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丁仲禮:碳中和過程將是涉及廣泛領域的大變革

  •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18
簡介丁仲禮說,這輪“大轉型”需要在能源結構、能源消費、人為固碳“三端發力”,所需資金將會是天文數字,絕不可能依靠政府財政補貼得以滿足,必須堅持市場導向,鼓勵競爭,穩步推進

涉及廣泛是什麼意思

本報訊 (首席記者 許琦敏)昨天,在中國科學院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丁仲禮作了題為《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的專題報告,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學部近期圍繞碳中和問題所佈局的諮詢專案進展情況。

當前,世界各國碳排放處於不同階段,大體可分為下降期、平臺期、上升期和尚未啟動期四個型別。歐盟部分成員國率先承諾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我國也於2020年9月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針對碳中和問題中的科技需求,中國科學院學部設立重大諮詢專案“中國‘碳中和’框架路線圖研究”,目標是設計初步路線圖,同時在如何落實路線圖上,提出操作層面的建議。

丁仲禮在報告中指出,碳中和看似很複雜,但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三端發力”的體系:

第一端是能源供應端,儘可能用非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發電、制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或能源供應系統”;

第二端是能源消費端,力爭在居民生活、交通、工業、農業、建築等絕大多數領域中,實現電力、氫能、地熱、太陽能等非碳能源對化石能源消費的替代;

第三端是人為固碳端,透過生態建設、土壤固碳、碳捕集封存等組合工程去除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

簡言之,就是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實現“減碳、固碳”,逐步達到碳中和。

丁仲禮表示,碳中和過程既是挑戰又是機遇,將會是經濟社會的大轉型,是一場涉及廣泛領域的大變革。“技術為王”將在此程序中得到充分體現。

丁仲禮說,這輪“大轉型”需要在能源結構、能源消費、人為固碳“三端發力”,所需資金將會是天文數字,絕不可能依靠政府財政補貼得以滿足,必須堅持市場導向,鼓勵競爭,穩步推進。政府的財政資金應主要投入在技術研發、產業示範上,力爭使我國技術和產業的迭代進步快於他國。丁仲禮還建議,評價國家、區域、行業、企業甚至家庭的碳中和程度,需從收、支兩端計量,國家應儘早建立系統的監測、計算、報告、檢核的標準體系,以期針對我國的碳收支狀況,保證話語權在我。

什麼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人為排放量(化石燃料利用和土地利用)被人為作用(木材蓄積量、土壤有機碳、工程封存等)和自然過程(海洋吸收、侵蝕-沉積過程的碳埋藏、鹼性土壤的固碳等)所吸收,即淨零排放。

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為401億噸二氧化碳,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變化產生。這些排放量最終被陸地碳匯吸收31%,被海洋碳匯吸收23%,剩餘的46%滯留於大氣中。碳中和就是要想辦法把原本將會滯留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減下來或吸收掉。

本文來源:文匯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