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 由 說史可還行 發表于 棋牌
  • 2021-06-21
簡介趙恆也是個愛好文學的皇帝,作詩水平不錯,有22首詩收錄在《全宋詩》裡,他所撰的《勵學篇》就是顏如玉的來源,其詩寫道: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一將功成萬骨枯下一句是什麼

一將功成萬骨枯

一位將帥的戰功是靠犧牲成千上萬人的生命換來的,這句詩相信隨便一個人都知道,然而有些人甚至以為它是俗語。其實這是出自晚唐詩人曹松的《己亥歲二首》中的一首:

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曹松的這首詩描寫的是安史之亂後生靈塗炭的現實,原本戰士保家護國,征戰沙場,為自己贏取功名利祿是完全沒問題的,但這裡,作者曹松之所以批判諷刺行為,其所切入的點是封侯的動機。

古代戰爭以取首級之數計功,也就是殺得越多,受到的封賞越高,這就導致了許多人抱著“封侯”的目的,大肆進行殺戮,所謂“可憐白骨攢孤冢,盡為將軍覓戰功”,這就是當時的一個普遍現象。

兵荒馬亂帶來鐵和血的現實,生靈塗炭之下百姓流離失所、掙扎於生死線上,原本他們可能只需打柴割草就足以安穩度日了,而如今卻連這點小小的奢求都被打亂。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百姓的苦不堪言與奔著功名利祿而去的嗜殺戰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殘酷而又沉痛,‘一將’和‘萬骨’,對比令人驚心,這就是作者所想揭露和警告的殘酷現象。

前人田地後人收

這句話的格式看著是不是很熟,沒錯,還有一句大家更熟悉的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此句話出自明代胡文煥的《群音類選·清腔類·桂枝香》:“那曉得三綱五常,只知道七青八黃,圓鴨蛋裡掉槳,竹竿空長,肚裡無糧,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而在此之前,宋代的范仲淹已經創作了這類句式,在他的《書扇示門人》中,是這樣寫的:

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基本就是大白話了,道理也很實在,說的是前人留下的田地被後人接收,但教後人莫要歡喜過頭,他們之後,又還有等著接收這片田地的人呢——還頗有點套娃的意思。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詩中語言平淺,道理深厚,寓意得失總在相互間轉化,今日之得會成明日之失,就像這國家山河更替,萬事萬物總在它一定的規律中運轉。

新版三國中,漢獻帝劉協離開都城時就對司馬氏吟了這首詩,姑且不要在意怎麼漢代的人嘴裡講出了宋代的詩,這首詩用在這裡倒也貼切。雖明裡講的是農村田地,但也可指江山土地,歷來王朝就是如此,興衰更替永無停止,有時候自己嘔心瀝血一生,到頭來卻為他人做嫁衣。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所以啊,還是范仲淹看得明白,他說不要有永遠佔有土地的幻想,‘休歡喜’,莫要得失心太重,因為總有‘後人’在。此詩語言雖白,但蘊含的哲理不得不說有點深厚,所謂禍福相依,范仲淹也是在提醒眾人,要看到‘得’之後的風險。

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也是千古名句了,我們現在說到唸到這句,說的應該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稻粱謀”這一串連環排比吧。實際上,原詩裡並不是這樣的結構。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這首詩是宋真宗趙恆作的,‘狸貓換太子’的傳說就是發生在他這裡的。趙恆也是個愛好文學的皇帝,作詩水平不錯,有22首詩收錄在《全宋詩》裡,他所撰的《勵學篇》就是顏如玉的來源,其詩寫道: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Ps:強迫症表示最後一句不是“書中”格式簡直不能忍。

這首詩有著濃濃的勵志味,透過詩名就可以看出,宋真宗在此闡述的是讀書究竟有多重要。

以他的身份來說,自然不僅是在單純地說要多讀書,基於家國強盛的出發點,他勸導人們要投身學習,接受教育,只有人們接受了教育,素質提高了、才華被激發了,才能反過來投身社會,服務國家,助力國家走上富強之路。

那些只知道半句的古詩詞,前人田地後人收下句是什麼?道理很實在

當然了,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配合國策。宋代一開國,就在趙匡胤的主張下,定下了重文抑武的國策,且不說這對以後埋下了多少隱患,起碼在那時,讀書風氣是由皇帝親自帶領起來的。

宋真宗寫這首詩,也是在這種背景之下的勸學之作,誰能想到,這短短几句,成了經典名言,影響了後世學子們近千年,時至今日依舊為我們所常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