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 由 青樓大茶壺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08
簡介美國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這個正式稱呼,就是他定下的,目的是想把聯邦首席大法官的地位從名義上到實權上抬高,成為和總統以及國會平級的力量

美國法官為何不怕總統

文|青樓大茶壺

美國最高法院的地位是隨著歷史發展而變化的。它曾經是政客們懶得正眼看待的機構。後來經過第四任美國聯邦首席大法官馬歇爾的努力,最高法院終於有了能抗衡國會和白宮的手段。

人們這時候才把視線集中在最高法院上,並且不斷施加影響。經過漫長的演變,美國最高法院才變成如今的樣子。

什麼樣子呢?現在的美國最高法院,已經成為兩黨鬥爭的主要舞臺之一。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從幾位美國司法領袖、即美國大法官的歷史瞭解一二。

一:薩蒙·P·蔡斯:想當總統的美國大法官

薩蒙P蔡斯,被美國學界評為所有首席大法官中最糟糕的一個。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圖解:薩蒙P蔡斯

其實他也算是在形式上抬高了最高法院和首席大法官的地位。美國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這個正式稱呼,就是他定下的,目的是想把聯邦首席大法官的地位從名義上到實權上抬高,成為和總統以及國會平級的力量。

他的想法很好,你看美國總統、美國大法官,聽起來就是同一級別的嘛。哪怕大法官是總統提名的,也不能弱了氣勢不是麼?

當然了,蔡斯時代的最高法院,成了總統和國會博弈的戰場。這個時代,最高法院被人們戲稱是國會陰影下顫抖的可憐蟲。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內戰後複雜混亂的政治環境以外,蔡斯本人也是重要的因素。因為這傢伙開始的時候野心勃勃,一直想當總統,他入主最高法院後,就試圖把最高法院作為實現他野心的工具。

蔡斯從小就很聰明,十八歲就從春藤聯盟之一達特茅斯學院畢業。畢業後,立馬跑到華盛頓拜檢察長威廉·沃特為師,學習法律知識。可以說,他這目的很明確,在首都跟隨名師,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人脈。

在法律業務上,他一點也不差。他曾經論證《1793年逃奴法》嚴重違憲,並且表示應該廢除這法律,因此得到“逃奴總律師”稱號。

作為共和黨創黨元老之一,他參與建立自由土地黨,該黨的宗旨就是限制奴隸制,後來這黨派成為共和黨的源頭之一。共和黨成立後,曾經兩次當選參議員,並且還成為俄亥俄州首位共和黨州長。

1860年的時候,蔡斯聲勢一度超過林肯,人們認為他是最熱門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只是後來林肯慢慢的超越了他,讓他失去了機會。

不過他並不氣餒,林肯成功當選後,他就抱上了大腿,還被林肯任命為財政部長。這職位上他幹得還算不錯,他幫助林肯制定的《法定貨幣法》維護了信貸的穩定,並且以無貴金屬擔保的方式發行了新貨幣。透過種種方式,蔡斯保證了內戰期間聯邦的財政穩定,有力的支援了前方的戰事。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圖解:林肯總統

他還是念念不忘想當總統,多次和林肯發生衝突。1864年新的大選到來的時候,他辭職並且和林肯爭奪黨內提名,結果失敗。

林肯連任後,因為形勢需要,不得不安撫他,畢竟黨內大佬嘛!怎麼安撫呢?林肯想了想,把這個不安分的傢伙放到內閣中,估計他一定搗亂,但其他位置也不大合適。

正好,這時候林肯最討厭的聯邦首席大法官託尼去世,那就把蔡斯扔到那兒養老吧!蔡斯心想,反正去那兒又不是幹不成大事兒,就愉快的同意了提名。然後他就成了第六位美國大法官。

蔡斯在最高法院還念念不忘當總統的事兒,於是開始了各種騷操作。

比如對於林肯繼任者安德魯約翰遜,他就不怎麼看得上。這位總統在戰後主張對南方懷柔,遭到共和黨內其他人特別是國會議員的反對。

蔡斯看到了機會,透過米利根案的判決,他認為總統沒有中止人身保護令的權力,但是國會有。

麥卡德爾案中,蔡斯聲稱國會可以撤銷有關的法律並且拿走最高法院的管轄權。實際上他的目的是拉攏共和黨其他人,以便取得他們的支援。

共和黨內部可沒因為他的示好選擇支援他,新的大選到來的時候,共和黨認為格蘭特比他靠譜,沒理會他想獲得提名的願望。

蔡斯發現共和黨內部沒人支援他,就投向民主黨,試圖取得民主黨的提名參加總統大選。這時候他的操作更離譜,比如他強烈反對《法定貨幣法》,認為這法案違憲。

要知道,這法案是他擔任財政部長的時候親自制定然後林肯同意的。

人們一看他這操作,投機也太明顯了吧!做事兒也不能如此離譜。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圖解:蔡斯美元

最終蔡斯還是沒有得到民主黨的提名,因為民主黨認為這傢伙當初是廢奴領袖,民主黨的支持者傳統白人很討厭他。

蔡斯還不死心,1872年的時候他又摻合自由共和黨組建的事兒,打算獲得該黨的提名參加總統大選。他又失敗了,黨內都沒透過,這下他徹底死心了,開始認真幹美國大法官這一個旱澇保收的工作。

只是這時候美國最高法院被他折騰得成了政治應聲蟲,實際地位比以前下降了很多。

當然,表面上最高法院的地位算是得到提升的,比如說改善了辦公環境,首席大法官正式稱呼變成美國大法官,其他幾位法官稱為最高法院大法官,而且人數也增加了。

蔡斯覺得,既然政治上沒戲了,那就好好打理法律上的事兒吧,於是專心審理案件,並且透過“屠宰場組案”等案件扭轉了最高法院的頹勢。

1973年,蔡斯去世。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重建最高法院的威嚴。

不過,透過蔡斯的騷操作,卻讓人們知道如何讓最高法院成為政治爭鬥的工具。另一方面也引起人們思考,覺得不能損害最高法院的權威,不然總統和國會鬥爭就不受制約。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圖解:塔夫脫照片

二:威廉·霍華德·塔夫脫:不想當總統只想當大法官

有蔡斯這樣一直想當總統的美國大法官,那有沒有想當大法官的總統呢?有,那就是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美國第二十七任總統。

塔夫脫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進入最高法院當大法官,當然如果能當上美國大法官,那就更完美了。

塔夫脫出生於政客家庭,他父親曾經是格蘭特總統的內閣成員,先後擔任過陸軍部長和司法部長。不過塔夫脫一開始似乎對政界不怎麼感興趣,耶魯畢業後,他就回到家鄉的法學院學習法律。

從法學院出來,他一直在法律界打拼,並且從一個小律師做到俄亥俄州法院的大法官。當然,前面說了,他的理想是進最高法院,因此他跑到華盛頓,出任過司法部副部長等職務。

他的想法是,離總統近一些,這樣萬一最高法院有大法官去世,總統提名新人時能第一時間想起他。

不過這機會一直沒等到。1901年,白宮說這大法官都活得好好的,沒聽說誰不行了啊,要不你先去菲律賓做個總督?畢竟這地方第一次設立總督,第一任得選一個有能力的人是吧。

塔夫脫一想也對,那就先去菲律賓待著,等大法官出缺了再回去。

19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終於有了缺額,有老法官去世了嘛!這下塔夫脫心想,機會來了不是麼?然後他就瘋狂暗示當時的總統老羅斯福。老羅斯福當然明白他的心意,於是提名了他。

可這時候菲律賓這邊可不幹了。他們說現在美國在這的統治還不穩定,局勢亂糟糟的,哪能隨便換總督呢?就這樣,塔夫脫被摁在菲律賓動彈不得,直到一年後才離開。

回到華盛頓,塔夫脫瞅瞅現在最高法院的人員構成,估計輪到他還得等好久,於是有些心灰意冷。但老羅斯福欣賞他啊,就對他說要不你先來當個戰爭部長?反正大法官沒出缺,你就邊幹邊等嘛!

就這樣,塔夫脫成了老羅斯福的戰爭部長。沒多久,羅斯福連任成功,他不打算爭取第三任期,於是決定推薦塔夫脫作為接班人。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圖解:左為塔夫脫,右為老羅斯福

塔夫脫就有點兒猶豫了,現在別的大法官基本穩定,只有美國大法官如今七十多了,眼看也就這幾年的事兒。萬一當總統的時候,這位去世了,我自己任命自己麼?

羅斯福又一頓勸說,意思就是那位美國大法官身體好著呢,就算你幹八年總統下臺後,沒準他還活得好好的。再說了,總統這位子也不差是吧,你幹過總統後再去爭取美國大法官的位子,那不是更容易?

塔夫脫同意了。四年後,羅斯福隱退,塔夫脫參選成功,成了第二十七任總統。

他的總統生涯不怎麼出色,基本上就是按照老羅斯福的路子來走。老羅斯福在國內最出名的事兒就是反壟斷,拿大財團下手,而且還取得巨大成就。

可是塔夫脫沒有羅斯福那樣的氣場,洛克菲勒摩根等財團領袖,壓根不怕他。再加上他是法官思維,搞不過那些政客,這讓有著財團支援的政客在國會和白宮裡吵得不可開交。

最讓他鬱悶的就是他當總統的第二年,美國大法官梅爾維爾·富勒去世,他還不得不捏著鼻子提名他人。看看白宮裡的烏煙瘴氣,再看看最高法院裡老頭子們悠哉的日子,他的表情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羨慕嫉妒恨。

當了四年總統後,他連任失敗,輸給了威爾遜。塔夫脫覺得這輩子沒指望當上大法官了,因為現在的總統都不是自己黨派的人,再說了現在的大法官身體咋樣他還不清楚麼?於就跑到母校耶魯教書,打算就這麼過剩下的人生。

沒想到九年後時來運轉,大選中他所屬的共和黨奪回了失去的總統寶座,而且當初塔夫脫任命的美國大法官愛德華·道格拉斯·懷特去世了。新總統哈定知道自己黨內老前輩的願望,馬上提名他為新的美國大法官。塔夫脫成了第十位美國大法官,也是唯一由卸任總統出任的美國大法官。

這下塔夫脫可來勁了,他認為擔任美國大法官是這輩子最值得炫耀的事兒,於是全力投入工作中。

沒了白宮的烏煙瘴氣,也沒有財團的頤指氣使,他乾得很開心。不過塔夫脫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審案上,反而一心投入最高法院的建設中。

在制度上,他推進《法官法》的制定和透過,讓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們擁有更廣泛的自由裁量權。從此之後,最高法院可以自己決定受理哪些上訴案件,而不會受到制約。

透過這種權力,最高法院可以干預政府的經濟政策,只要有人把對政府機構的訴訟上訴到最高法院,法官們就可以判決這政策是不是合理。

塔夫脫還把各地聯邦法院統一在最高法院旗下,實現系統管理,不再是之前的分散管理,讓司法權不集中。從此,法院系統只需要最高法院向國會提交工作報告就行,不必和以前那樣紛亂而複雜。

在最高法院的硬體設施上,塔夫脫推進最高法院獨立辦公大廈的建設,讓法官們不再躲在國會的狹小樓層裡辦公。從此,在建築上,最高法院擺脫了對國會的依賴,實現了獨立。

有人當了法官想當總統,有人當了總統想當法官,結局卻各不相同!

圖解:美國最高法院大樓,塔夫脫任美國大法官時規劃建設,擺脫了和國會擠在一起的歷史

總的來說。塔夫脫本人把最高法院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完成了實質上的三權分立。所以人們評論說,塔夫脫是一個蹩腳的總統,卻是最優秀的美國大法官。

總結:

蔡斯似乎不大滿意只能屈身最高法院,他的行為一定程度上給司法帶來了傷害,從而警示人們不能把過多的政治糾紛引入其中。但似乎作用不大,隨著最高法院權力的增加,政客們比以往更加關注這一機構。他的操作雖然失敗,卻給後來人留下諸多想象。

塔夫脫,他把最高法院當成最高理想,或者就是從蔡斯身上得到某種啟示,因為那是一個理想的躲避政治糾紛的地方。當然了,他對法院的改革為後來政黨積極介入最高法院鋪平了道路。

從單個政客試圖把最高法院當作跳板,到卸任總統把最高法院當成實現理想的安全屋,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司法演變的脈絡。美國司法不是獨立的,每一個時期都有政治力量引導它。或許,美國三權分立並不是真正的分立。

歷史就是如此,一切都在變,一切又都沒變。變的是形式,沒變的是人們在不同時代,總會尋求突破。

參考文獻:

《民眾為何支援:美國最高法院的歷史軌跡》

《誰來捍衛法治:10位最有影響力美國大法官的司法人生》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