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 由 老街味道 發表于 棋牌
  • 2021-08-03
簡介四、兩個極端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日本流行

老嫗何故惺惺作態意思

前言

前幾天遇到一個關於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的問題。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作詩有個習慣,就是先給老婆婆聽一聽,然後根據老人的反饋進行修改 。

這個很像現在的市場調查,在目標客戶群中,進行抽樣來調整市場策略。聽說外國人拍電視劇也是這樣,一週放一集,不好的話立馬停拍。好的話可以繼續拍上十幾季。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一、老嫗能解

老嫗能解這個故事,最早出自宋朝詩僧惠洪的《冷齋夜話》卷一:

白樂天每作詩,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

聽完這個故事第一反應是什麼?說明白居易作的詩淺顯易懂 。

解,這個字容易產生歧義,是老嫗聽了白居易讀詩能解呢?還是老人自己閱讀能解呢?

沒有更多的資料介紹這個老婆婆是什麼身份,如果象蔡文姬、李清照那樣的老婆婆,我們要肅然起敬。

但是,從這個故事的本意可以感覺出,這個老人識不識字都很難說。大詩人把作品讀給老人聽,她說聽懂了,表示白居易寫詩如同大白話一樣,人人可以聽明白。

人人可以聽懂的詩,是民間歌謠具備的特點,接受的方式是聽,而不是讀,所以對老嫗的要求並不高。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二、讀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有人說,大家對於白居易的詩有兩個誤區:第一就是老嫗能解就是好詩,其次,白居易詩高明,所以在日本廣為流傳。

不過,有人認為,這兩個故事並不能證明白居易的詩有多麼好。

而是因為讀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因此深奧一點的詩歌,老嫗便不能解,而且古代的大多數日本人也搞不懂。所以淺顯的詩,老嫗能聽懂,在日本也就流傳的比其他詩人的作品廣。

說到這裡,不由想起宋朝人評價柳永: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柳永為舉子時,多遊狹邪,善為歌辭。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餘仕丹徒,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葉夢得 《避暑錄話》)

曲高則和寡,通俗則易懂。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三、隔與不隔

當然,通俗未必不好,高雅未必一定好。王國維談到詩詞的時候,就提到了一個“隔”的概念。

《人間詞話》第四十篇中,王國維這樣說道: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之詩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

詞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詞,如歐陽公《少年詠。詠春草》上半闕雲:“闌干十二獨憑春,晴碧遠連雲,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語語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為什麼這樣說呢?很簡單,對於老嫗來說,“ 千里萬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容易理解,但是聽到“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可能就有點莫名其妙了。

謝家池上,說的是謝靈運詩“池塘生春草”; 江淹浦畔,說的是江淹《別賦》中名句:“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這兩句還是詠春草,學識不夠的人,可能聽不出其中深意,不識字的老嫗又如何能解呢?或者老嫗誤解呢?

所以王國維說:至雲“謝家池上,江淹浦畔”,則隔矣。

套用上面的話,隔,未必不好,不隔,未必一定好。順口溜都不隔。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四、兩個極端

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日本流行。於是有人說,如果拿出李賀的詩來,估計老嫗和外國人就蒙圈了。

明朝內閣首輔李東陽在《懷麓堂詩話》中說:

唐詩,張文昌善用俚語,劉夢得《竹枝》亦入妙。至白樂天令老嫗解之,遂失之淺俗。

李長吉詩,字字句句欲傳世,顧過於劌鉥,無天真自然之趣。通篇讀之,有山節 藻梲而無樑棟,知其非大道也。作詩必使老嫗聽解,固不可。然必使士大夫讀而不能解,亦何故耶?

李東陽說,張籍善於用民間的口語、俗語。劉禹錫的竹枝詞也有這個特點:

楚水巴山江雨多 ,巴人能唱本鄉歌 。今朝北客思歸去,回入紇那披綠羅。

不過,到了白居易這裡,以至於老嫗能解,未免淺俗了。

又說李賀詩,又過於修飾雕琢,並非詩家之道。老嫗能解固不足取,可是你李賀作詩,搞得士大夫也雲裡霧裡,是不是也有點過分了呢?

這又是兩個極端。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五、豈渉獵淺才者所能到耶!

四庫全書集部八中,似乎是紀曉嵐談到這個故事時,為白居易打抱不平:

樂天毎有所作,令老嫗能解則録之,故格調扁而不高。然道情敘事、悲歡窮泰,如寫出人胸臆中語,亦古歌謠之遺意也。豈渉獵淺才者所能到耶!

紀曉嵐說,白樂天作詩老嫗能解才留下來,所以格調不太高。但是他能夠寫出人的真情實感,令讀者們產生共鳴,這正是古歌謠的特點。

紀曉嵐認為,既能夠老嫗能解,又能“寫出人胸臆中語,”並不是才力淺的人所能做到的。

白居易作詩老嫗能解,被人質疑淺俗,有道理嗎?

結束語

詩和詞,最先都是唱的,文人雕琢過甚用典過多,結果大家都聽不懂了。元朝又興起了曲。

試想,如果臺下的人都聽不懂,還能流傳嗎?唱出來的東西,考耳朵來接受,因此要淺顯很多。

老嫗能解,說明白居易更注意粉絲的接受程度。因為淺顯的作品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流行。深奧的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才能領會,自然曲高和寡。

@老街味道

觀宋填詞139|白石道人姜夔,給范成大填了兩首詞,換回一個佳人

觀宋填詞138|劉過字改之,金庸小說中神鵰大俠楊過名字的由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