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投資界的“魚與熊掌”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避開理財“障眼法”?

  • 由 招商銀行App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10
簡介與此相對的是,超過無風險利率的收益都是有風險的,收益率較高的債券(除國債外)、股票、基金、信託、期貨等金融資產,投資風險各有差異

銀有幾畫筆順怎麼寫

投資界的“魚與熊掌”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避開理財“障眼法”?

中國有個成語叫做“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意思是有兩種事物不可能同時得到。

投資界的“魚與熊掌”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避開理財“障眼法”?

放在投資界,“魚”與“熊掌”指的就是“高收益”和“低風險”,因為“高收益”就等同於“高風險”。

一、不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高風險

投資總是收益與風險並存,收益越高的理財產品,風險往往也越高。

那麼,投資風險是什麼?是對於投資結果的不確定性,如果一項投資的風險很高,那麼投資者有可能獲得很高收益,也有可能出現較大虧損。

為了吸引資金,高風險的專案確實需要提供獲得更高收益的可能性,但並不表示預期收益必須實現。

正如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經提醒過廣大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達到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就是告誡投資者要正確認知投資收益的合理性。

舉個例子,前幾年陷入“跑路”風波的P2P產品就是利用了普通投資者對合理收益率的錯誤認知。不合規的P2P平臺往往向投資者承諾10%甚至更高的預期收益率,投資者往往被表面的保證和承諾迷惑,沒有深入思考收益的合理性,直到P2P平臺接二連三地“跑路”才意識到高收益背後所蘊藏的高風險。

因此,在我們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要結合自身風險偏好進行合理投資,不能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視高風險。

二、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

投資界的“魚與熊掌”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避開理財“障眼法”?

在各種理財產品的“障眼法”之中,有一類理財產品是最吸引人、同時也是造成投資者損失最多的,那就是——“保本高收益”。

所謂“保本”,就是不用承擔任何風險。

誰不想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同時去追求確定性高的高收益呢?

但是在健康的金融市場中,並不存在“保本高收益”的產品。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22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透露,截至2021年末,理財存量整改基本完成,具有剛兌性質的保本理財清零。這也就意味著,市場上再無剛兌理財產品。

資管新規落地後,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具有確定兌付義務且兌付風險相對較低(最為接近無風險)金融產品有且只有三類:

一是50萬元以內的銀行存款

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第5條,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如果在單一銀行存款加利息不超過50萬是可以全額兌付的,因為銀行有存款保險為他們背書。

而高於50萬的存款,建議大家還是配置在不同的銀行比較穩妥。

二是國債

國債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的債券,信用等級非常高,其中3年期、5年期國債收益率基本是市場上無風險收益的風向標。

這裡還要強調一句,國家的信用也是分等級的,並不是所有國債都接近無風險,當年的“歐債危機”就是歐洲國家債臺高築無法及時償還所導致。

而我國的國家信用評級非常高,因此國債風險相對較小。

三是人壽保單(如年金險)

人壽保單是以人的健康和壽命作為標的的合同,合同的約定兌付金額就是我們說的保額。

比如重疾險的保額、終身壽險的保額、年金險合同中的生存金,這些約定的金額,根據《保險法》第92條的規定,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繼續保障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投資界的“魚與熊掌”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避開理財“障眼法”?

換句話說,

只有上述三種產品最接近無風險,而這幾種產品的收益一般都不高,活期以及短期存款利率甚至可能跑不贏通脹

;與此相對的是,超過無風險利率的收益都是有風險的,收益率較高的債券(除國債外)、股票、基金、信託、期貨等金融資產,投資風險各有差異。

最後請大家務必牢記這四句話:

保本就不可能有高收益

高收益一定有高風險

看到“保本高收益”

就可以理解為金融詐騙

投資界的“魚與熊掌”到底是什麼?如何正確避開理財“障眼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