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重慶榮昌:特色文化小鎮裡的古韻新風

  • 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21
簡介近日,記者漫步在榮昌兩個著名的特色文化小鎮——夏布小鎮和安陶小鎮,感受到的是非遺文化延續千年的接力傳承和創新發展中勃發出濃濃的古韻新風

榮昌夏布小鎮可以擺攤嗎

重慶榮昌:特色文化小鎮裡的古韻新風

圖為市民參觀榮昌陶製品。周毅攝

中新網重慶11月27日電 題:重慶榮昌:特色文化小鎮裡的古韻新風

中新網記者 韓璐

“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3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了重慶榮昌的“文化魂”。近日,記者漫步在榮昌兩個著名的特色文化小鎮——夏布小鎮和安陶小鎮,感受到的是非遺文化延續千年的接力傳承和創新發展中勃發出濃濃的古韻新風。

在被稱為“中國夏布之鄉”重慶榮昌的夏布小鎮,有一座中國夏布博物館。該博物館是首個國家級以夏布為主題的博物館。夏布博物館佔地100餘畝,其主體建築由24棟仿明清風貌的四合院組合而成。

“夏布博物館以展示夏布織造技術為主線,在注重對傳統文化保護、展示的同時,致力於向人們介紹榮昌夏布的歷史與文化。”夏布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博物館前廳兩側用層層麻線編製成“中國夏布”的主題。兩側經紗內,放置的是紡織夏布的高機和矮機,高機靠手拉動織布機織布,而矮機則靠“飛梭”穿梭在經緯線之間織布。

重慶榮昌:特色文化小鎮裡的古韻新風

圖為織好的夏布。周毅 攝

夏布博物館除了介紹夏布生產工藝、展示夏布製作工具、實物之外,還有對夏布製作工藝流程的場景還原,如打麻、刮青、績紗、上漿、紡麻等。

據介紹,夏布製作流程按時段及成品分為三大階段、十二道工序,完成一匹夏布的全部製作需要耗費70多個工時。

苧麻是夏布製作的主要原材料。苧麻是我國特有的用作紡織的農作物,我國的苧麻產量約佔全球苧麻產量的90%以上,因此,苧麻也稱“中國草”。榮昌盤龍、龍集鎮發展苧麻種植基地3000多畝,年產量達到1200多噸。

據史料記載,榮昌夏布在清代以前是稀罕物,主要用作“貢品”,上貢朝廷。直到清康熙後期,才形成商品生產,並遠銷海內外,尤其是朝鮮、日本等地。

近年來,榮昌夏布每年出口穩定在1億美元左右。韓國、日本是主要出口目的地,越南、阿聯酋、新加坡等新市場也在相繼拓展,產品主要包括苧麻布、大麻布、機紡苧麻布、棉麻混紡製品等坯布。夏布韓服、工藝品、創意產品等新產品也相繼出口到國外。

在距離夏布小鎮約20公里的安陶小鎮,則讓早在100多年前就銷售到東南亞地區榮昌陶器傳承千年的工藝在這裡延續。

榮昌是中國命名的三大陶都之一。榮昌陶器和江蘇宜興紫砂陶、雲南建水陶、廣西欽州坭興陶一起合稱為中國四大名陶。而榮昌陶器原產地就在安陶小鎮所在的安富街道。

安陶小鎮位於榮昌安富街道陶都大道,是一座集中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的重要平臺,也擁有全國唯一一家“榮昌陶”專業性博物館。

走進安陶小鎮,陶文化的濃厚氣息撲面而來,隨處可見各種陶元素融入到小鎮的一景一物中:碩大的泡菜陶罐聳立在安陶小鎮景區前,半邊形狀的陶罐燈飾裝扮街頭,形色各異的陶藝店分佈大街小巷……

在榮昌陶博物館記者看到,館內設有榮昌陶歷史文物、生產場景模擬、陶器發展簡史、陶藝精品展示主題展廳。收藏有近一萬件自漢代以來的“榮昌陶”文物和現當代精品,其中常年展出一千餘件,真實全面地反映其技藝傳承和發展成果。

步入館內,榮昌陶博物館館長劉守琪向記者回溯起榮昌陶博物館的歷史:榮昌陶興起於漢代,興盛於唐宋,明清時期聞名於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榮昌陶的工藝特點是有區別的——宋元時期盛行孔雀藍釉(天目釉),屬於傳統工藝,造型上主要以人物和動物為主,形象生動優美,裝飾紋樣主要是卷草紋,這與當時文人畫的盛行是密切聯絡的,這也是榮昌陶一直流傳至今的特點。

明清時期盛行刻花和色釉,在陶器上出現大量的纏枝紋,這和當時花鳥畫的流行是有很大的聯絡的。從清嘉慶時開始逐步發展到清咸豐時的“泥精”,屬細陶類,釉質瑩潤,再逐步發展到光緒時的刻花、色釉及民國時的釉下彩。

在器型方面,榮昌陶的始祖器物中也有著北方陶器的形體,但時代變遷,後來逐漸發展到主要體現為“柳、卵、直、脹”的特點,與北方陶器的粗、大、厚、重的風格迥然不同。

榮昌陶器製作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榮昌陶四美”將其天生麗質的原材料託舉而出:

一是造型之美,“柳、卵、直、脹”。精美的泡菜壇、茶壺、瓶、缽、罐等佳作,無不體現著這四個字的特點。

二是燒製之美。製作時講究技法,坯體薄,是以有“薄如紙”之說。

三是雕刻之美。盛行雕刻和色釉裝飾,其中雕刻講究精準、細膩的雕刻技法。

四是釉色之美。硃砂釉、西綠釉、黑釉、黃釉最具安陶特色,金砂釉、鈞釉等全國罕見,更兼燒製時溫度起伏,產生“窯變”,釉色又有了意想不到的萬千變化。

但記者也瞭解到,以上傳統工藝正在流失。由於歷史和技術原因,包括金砂釉、均釉等傳統制釉技術和工藝沒有得到有效傳承,目前已經很難配製和燒製出以前的很多釉色。傳統的一些陶器,如蒸汽鍋、倒形壺等,其製作技藝正在流失或消失。

榮昌陶文化創意產業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透過重新審視,挖掘品牌價值,陶瓷產業逐漸發展。目前榮昌與高等院校、職業學校“聯姻”,邀請國內外陶藝專家“會診”,招商引資引進“大腕”入駐……在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榮昌也加大對傳統陶藝技術的保護力度,設立了專項保護開發基金,用於產業創新、傳承人及傳習活動經費補助、資料搶救整理及出版等。

“榮昌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既是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重要的經濟來源。”劉守琪說,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不能束之高閣,讓“非遺”迴歸生活,才能實現活態傳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