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棋牌

貼牌生意能否跑贏研發創新?仁和藥業上半年淨利同比下降9.66%

  • 由 華夏時報 發表于 棋牌
  • 2022-11-28
簡介半年報顯示,目前從收入來看,仁和藥業自有產品和 OEM 貼牌產品基本各佔一半,貼牌產品以大健康相關產品為主,雖然自有產品的毛利高於貼牌產品,也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保障,但仁和藥業堅持貼牌產品是產品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互不排斥

仁和秘然堂是做什麼的

貼牌生意能否跑贏研發創新?仁和藥業上半年淨利同比下降9.66%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道

仁和藥業8月25日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公司營業總收入實現增長,健康相關產品營收比重同比增加90。71%,藥品營收比重卻同比減少8。51%,公司上半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9。66%。

從“婦炎潔”到“閃亮滴眼液”再到“優卡丹”,有了“金字招牌”後的仁和藥業成為了“貼牌王“。半年報顯示,目前從收入來看,仁和藥業自有產品和 OEM 貼牌產品基本各佔一半,貼牌產品以大健康相關產品為主,雖然自有產品的毛利高於貼牌產品,也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保障,但仁和藥業堅持貼牌產品是產品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互不排斥。

不過,五花八門的貼牌產品給仁和藥業帶來營收增加的同時,外界對其重營銷、輕研發以及貼牌產品質量和宣傳管控問題一直爭議不斷。對於上半年淨利下降的原因以及重貼牌的質疑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多次聯絡採訪仁和藥業董秘辦,截至發稿,對方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淨利再次下滑

仁和藥業的前身是九江化纖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在深交所主機板上市,2006年透過重大資產重組,躋身醫藥企業的一員,透過大規模投放廣告,簽下多位明星代言,讓仁和藥業的 “優卡丹”“婦炎潔”等明星產品幾乎家喻戶曉。

目前仁和藥業主營業務是生產、銷售中西藥、原料藥及健康相關產品,公司主營產品包括仁和可立克、優卡丹系列、婦炎潔系列、大活絡膠囊、閃亮滴眼液、清火膠囊、正胃膠囊等,涵蓋藥品、大健康產品、OEM 代工業務。

隨著製藥企業暴利時代逐漸走向衰落,仁和藥業也受到了衝擊。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仁和藥業在2020年之前的五年間營收實現逐年增長,收入水平均保持著4%-40%的增長,2020年則出現下滑,收入減少10。37%。

仁和藥業成為較早開始嘗試收購和轉型的那一批藥企。wind資料顯示:自2009年開始,仁和藥業相繼收購了江西製藥、樟樹製藥、藥都藥業、元生堂、隆安堂、中盛藥業、禹欣藥業等10多家藥企,合計耗資約為20億元。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及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刺激了中國衛生消費需求,進而驅動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建設“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明確指出:計劃到 2020 年,中國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大健康產業總規模超過 8 萬億元,在 2030 年達 16 萬億元人民幣。

基於此,仁和藥業在2021年做出推動傳統OTC板塊與創新大健康板塊雙輪驅動的重要舉措。當年7月,仁和藥業斥資7億多元一舉收購了7家大健康類公司,加上江西仁和康健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西伊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仁和藥業大健康產品業務板塊一共有六家商業公司、三家工業公司,產品種類涉及功效性化妝品、護膚護髮用品、洗滌用品;母嬰用品;保健食品、飲料;醫療器械、保健器材;保健品、中藥飲片等。

2021年年報顯示,仁和藥業實現了業績增長,營收為49。36億元,同比增長15。3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6。65億元,同比增長14。62%。但是在2022年上半年,仁和藥業淨利出現了下滑,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25。61億元,同比增長6。60%;歸母淨利潤3。00億元,同比下降9。66%;扣非淨利潤2。77億元,同比下降14。35%。

具體來看,仁和藥業在今年第二季度已經出現了業績下降的態勢,實現營業總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5。51%,環比下降4。70%;歸母淨利潤1。44億元,同比下降19。55%,環比下降7。34%;扣非淨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24。51%,環比下降5。3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仁和藥業全資控股子公司江西銅鼓仁和製藥有限公司因涉嫌透過篡改、偽造監測資料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汙染物,被監管部門處以行政處罰罰款13萬元。

這並非是仁和藥業子公司首次出現因環保問題被罰的事件。2021年半年報顯示,由仁和藥業持股54。91%的江西製藥,因排放的廢水中總氮超標,被相關監管部門罰款20。1萬元。

重貼牌輕研發

男性保健品、減肥藥、輪椅等五花八門的OEM貼牌產品,在為仁和藥業挖掘品牌價值、增加營收的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業內人士表示,2010年以來,仁和藥業就看不到新的“重磅產品”了,反而是圍繞貼牌產品質量、誇大宣傳等爭議不斷。

半年報中稱,仁和藥業有中藥、化藥、保健食品等過千個產品批文,從產品生產公司來區分,公司產品分為自有產品和 OEM 貼牌產品。公司自有產品是發展根本,OEM 貼牌產品是有益補充。

目前從收入來看,仁和藥業自有產品和 OEM 貼牌產品基本各佔一半,但毛利方面,自有產品的毛利高於貼牌產品,公司深知自有產品是未來業績的保障,也是發展根本,但貼牌產品是公司產品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互不排斥。

仁和藥業在半年報中強調,公司非常重視對於 OEM 貼牌產品的管理工作,所有與公司合作的合作伙伴,必須是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的合法經營主體,不存在與無資質公司進行合作的情況。

與對營銷和貼牌的重視相比,仁和藥業近幾年的研發投入佔比相形見絀。2017年-2021年,仁和藥業的研發費用依次為2342萬元、3108萬元、3804萬元、3979萬元、5214萬元,佔報告期內總營收比重均不足1%。

而近幾年,仁和藥業包含廣告營銷在內的銷售費佔總營收比例皆超過了10%,最高的2009年更是達到了41%。仁和藥業解釋稱,銷售費用增加系本期開拓新產品,致使營銷費用和廣告費用增加所致。但此後,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並沒有出現明顯下降,2021年年報顯示,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高達5。96億,同比增長2。94%,這一數字已經接近仁和藥業2021全年的歸母淨利潤6。65億元。

2022年上半年,仁和藥業的銷售費用是2。93億元,在已經同比去年減少8。03%的情況下,仍數倍高於同期的研發投入2902。66萬元。

“熱衷於貼牌的本質是重營銷、輕研發”醫藥產業戰略顧問周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貼牌業務一旦出現質量管控不利、誇大宣傳等問題,會透支企業的品牌價值,事實上已經有一些老牌中藥企業因熱衷貼牌而反受其害的前車之鑑。

見習編輯:顏源 主編:陳巖鵬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