6、為何該事件中的有些廣告營銷活動空無一人?

《人BY臉。天下無D》一文列舉了部分活動照片和媒體報道截圖,高大上的試駕會和阿森納簽約儀式與現場空無一人的景象形成突兀的對比,而這些景象也許能從側面給出一些答案。

比亞迪: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 印章並未出借或遺失

在網際網路時代,包裝出高大上的概念和形象變得十分容易,成本低,見效快。如果說活動辦完之後就毫無成效,或者說李娟等人在執行中摻雜了很多水分,不幸東窗事發,則有可能導致比亞迪如今的“賴賬”。

無論上述猜想是否成立,即使比亞迪也是受害者之一,但的確是佔得了11億廣告宣傳的便宜,一紙宣告就撇清關係,實在是難以服眾。

比亞迪為什麼會“賴賬”呢?

比亞迪為什麼會“賴賬”呢?恐怕事情並非“李鬼冒充”那麼簡單。

1995年,比亞迪還是一家只有20名工人的汽車電池生產商。2003年,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同年開始改行做起了汽車生產商,從此中國又多了一家民族汽車品牌。2008年,股神巴菲特花費18億港元,以每股8港元的價格認購了比亞迪10%的股份,並且持股至今一直沒有沽售。

從去年開始,隨著比亞迪宋MAX的推出,加速5秒內、電動4驅、油耗低於2L、顏值巔峰等標籤都鞏固了其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老大的地位,甚至被贊為中國品牌效能最強的SUV。

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一開張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累計銷售110639輛,新能源車銷售28499輛;同比增長分別為21。8%和227%。

然而,比亞迪銷量增量背後的盈利能力卻讓人大跌眼鏡。

比亞迪2018年一季度財報顯示,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237。38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17。54%;實現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83。09%; 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3。29億元,同比大跌超過173%,同時公司預計上半年的淨利潤為3億-5億元,同比下滑幅度為71%-83%。

暴跌的資料淨利潤意味著這家明星公司正面臨著極大的困境。

李娟在給比亞迪審查處負責人的“求情”郵件中也提到:“最近集團的股票不是很好,現在還沒有發新股。”

比亞迪這支曾經輝煌一時的明星股,何以淪落成今日的“虧損股”呢?比亞迪至少面臨著4大困局——

1、補貼退坡

比亞迪在報告中將主因歸結於補貼退坡。在2月12日到6月11日的過渡期期間,新能源乘用車、客車按舊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舊標準的0。4倍補貼,因為此項新規,比亞迪包括電動大巴和新能源乘用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業務的整體盈利較去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對於補貼的持續退坡,董事長王傳福曾經呼籲政府給予插電混動車補貼,但並沒有得到進一步反饋。

2、激烈的外部競爭

早幾年,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可謂一家獨大。但在“造車新勢力”的2018年,國內汽車行業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比亞迪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環境。第一季度,比亞迪雖然以110639輛的銷量持續領跑,但緊隨其後的北汽新能源也創造了104520輛的好成績。

近兩年,北汽新能源、上汽、眾泰、江鈴、江淮、吉利、長城等車企都競相釋出了新能源佈局計劃和目標,福特與眾泰、長城與御捷、東風與雷諾-日產等車企更是公佈了新能源汽車合資計劃。除了傳統車企和新興合資車企的多面夾擊,比亞迪還面臨著一些地方政府對本地車企的政策保護等多重困境。

3、債務大量增加

大量債務增加導致了應付利息的大量增加,是比亞迪業績下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一年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141億元,而2017年全年這個數字才99億,相比整整多出了42%。

在其他負債上,一季度的資料為26億元,而2017年年底則為5億元。有投資者甚至表示,今年一季度比同期減少的5個億裡面,有4。3個億是償還的利息增加導致的。

4、貪大求快

多年來,比亞迪一直放不下“多元化”的執念,軌道交通、家電、太陽能光伏、IT,什麼都要插一腳,四面出擊,處處播種。

結果,在家電領域,比亞迪還沒推出家電產品,就在不到一年之際草草退出;在太陽能光伏方面,比亞迪深耕5年,卻一直虧損;在IT方面,比亞迪研發的膝上型電腦遲遲不見上市……

今年,比亞迪依舊舉全力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業務——雲軌,還將其定位為比亞迪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和盈利點。按照比亞迪公示的雲軌造價,造一條100公里的雲軌,至少要花費150億元。在王傳福看來,像汕頭這樣需要雲軌的城市有273個,那就是近10萬億元的市場。

然而,事與願違,年初開始,雲軌在多地被髮改委叫停的訊息頻頻傳出,業界專家也普遍認為雲軌更適合在山區城市、機場等地應用,並不適合平原城市。如今,比亞迪以雲軌為代表的“多元化之夢”,恐怕又要搖搖欲墜了。

如今的比亞迪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繼2012年之後,再次陷入全面困境。而此次的“廣告門”,也可從側面反映出比亞迪的尷尬境地。比亞迪要想實現自己設定的“2025年實現萬億元營收規模“的目標,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THE END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