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 由 起特網路紫仁 發表于 棋牌
  • 2021-12-08
簡介斯文·貝克特在他的《棉花帝國》中,透過全球史的角度,以全球棉花產業為載體,對這一歷史問題進行了重新解答,在時間上,資本主義分為戰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以及全球資本主義三個階段,在空間上如果我們跳出歐洲,再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會給出不一樣的

基督教的核心是什麼

資本主義以及現代世界性的起源,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此前人們給出很多解釋,比如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倫理”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新教倫理有著密切的關係,新教主張勞動工作和因此而產生的生活方式僅僅是靈魂救贖的過程,因此他們透過不斷的資本主義財富積累,達到造福社會的目的。這種西方中心論,我們東方人可能不大認可,但是這個思想主導西方社會100多年。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斯文·貝克特在他的《棉花帝國》中,透過全球史的角度,以全球棉花產業為載體,對這一歷史問題進行了重新解答,在時間上,資本主義分為戰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以及全球資本主義三個階段,在空間上如果我們跳出歐洲,再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就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資本主義的崛起並不是透過宗教改革,也不是技術革命,而是殖民戰爭打出來的,戰爭手段對資本主義起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戰爭資本主義階段

公元11世紀之前,歐洲人幾乎沒有見過棉花,因為棉花很難在寒冷的歐洲大陸生長,歐洲接觸到棉花要等到12世紀,當看到這種來自東方的神秘面料的時候,猶如天賜神物。

當時世界上只有南亞、東非以及美洲中部生產棉花,此時棉花產業發展非常緩慢。種植原棉是本地百姓自給自足的一部分,既不能代替糧食生產也不能成為經濟作物,因此長時間沒有什麼突破。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到了14世紀,在印度洋地區,隨著需求量的增加,職業織工開始出現,而且為了市場的需要而生產。此後經過漫長的時間,棉花的生產範圍逐步擴大,棉花也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商品,此時歐洲人在棉花的種植、加工、消費中依然處於邊緣地帶,占主導地位的是印度人以及阿拉伯人。

15世紀,隨著歐洲人開闢了新航道,整個世界走向了轉折點,而且歐洲人發現了日後成為世界棉花的重要產地-美洲。1497年,當達·伽馬成功繞過好望角,打通印度新航線的時候,印度的棉花加工技術也傳入歐洲,歐洲有了重塑全球棉花網路的可能。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17世紀,歐洲各國在印度紛紛成立東印度公司,歐洲人利用武裝力量介入亞洲的貿易,用武力將曾經主導地位的印度人、阿拉伯人從印度洋中排擠出去,隨後又用印度的棉紡織品在非洲換取奴隸運往美洲。從此一個由歐洲人主導的,將亞洲、非洲、美洲緊密聯絡起來的貿易體系逐漸形成了。到了1780年,整個歐洲,特別是英國,已經成為世界棉花網路的中心。

奴隸制、剝削原住民、帝國擴張、武裝貿易、以及資本家對人民和土地主張主權,這些都早於機器和工廠,戰爭資本主義是工業資本主義的準備階段。戰爭資本主義不在於工廠的興盛,而在於土地的擴張,田野的興盛;不在於機械化,而在於土地和勞動力密集,在於對非洲勞動力的強制徵用。這種強制徵用所帶來的巨大財富,反過來增強了歐洲的體制,以及國家的塑造。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戰爭資本主義階段,歐洲資本家為後來的工業革命提供了三個條件。一、為歐洲資本家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全球網路,他們利用印度人織出的布,到非洲去換取奴隸,然後又用把這些奴隸送到美洲耕作,生產出的產品銷往歐洲;二、建立了高壓統治色彩的公司,這些公司利用軍事力量與商業相結合,透過武力征服的形式佔領港口,把貿易網路擴充套件到世界各地;三、為了便於遠距離的資本運作,以及商品運輸,他們完善了法律,也建立了新的行業,如金融、保險等。

工業資本主義階段

1784年,塞繆爾·格雷格在英國曼徹斯特建立第一家水力驅動紡紗廠,開啟了機器革命,此後英國建立了一大批圍繞棉紡織業的血汗工廠。這些資本家一方面壓榨勞工,另一方面擁抱新技術,工廠化生產、蒸汽機和燃料驅動的發動機從英國不斷擴散到歐洲大陸、美洲及世界上其他地方,大機器生產急劇降低了紡織品的價格。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到了19世紀,遍佈世界各地的商人組織起了龐大的棉花網路,建立起融資、貿易、信用等體系,並無休止追求利潤。為了滿足機器生產越來越大的胃口,歐洲人開始尋找可靠的、穩定的棉花采摘人員,於是黑人奴隸貿易翻了幾倍。

美國南北戰爭前夕,這些棉花產業園成為整個棉花帝國的命脈。南北戰爭目的,並不是歷史中記載:為了解放奴隸,而是為了關稅。北方希望發展自己的紡織業,因此要提高關稅,而南方為了提高出口量,則希望降低關稅,當這兩種矛盾無法調和的時候,戰爭一觸即發。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在美國內戰爆發期間,棉花出口崩潰,英國很多紡織廠被迫停工,紡織重鎮蘭開夏郡的失業率高達25%,曼徹斯特的紡織機器也大量閒置,歐洲尤其是英國主導的棉花帝開始國面臨崩塌。

美國內戰之後,英國人發現以前以奴隸制為核心的全球棉花貿易難以為繼了,英國人不得不把棉花生產中心轉向了中東以及遠東地區,而且此時全球都在嘗試新的勞工制度,從苦力勞工到佃農再到僱傭工人等。這場因為棉花而發起的戰爭,讓資本家們認識到,他們所締造的這個全球網路,必須依靠強大的國家機器才能夠保障其執行,必須把印度這種殖民地改造成為原料產地,才能夠保證棉花帝國正常運轉。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全球資本主義階段

由於美國內戰造成的棉花短缺,迫使歐洲各國在美洲以外尋找新的棉花產地,而且開啟了19世紀後期的新興殖民主義。在東方,日本和奧斯曼土耳其成為新的棉花強國,日本把東亞的朝鮮,以及中國東北當作重要的棉花產地,而奧斯曼土耳其則把中東地區作為自己的棉花產地。這些新興的棉花帝國,極大削弱了大英帝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一戰過後,老牌棉花帝國英國的棉布產量直線下降,從從利物浦到曼徹斯特、蘭開斯特等地,到處都是因為紡織工廠倒閉而失業的工人。這些新興的棉花帝國開始在其他國家地區當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他們為了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在第三世界建立棉紡織工廠,把中國、印度、土耳其、越南等納入到全球棉花經濟體系中來。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到了20世紀60年代,英國只佔全球棉布出口量的28%,紡紗工人不過3萬,歐洲對棉花製造帝國的統治悄然結束。今天中國的紡織工廠擁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紗錠和織機,消耗世界原棉產量的43%,而北美和西歐分別使用全球棉花產量的4。2%和0。7%。隨著製造業的轉移,棉花種植中心也隨之轉移,棉花種植對許多國家,特別是亞洲和非洲國家的經濟變得極為重要。2012年,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烏茲別克的棉花產量佔到全球棉花總產量的62%,其中印度和中國佔到全球一半的水平。200多年後,全球棉花的種植、加工重心再次回到1780年以前的棉花產業中心地帶。

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歐洲結束了棉花製造的統治地位,但是並沒有回到大航海之前的邊緣地帶。此時進入全球資本主義階段,資本主義全球流動性加強,歐美商人逐漸擺脫了對特定國家的依賴,轉而在全球追逐利益,進行生產的轉移,從一個貧窮國家轉移到另一個更貧窮的國家。

一本《棉花帝國》,為何揭開歐美資本主義,“新教倫理”的遮羞布

以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龍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和一些品牌服裝銷售商逐漸取代傳統的製造商,成為棉花商品鏈的主導,棉花銷售帝國在製造帝國的廢墟中逐漸建成,而歐美也再次成為新的棉花帝國的引領者。

透過全球棉花產業空間轉移,撕破了歐美關於“新教倫理”對資本主義的美化,資本主義發展的背後,往往透過戰爭以及國家體制。不同階段資本主義都有其本質的特徵,比如對暴力的使用,對外部領土資源的佔有,以及對不同空間勞動力隊伍的重組等。這些並不是工業革命之前才出現的,而是源於戰爭資本主義,只是在工業資本主義以及全球資本主義階段繼續使用罷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