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西天取經是一場無用的行為?

  • 由 心心子解讀西遊記 發表于 棋牌
  • 2021-07-07
簡介”西遊記也引用了,引用在唐太宗身上,前面說了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經超度亡魂這是個無用的行為,諧音吳用

高者在腹是什麼意思

在我讀西遊記的時候,發現西遊記裡很多人物或者地名跟水滸傳的人物或者情節有關。

西天取經是一場無用的行為?

唯獨吳用這個二當家的角色在西遊記裡很難找到與他相關的人物,我就覺得這有點不符合西遊記的寫作風格。

吳用怎麼說都是梁山的二當家,在晁蓋的梁山時代,他更是獨攬大權,晁蓋的權力都是放手給他的,就算是後期的梁山,盧俊義也只是名義上的老二,實權也不及吳用大。

吳用這麼一個水滸傳的重要人物,西遊記怎麼會沒寫到他呢?

這是不科學的啊,所以在我三番五次的努力下,還是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

《水滸傳第14回》看那人時,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繫一條茶褐鑾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鬚長。這秀才乃是智多星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祖貫本鄉人氏。

在以前的水滸故事中,吳用不叫“吳用” 他只叫吳加亮,表字吳學究,“吳用” 這個名字是施耐庵原創的。

中國的文字遊戲中,有一種諧音的玩法,吳用諧音

無用

。我們可以透過這個方法來找找在西遊記裡哪個人是

無用

的,或者是做了

無用

的事情。

西天取經是一場無用的行為?

我們知道唐僧西天取經,不是他主動要去的,而是唐太宗要他去的。

唐太宗要他去的理由是:

《第12回》菩薩道:“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太宗道:“你可記得麼?”菩薩道:“我記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師引去,請上臺開講。”

《第12回》太宗見了頌子,即命眾僧:“且收勝會,待我差人取得‘大乘經’來,再秉丹誠,重修善果。”眾官無不遵依。當時在寺中問曰:“誰肯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問不了,旁邊閃過法師,帝前施禮道:“貧僧不才,願效犬馬之勞,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經的原因是大唐的佛法是“

小乘佛法

” 不能超度亡魂。

只有“

大乘佛法

” 才可以超度亡魂。而“大乘佛法” 在西天佛祖那裡,必須要一個善信的和尚去求來。唐太宗要“大乘佛法” 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用來超度地府裡的李淵,李建成和李元吉等等冤魂。

因為唐僧取經之前,唐太宗魂遊地府過的,這裡面的故事就不多說了,詳情看原著。

“大乘佛法三藏” 這個概念是觀音第一個提出來的,而如來並沒有說三藏經書是「大乘」佛法。

“大乘佛經” 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超度亡魂,而唐僧會的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魂。

但是作者很快就自己打臉自己了。

《第12回》次早,那閤家老小都起來,就整素齋,管待長老,請開啟唸經。這長老淨了手,同太保家堂前拈了香,拜了家堂。三藏方敲響木魚,先念了淨口業的真言,又唸了淨身心的神咒,然後開《度亡經》一卷。誦畢,伯欽又請寫薦亡疏一道,再開念《金剛經》、《觀音經》,一一朗音高誦。誦畢,吃了午齋,又念《法華經》、《彌陀經》。各誦幾卷,又念一卷《孔雀經》,及談苾蒭洗業的故事,早又天晚。獻過了種種香火,化了眾神紙馬,燒了薦亡文疏,佛事已畢,又各安寢。 卻說那伯欽的父親之靈,超薦得脫沉淪,鬼魂兒早來到東家宅內,託一夢與合宅長幼道:“我在陰司裡苦難難脫,日久不得超生。今幸得聖僧,唸了經卷,消了我的罪業,閻王差人送我上中華富地長者人家託生去了。你們可好生謝送長老,不要怠慢、不要怠慢。我去也。”

說好的「小乘佛法」不能超度亡魂呢?

在這裡唐僧都還沒走出大唐地界呢!唐僧就在大唐國界用“小乘佛法” 超度了劉伯欽的父親亡魂。難道說作者這麼快就忘了前面書中的設定?

唐僧就用自己會的“小乘佛法” 超度了亡魂,既然小乘佛法可以超度亡魂,那唐僧還有必要遠赴西天求取大乘真經嗎?也不知道唐僧這時會作何感想。

這個情節說明了小乘佛法就可以超度亡魂,那觀音說了只有大乘佛法才可以超度亡魂的觀點,就是“無用” 的啊。

那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大乘佛經的行為也是無用啊。

只要明白了“大乘佛法”是“無用”的,那說明唐太宗要唐僧去做一件“無用”的大事啊。

還是老套路,注意!要切換水滸傳劇情了。

《第14回》曾有一首《臨江仙》,贊吳用的好處:

萬卷經書曾讀過,平生機巧心靈。

六韜三略究來精。胸中藏戰將,

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

陳平豈敵才能。略施小計鬼神驚。

名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吳用是一個 ”胸中藏戰將,腹內隱雄兵。謀略敢欺諸葛亮,陳平豈敵才能” 的人。

吳用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謀略敢欺諸葛亮” 諸葛亮可是幫劉備奪得三分之一的天下。

對比宋江的出場詩,吳用的志向比宋江高出十萬八千里。

《第10回》卻說太宗與魏徵在便殿對弈,一遞一著,擺開陣勢。

正合《爛柯經》雲: 博弈之道,貴乎嚴謹。高者在腹,下者在邊,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法曰:“寧輸一子,不失一先。擊左則視右,攻後則瞻前。有先而後,有後而先。兩生勿斷,皆活勿連。闊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與其戀子以求生,不若棄之而取勝;與其無事而獨行,不若固之而自補。彼眾我寡,先謀其生;我眾彼寡,務張其勢。善勝者不爭,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亂。夫棋始以正合,終以奇勝。凡敵無事而自補者,有侵絕之意;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隨手而下者,無謀之人;不思而應者,取敗之道。《詩》雲:‘惴惴小心,如臨於谷。’此之謂也。”

詩曰: 棋盤為地子為天,色按陰陽造化全。 下到玄微通變處,笑誇當日爛柯仙。

對於圍棋我也不懂,但是這裡有句話:”棄小而不救者,有圖大之心“ 這很符合吳用的野心。

博弈之道中使用的謀略常常用於類比爭奪天下,越有志向的人,爭奪的勝利成果就越大。

第五十回 吳學究雙掌連環計,宋公明三打祝家莊

格言曰:

乾坤宏大,日月照鑑分明。

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

使心用幸,果報只在今生。

積善存仁,獲福休言後世。

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

萬種強為,爭奈隨緣儉用。

心慈行孝,何須努力看經。

意惡損人,空讀如來一藏。

這首格言的出處是宋仁宗寫的,「水滸傳」引用在吳用身上。

《第11回》太宗既放宮女、出死囚已畢,又出御製榜文,遍傳天下。榜曰:

“乾坤浩大,日月照鑑分明;

宇宙寬洪,天地不容奸黨。

使心用術,果報只在今生;

善布淺求,獲福休言後世。

千般巧計,不如本分為人;

萬種強徒,怎似隨緣節儉。

心行慈善,何須努力看經?

意欲損人,空讀如來一藏!”

西遊記也引用了,引用在唐太宗身上,前面說了唐太宗要唐僧去西天取經超度亡魂這是個無用的行為,諧音吳用。

水滸傳把宋仁宗格言引用給吳用,西遊記就把格言引用給唐太宗,這足以說明唐太宗身上有著吳用的影子。

太宗,戴宗。吳用還有個朋友叫戴宗,也太巧了。

唐太宗是李二,發動玄武門之變奪了皇位,在盧俊義沒上山之前,吳用在梁山也是二當家的,看他用計策安排人去江州的行為,就宋江就知道他也想當老大。

只是他沒有李世民運氣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