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 由 四眼周鄒冰 發表于 棋牌
  • 2021-10-08
簡介近年來,白日裡一人從大雁塔南廣場出發,走完大唐不夜城2000米步行街,在開元廣場一旁的唐城牆遺址裡一坐就是一天

十方三界本源叫什麼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夢牽魂繞的大雁塔

大雁塔之南

大雁塔以前並不神秘,大門是敞開的,一出家屬院大門就看見孤獨在空中的著名古塔,背手閒轉抬腿就到近前。寺院內香火嫋嫋,遊人也少,誦經做法事的和尚懶得理我。一個人慢悠悠盤旋上塔,在塔頂聽佛音鼓號,和尚們詠唱的經文也是聽不明白,但是入耳動聽音律悠長。

一個人在塔頂孤獨站立,疑惑玄奘法師從大雄寶殿而出,院內碎步轉圈閒思冥想,怕是法師西域經文翻譯有了卡頓,身旁卻似有微風掠過,風鈴便奏響美妙的音樂,一直在耳邊響個不停。

再仔細看時,卻是遊人來來回回,是自己恍惚間有了錯覺。閒得無聊,仔細看看古人的碑刻留言,竟看得一句:起自張莒,本於寺中閒遊而題同年,人因為故事。呵呵,竟和我的來意一樣,毫無目的,到此一遊而已。

想那個大唐詩人白居易著名的雁塔題名: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早已不見蹤影,覺得只是傳說而已。更何況46歲高中進士的孟郊大叔,那首喜不自禁的《登科後》“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這首詩是收集在《唐詩》之中,在小學課文裡能背滾瓜爛熟的。那時候,覺得這個孟郊大叔也是傲嬌,長安城裡的美女也不見得喜好大叔這款酸文人,高大威猛具有男人氣質的帥小夥才是美女的首選,這也許是孟郊的一廂情願喜不自禁罷了。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大唐牛人李白

我在古塔最高一層待久了,寺院內的煙囪飄起了青煙,在空中就聞見廚房的香味,那時候肚子裡油水少,鼻子特別靈敏,聞味就知道寺院晚膳的內容,素粥白饃素菜,有時候鹹菜乾餅,忍不住吃上一碗,清湯寡水,只是那小碟的鹹菜卻是經典,酸中帶甜,脆爽解膩,後味留戀。

再後來,遠赴西域陽關的酒泉當兵,是看了王維的一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八十年代的少年都有一個做英雄的夢,也因了王維的那首詩的吸引,一路向西,到了霍去病扳倒酒缸在泉水裡的酒泉,才發現那個王維一點都不厚道,酒是喝了不少,卻結交一干朋友,一下就紮根大漠戈壁20餘年。

身在河西走廊耳融目染滿目的蒼涼與雄渾,愈發看不起西安古城大雁塔古樸敦厚缺乏稜角歌舞昇平的樣子。有時候回家探親,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大雁塔忽地砌起圍牆來,四堵高牆把大雁塔圈進寺院之內,門前售票,鐵柵欄擋在哪兒,出進不方便,再也沒有登過大雁塔了。

2000年轉業回西安定居,住在大雁塔旁邊,每日抬頭和大雁塔見面,匆匆古塔旁邊經過,逐漸淡忘了西域陽關烽燧的大漠孤煙,又才開始重新關注大雁塔了。

四四方方的慈恩寺包裹了大雁塔,正對的南廣場卻成了佛教廣場,形單影隻的玄奘銅像矗立正中。廣場踏步抬高水泥底座,平展展的大理石地面,玄奘法師單掌指天,身披袈裟,手握禪杖,頷首誦經,身後的慈恩古寺顯得威嚴肅穆,那個千年的大雁塔被紅牆青瓦簇擁在寺院內,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那個孤獨的玄奘

西安本地人習慣把佛教廣場稱作南廣場,亞洲矩陣式音樂噴泉稱作北廣場。北廣場熱鬧洋氣現代做派,南廣場肅穆莊嚴正對的是燈火通明奢華無比的大唐不夜城。我猜想,南廣場設計者的初衷是好的,青松矮柏,小橋流水,華表一字排開,以軸對稱連結大雁塔南北廣場。

面積不大的佛教廣場實則為唐文化的過渡區,西為奢華現代的大悅城,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慈恩老寺院已成為偏居一偶的大唐慈恩遺址公園內,印記已蕩然無存,只留下青草碧綠,樹木高大的休閒散步的春曉苑。

現今的慈恩寺只是古時候慈恩寺西院,大雁塔高門大院和遊人分割開來。白日裡開門迎客,稀稀拉拉鬆散的零星遊客居多,下午鐘聲沉悶敲響,送走最後一名遊人,慈恩寺“咣噹”關門落拴。塔在寺院裡,人在外面,關閉了寺院之外的熱鬧繁華,獨留玄奘銅像在人流的漩渦中。

寺院外面的世界卻熱鬧得有點超乎想象,人到晚年回西安居住,每天白日裡,三次從南廣場穿過,或靜坐慈恩寺遺址公園內看書。抬頭看寺院內的古塔,彷若隔世。想那玄奘法師翻譯晦澀難懂的梵文,在人潮洶湧的大慈恩寺講授《成唯識論》《俱舍論》,慈恩寺內人聲鼎沸,萬眾矚目,那是怎樣的一個佛家盛會。

大乘佛教主張行菩薩道,要普渡眾生。因此,

大乘佛教流傳中國內地,包括韓國、日本、越南一帶。小乘佛教是以自我完善與解脫為宗旨。因此,小乘佛教在印度和中部地區流行,也許和當地人的習性有關。退休之後,我曾研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論證三界的本源是

阿賴耶識

,都是“

唯識

所變”,“

萬法唯識

,識外無境”。雲裡霧裡,似懂非懂,知其一不知其二,終究作罷,倒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乘五律之道,馳驟於心田;八藏

三篋

之文,波濤於口海。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才知道玄奘法師的一統佛教理論,成為大唐社會的寵兒,也成為中國佛教扛鼎之人,研習佛法是需要緣分的。

我逐漸和大雁塔熟絡起來,每日逡巡行走在大雁塔南廣場,急急匆匆,漫無目的。

西安本地土著人司空見慣大雁塔的前世今生,顯得見過世面的樣子,從南廣場昂首走過,懶得抬頭瞥一眼森森寺院之內露半截塔身的歷史著名古塔。

廣場之上,老者提塑膠桶執地書巨筆蘸水廣場之上寫書法,寫的詞和佛教無關,盡是唐詩裡的詞兒。

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我卻覺得是寫給面前滿臉憂愁,正午陽光直射廣場中央玄奘雕塑看的。

另一位老者卻寫的是張繼所作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傍晚的寒山寺和慈恩寺都是寺院,孤獨在熱鬧之外的大雁塔卻沒有寒山寺那麼鮮亮,一幅江南水鄉的卷軸:微霞滿天,河水徜徉,孤帆點點,江楓漁火。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時空交錯

大雁塔南廣場的天空,卻是漫天高飛的五彩風箏,或龍,或燕,或老鷹,或白鴿,藍天白雲,風借氣流,空中嗡嗡作響。

一旁的亭臺樓閣裡,聚集一群秦腔愛好者,豔麗戲服著身,周吳鄭王,請了專業團體的老師指導,唱唸做打,像模像樣,戲文裡唱的是曲江的《寒窯》。

寒窯雖苦妻無怨,一心自主覓夫男。二月二飄彩隨心願,三擊掌離府奔城南。四路里狼煙起戰患,五典坡送夫跨徵鞍。柳綠曲江年復年,七夕望斷銀河天。八月中秋月明見,久守寒窯等夫還。

仔細聽和曲江有點關係,唱腔卻如泣如訴,傾訴王寶釧十八年守寒窯的艱辛與心酸。

我停下來仔細聽,就聽出破綻來。票友們吐字不清,氣息運用不當,唱腔不是很華麗,但精神飽滿,聽出是喜愛秦腔的,和我亂吼亂叫恣意妄為地唱秦腔相比,她們唱的是有點韻味的。

一旁正在鋪地磚的民工在忙中聽一耳朵,站起來鼓掌,卻是請來的戲曲研究院的老師在示範。

在西安,每個人都是秦腔的行家,會唱不會唱的,都有一雙秦腔的耳朵,能聽出好壞的。民工聽得真切,判斷準確,鼓掌恰到好處,卻惹惱一干秦腔票友,滿嘴埋怨:幹活聽戲一心不能兩用,負責活幹不好,戲也聽得不真。

民工是有點不服氣,塑膠槌卻敲出秦腔快板節奏,和鼓師鼓錘擊拍打眼擊打花點竟然一模一樣,鼓師亂了棗木梆子,“嘡”的敲一聲銅鑼,停歇下來,拱手向民工緻敬,排練才逐漸正規。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看戲也熱鬧

西安飯莊,同盛祥,老字號西安小吃,海底撈火鍋扎堆在南廣場東南角,小吃大餐在古色古香的大唐模樣的建築裡,本地人吃的不多,外地人居多。外地朋友來西安旅遊,我經常在此招待宴請,氣氛特別合適。先是購門票進慈恩寺院,朋友登塔觀景(為了凸顯大雁塔的高大,西安市政府規定大雁塔周圍建築必須矮於大雁塔),舉目遠望終南山歷歷在目,晚上再遊大唐不夜城品鑑小吃,逛燈光四射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消食悠閒,感受大唐文化也是一次絕妙之旅。

我有時候進寺院是不登塔的,覺得寺院裡的一梁一柱,一磚一瓦,每個臺階踏步都再熟悉不過了,後來和佛教協會的朋友經常進寺,也是不登塔的。

我覺得千年古塔,身子已經傾斜,想我年輕無知的時候,經常讓塵世沉重的腳步驚擾沉睡的耄耋古塔心存歉意。

近年來,白日裡一人從大雁塔南廣場出發,走完大唐不夜城2000米步行街,在開元廣場一旁的唐城牆遺址裡一坐就是一天。想我年輕的時候,遊歷大半個西部,在一文一武中來回選擇,為武是本職工作,為文卻是夜深人靜之時的胡塗亂寫,終究是寫不出什麼東西的,頭上卻空頂著一個青年作家的頭銜,來來回回,離開西安,又迴轉紮根在西安,卻沒有像古人一樣衣錦還鄉歸隱山林修心養性的感覺,要回風光秀麗的故鄉養老,心裡是失卻了古人勇氣的。也正應了始終放不下城市的繁華和資訊便捷,放不下城市的舒適和慵懶,總歸是虛無縹緲的虛名害苦我罷了。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曲江池

坐在大雁塔之南的唐城牆遺址公園,能看見大雁塔的塔尖,能遠遠地想象古人雁塔留名,曲江流飲,滿懷激情登塔觀景的盛世輝煌。唐玄宗的奢華天空與我無關,卻與大詩人王維有關。詩人王維和我一樣,他十七歲以文《少年行》投石問路,一朝為文,便

無足觀

,人到晚年卻跌落佛門,一向向佛。牛車裝了滿車幽怨前往秦嶺輞川

《竹裡館》打坐安息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心靜如水確實厲害。王維

經歷過安史之亂,在宦海沉浮之後,詩人過起隱居生活,信奉佛學,迴歸山野,滿身心全是大自然。是真的放下世俗、官職和曾經的輝煌,安於輞川做他的山水詩。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卻做不了詩佛的,為了子女就學、從業,身不得已跟隨子女是沒有選擇的。子女的故鄉就是古城西安,我已經是沒有故鄉的人。故鄉的鄉民同學故交,認為我是大城市的人,半生漂泊已經很難融進城市勢利的生活了,也懶得俯下身去了解越來越陌生的看不懂的城市,對故鄉卻一無所知,其實,卻成了邊緣人。

王維卻不同,晚年心態淡然,沒有波瀾,原來他是早有準備的,不像我,一直在被動中選擇,王維的《過香積寺》是能看出端倪的。

我和王維走了同樣的路,年少時同樣以文扣響仕途之門,跌跌撞撞,西出陽光,穿越河西走廊邊塞從軍,進入晚年,卻兩個截然相反的選擇。到退休歸家,卻一頂點歸隱之意都沒有,一頭囚居在大雁塔身旁,在華麗奢華的曲江之畔,住在燈光海洋的旁邊。說內心清淨,拋卻憂煩還是有的,每逢盛大節日,卻躲著光亮人流在背巷裡走,從慈恩西路一路向南,沿唐城牆遺址漫步。

也喜歡在人流擁擠,物慾橫流的城裡文化區流浪,白日裡人少車稀,大方行走,夜裡車水馬龍,人流如梭,燈影閃爍卻躲避人流,沿著慈恩西路,人流背陰處漫步逡巡,身旁緊靠奢華的大雁塔南廣場,卻不願意離開,一離開覺得遠離城市的文化中心,隨之而來怕被人遺忘的恐懼陡然而生。

有時候受不了城裡的嘈雜與侵擾,一個人提膝上型電腦歸鄉坐在田疇之間,頓覺清爽,卻受不了夜裡蚊蟲叮咬,資訊不發達的孤寂無聊,一個人怏怏回城來才覺得心裡踏實。在大雁塔旁邊文化區住久了,不太想去奢華的酒店就餐,經常在旁邊一蒼蠅小館,端一盤豬頭肉,一壺燒酒,酒醉夢裡無乾坤,也是樂哉悠哉。

夜幕裡的慈恩寺歇了,大雁塔也歇了,硃紅色大門緊閉,藍色的光影跳躍在松樹掩映的大雁塔南廣場,手持禪杖單手朝天低首含胸的玄奘銅雕立在燈影裡,注視一條金黃燈光打造的大唐不夜城燈的黃金大道。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大唐奢華原本這個樣子?

大唐不夜城紅牆金頂,飛簷勾邊,光帶勾勒出國槐的形狀,夜裡紫紅的燈籠綴滿枝頭,兩排緋紅一眼望不到邊。仿古的建築頂端耀眼的燈和藏在紅牆裡的燈呼應,很中國的紅色讓大唐不夜城整夜光彩耀目,主色調的紅色讓燈的海洋瞬間完成從黑的底板到豔麗的跳躍,反襯出大雁塔靜謐與森嚴。

五顏六色的燈讓大唐的奢華展現在眼前,地下琴鍵一樣的地燈,踩一腳發出音樂。國槐上的射燈照在地上菱形的、楓葉狀、饕餮紋、藍色月亮般旋轉讓人目眩。人站在圓盤一樣的光影裡不動,光影旋轉,看起來整個人在燈影裡旋轉,是有點神奇,成為抖音裡打卡的一景。專為步行鞋子打造的柔軟地面,澆築的時候加了發光的顆粒,夜裡熒光閃閃,在光影裡走,如同在波浪起伏的海洋裡,唐雕塑中間由波浪一般的燈珠串聯起來,接力把五光十色的光亮傳向遠處。

或許是大唐盛世的金光大道吧。大唐不夜城的夜裡,雕塑是唐文化的一個縮影,飛簷斗拱的建築群、古裝表演的胡漢鬥舞、仕女武士組成的巡邏隊伍、憨態可掬的唐元素文創、獨具特色的非遺表演……這樣的“造境”努力,讓大唐不夜城成為唐文化展示的一個大舞臺,臺上魅力四射,觀者如痴如醉。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大唐牛人聚會

置身唐雕群中,紅塵之外的玄奘,謫仙人李白,詩聖杜甫,表情凝重,獨坐燈影裡的詩佛王維。一杆大槍在手的大唐將軍李世民騎高頭大馬,在大唐不夜城是絕對的主角,紅色簇擁,壯碩戰馬賓士,大唐貞觀之治就應該是這個熱烈的顏色。

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兩旁的影院、音樂廳、大劇院、博物館建築牆體很文藝,燈光也很現代。深邃的灰色,盡情的奢華,盡情的張揚,盡情釋放,通體的螢幕懸掛牆外,精彩的節目在鏡頭裡切換。從武后行從的盛唐氣派,到懷素、張旭、顏真卿的意氣風發和孫思邈、僧一行的嚴謹博大,大唐朝奢華的景象很近,現實已經很遠。

試著在人流較少的夜晚,從大唐不夜城走過,在燈影裡用腳度量大唐盛世的傲驕,人的視覺在燈的鼓舞下,也牛氣起來。

燈光海洋裡的大雁塔南廣場成為西安燈光秀的新地標,外地朋友慕名而來,喜歡在大雁塔燈光打造的燈的海洋裡行走。我卻享受不了如此的燦爛奢華,覺得極美的景緻越來越背離佛教廣場的初衷,那些夜晚蜂擁而來的老年交誼舞, 陝北秧歌,曳步舞,街舞。

佛教總是佛教,清淨自律,孤燈清影,夜裡在大唐城牆遺址公園靜坐,回首看時,大雁塔金碧輝煌在黑的夜裡,南廣場的玄奘銅像卻在人流海洋裡,依舊站立。

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結尾卻是精彩:

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況乎人倫有識,不緣慶而成慶。方冀茲經流施,將日月而無窮,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

我卻常常記起金聖嘆的那個對聯: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歸器內,各顯方圓。這顯然是化自杜甫《北征》雨露之所需,甘苦其結實。

徒步走西安之二(散文)

每日抬頭看見大雁塔也是幸事

大雁塔之南,白晝之間,跌宕起伏,輪迴交替,時空錯位。古塔得適應,我發現我已經適應這樣的變化,冥冥之中已經離不開每天從靜到鬧騰,從冷淡到火熱的錯位迴轉,是我每日生活裡的一部分,也是我住在大雁塔身旁二十年不搬家的主要原因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