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有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 由 政邦智庫 發表于 棋牌
  • 2022-12-22
簡介沒錯,他就是洛根·波紹爾·史密斯,這位美國出生的著名英國散文家,在100多年前,用散文詩般的獨特形式,像發“微博”一樣,在《浮生瑣記》一書中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碎片

微不足道文字的含義是什麼

有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這是政邦藏書架的第153

文章

“不要告訴朋友他們社交上的錯誤,他們會改掉錯誤而絕不原諒你。”

“我愛錢;只要跟一個百萬富翁同處一室,就令我不那麼淒涼。”

“我的靈魂多麼經常光顧國家美術館,而我自身是多麼難得前往啊!”

當你看到這幾個金句的時候,我想你一定會好奇它們究竟出自誰之口。

俏皮、清醒、細膩,一個拖延症晚期的財迷形象浮現在眼前。

沒錯,他就是洛根·波紹爾·史密斯,這位美國出生的著名英國散文家,在100多年前,用散文詩般的獨特形式,像發“微博”一樣,在《浮生瑣記》一書中記錄下日常生活中的思想碎片。

白日夢、金錢、昆蟲、宇宙、浪漫故事、神遊、變老……這些都是他的主題。精神內耗,懷疑人生,時常“社死”,持續性混吃等死(奮發圖強),間歇性躊躇滿志(躺平)……我們現代年輕人每天在經歷的事,同樣也充斥著100多年前洛根的人生。

浮生若夢,日常本來就由細碎之事綴成。從青年到老年,洛根這位英語修辭大師的英式隨筆漫談,一寫就是三十年。

有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01

明明可以活成美國富豪

卻因痴迷英倫文化定居海外

如果你在網上搜索洛根波紹爾史密斯這個名字,會驚訝於他身上的多重標籤。

他在修辭上是個完美主義者,可以數日推敲一個句子,絲毫不擔心“一個勁兒地精雕細琢,到頭來什麼都摳沒了”。

他是簡·奧斯丁的頭號粉絲,稱自己為Mansfield Parker(簡·奧斯丁筆下曼斯菲爾德莊園裡的一位住客)。

他是伍爾夫小說《奧蘭多》中落魄詩人尼克·格林的原型。

他還在1919年與桂冠詩人布里吉斯共同創辦了“純粹英語學會”。

1865年,洛根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米爾維爾一個富裕的玻璃瓶製造商家庭。

洛根的父母是著名的貴格會教徒,他的一位曾祖詹姆斯·洛根,曾在北美殖民時期擔任賓夕法尼亞殖民地開拓者小威廉·潘恩的秘書,後任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席法官。

據說他身材十分高大,但頭部常常像鳥一樣前傾,所以看起來沒有實際那麼高。

“(洛根)受過哈佛教育,本來可以活成個美國富豪,卻無意接手家族生意,拿到兩萬五千美元的補償金之後跑到英國入讀牛津大學”。

出於對英倫文化的痴迷,他1891年從牛津大學畢業後便定居了下來,1913年乾脆入籍為英國公民。

“此後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英國及歐洲大陸度過,從事古典學研究,鑽研英語語言文學,追尋他心儀的簡·奧斯丁小說世界,‘把數不清的牧師女兒從封面追到封底’。”

他的親友圈陣容強大。姐夫是美國藝術史學家伯納德·貝倫森,妹夫是英國哲學家羅素。他還是英國天才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和英國著名傳記作家裡頓·斯特拉奇的姻親,美國詩人惠特曼的忘年交,文學和戲劇評論家德斯蒙德·麥卡西的至交好友。

洛根一生工於格言警句式的極短篇章,1925年出版的《詞與語》一書更令他成為當時英語正確用法的權威。

受到他影響的名人也很多,英國畫家約翰·羅素、詩人和翻譯家R。C。特里維廉、歷史學家休·特雷弗-羅珀都是他的忠實粉絲。

02

漫步倫敦街巷的頓悟重生

30年於“慢”中品出生活厚度

《浮生瑣記》中譯文由著名翻譯家朱純深教授翻譯。正如他在序言中介紹的:

原作書名是All Trivia:‘所有的瑣事’,內容是一系列極短篇散文隨筆和雋語警句。

第一部分《巷陌瑣記》(Trivia)發表於1902年,很受好評。作者當時三十七歲;近二十年之後於1921年續上一集《巷陌續記》(More Trivia);到 1931年發表《追記》(Afterthoughts)時,史密斯已經六十六歲了。

三年之後,全部內容結集於1934年問世,此時作者按中國人的說法已屆古稀之年,加進《最後的話》(Last Words)作結也就順理成章了。

整個集子前前後後,無論是鞭辟入裡的幽默,還是哀而不傷的懷舊,都以一種舉重若輕的言辭含而蓄之,既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文體追求,又歷時地記錄了作者三十多年最旺盛的人生經歷中靈光乍現的思緒見解,漫步於倫敦街頭巷尾所領略的大大小小的頓悟與重生。

在書中,你可以看到年輕人的活力與迷惘:

我也是啊,宇宙星空中的一個王子;我心中也有東西在燃燒,在閃光呢。(《星星》)

要穿過多麼漫長的歲月畫卷我依然還匆匆行走在雨中的街市呢?——中年,然後,也許是,很老的老年?(《傘下》)

令人尷尬的“社死”瞬間:

談話突然斷了——那種令人很不自在的靜默,大家坐在那兒,臉上僵著笑容,在找話頭來填充這尷尬的靜默。(《恐怖》)

可以讀到中年時的平靜與溫情:

我是否已裝備齊整……能邁步出門,再次闖蕩那危險的世界?手套?錢?香菸?火柴?都有了;我還帶有一把傘,用來抵禦那不測風雨,以及一把鑰匙,好讓我歸家有門。(《闖蕩世界》)

我按照鐘點生活;一切活動,上落進出、抽菸喝茶、看兇殺小說,全都搭配有序,與地球和太陽的運轉協調同步。我愛我的習慣遠勝過愛喜樂,那有條不紊的成規,那一小時一小時的往返交替,帶著我過了一月又一月,一季又一季。(《起居成規》)

今天早餐吃遲了,耽擱的原因是我在舒服無比的熱水中泡澡,想起了所有其他那些認真的思想家,此時此刻,倫敦上下——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都在澡盆中把時間泡掉。(《耽擱》)

還有年老後的頓悟與重生:

我無法饒恕朋友過世,我覺得他們的這些遁身把戲一點也不好玩。(《年歲與死亡》)

如果你在失去自己的閒暇,當心!你可能在失去你的靈魂。(《藝術與文學》)

別笑年輕人造作,他只不過是在一張一張臉地試著要找出自己的那一張。(《年歲與死亡》)

就在這沉思與頓悟中,幕起幕落,大半輩子走完了。

有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03

朱純深教授30餘年傾力譯成

創作與再創作年齡時段高度重合

如果說洛根·波紹爾·史密斯用三十多年來創作《浮生瑣記》已屬難得,那麼朱純深教授歷經三十餘年譯成此書,就不得不說是兩人文學與生命印跡的一段美妙結緣。

儘管從1902年本書的第一部分出版,到1997年朱教授開始動筆翻譯,這期間相隔近百年的時空。

作為三屆宋淇翻譯獎得主、《自深深處》的譯者,朱先生在譯文中盡展半生翻譯功力,恰與作者創作年齡段高度重合。

作為諾丁漢大學英文系招收的第一個來自中國的博士生,朱純深與系裡教授英國文學的老師艾倫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老師艾倫將這本“他見過的最美的英文”書帶給他時,朱純深馬上就被洛根的文字吸引:

“第一篇《幸福》馬上就在我心中勾起一種宋詞般的意境,還讓桃花源帶上了一種異國情調。

洛根是語言上的完美主義者,文字精美靈秀,文筆洗練,觀察評說淵博睿智。

朱純深又何嘗不是語言上極致精準的追求者?

光是Trivia一詞的翻譯,譯者就耗費了不少的力氣。

《浮生瑣記》原書名是All Trivia,其中單詞Trivia不光在書名中出現,在章節名中、正文中也多次出現。

這個詞在莎士比亞的《亨利六世》等經典文學作品中解作“瑣屑”“無關宏旨的細枝末節”。

根據譯者考證,Trivia源自拉丁語,原意為“三岔路口”,也是掌管著天下岔路的月神的名字:

“特麗維亞”。

此後延伸為“空闊的地方”“公共場所”等意思,Trivia的管轄權更擴大為統管街巷和道路的女神。

“於是原作中所有提及trivia的地方,便有了除‘瑣屑’之外更深厚的意涵。

為了進一步確定Trivia的精準譯法,譯者還從洛根的自傳《難忘的歲月》中尋找蛛絲馬跡。

他發現,洛根以Trivia作書名是受了格伊的影響,在格伊的詩中,Trivia譯作特里維亞(巷陌女神)。

“因此,trivia的翻譯,就平衡在‘瑣屑’‘街路’‘神靈’的三重關涉之上……譯作將其多重含義展開成‘瑣事瑣思’和‘閃現於巷陌間的特麗維亞’。

譯林版《浮生瑣記》採用雙語對照的編排方式,優美雋永的英文原文對應洗練熨帖的中文譯文,不僅描摹了多餘年前倫敦那城中街巷郊外阡陌的百景圖、眾生相,也閃耀著作者觀察內省帶來的一次次“瑣屑”的神思與感悟之光。

也許有朋友會問,這樣細碎的事情否值得這樣鄭重地記錄?

洛根在這些或諷喻或悲哀、或幽默或憤世嫉俗的文字中,宛若一位老朋友般將大半生的感悟娓娓道來,並信服地告訴我們,正是當下這些微不足道的片段,閃著奇特而微弱的光芒,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譯林出版社”。

有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浮生瑣記》

浮生瑣記

作者:洛根·波紹爾·史密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有些微不足道的片段,構成了我們生活真正的核心

出版時間:2022年8月

推薦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