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勇於敢則會走上死路,勇於不敢才能活命

  • 由 丁小悟典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17
簡介老子說:“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什麼笑什麼非的成語

“勇敢”一詞,在人們的心目中是一個褒義詞,一個勇敢的人必定受到人們的敬仰。但是卻不這樣認為,他把勇敢分了兩種情況,結果也是大相徑庭,一種可以讓人死,一種可以讓人活。

老子說: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老子把

“勇敢”分開來講,“勇”

都有勇敢之義,

區別在於

偏向於

勇氣、

實力

側重於

膽量,

就是膽大。

是中性的東西,既可用於正途,也可用於邪

是用於正途還是邪路,關於在於敢與不敢。

勇於敢則會走上死路,勇於不敢才能活命

“勇於敢”

,什麼都敢去做,往往

膽大妄為,

無所顧忌,這樣的勇敢是一種

盲目的勇敢和衝動,

結果就

老子所說的

“殺”,就是死路。

無任何顧忌時,就會招來滅頂之災。

“勇於不敢”,

勇敢但有所畏懼

,不逞強

鬥狠,必然

慎重行事

審時度勢,理智

思考和判斷

所遇到的各種情況

然後採取行動

這樣才能減少危險,

保全

,也就是老子所說的

“活”

孔子的學生子路是一個有勇力、懂軍事的人,孔子讓學生們發言時,他總是第一個搶著說話,談

最多的是如何勇敢、打仗

,做事也愛衝動,孔子經常敲打他。

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讓孔子帶兵打仗,他會帶哪個學生去?其實,子路的用意什麼明確,孔子肯定會帶他去。孔子卻說

“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論語述而》)

孔子認為,赤手空拳打老虎,不靠船隻過黃河,

不知死活地去冒險,他是不會與這樣的人一起去冒險的

。相反,要遇到事情要有所畏懼,才會認真謀劃,這樣的人做事才能

功。

孔子所說

臨事而懼

”,與老子所說的“勇而不敢”,二者意思是一樣的。

勇於敢則會走上死路,勇於不敢才能活命

孔子

教育子路:

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

”(《論語·陽貨》)如果一個人只有勇敢,不學習就不能明辨是非,

做事缺乏理智,

有勇無謀是蠻幹,就會闖禍,引起禍亂。

子路雖然虛心聽教,但是魯莽的行事風格一直沒能改變,孔子預言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論語先進》)

他認為

像子路這樣行事,將來會不得善終。

果然

子路死於衛國內亂,被砍成肉泥。

老子在《道德經》

42

警告人們:

“強梁者不得其死

逞強好勝的人,不能善終,說的就是子路這樣的人,孔子對子路的預言與老子不謀而合。

勇敢和魯莽只有一步之遙

應該是理性的,

遇事權衡利弊之後做事正確的判斷,然後現迅速出擊才是勇敢;遇事不冷靜,

一時衝動

而為

,這絕非是勇敢,

是莽撞罷了。

子路莽撞地介入了衛國的內亂,結果遭遇殺身之禍,就是

“勇於敢而殺”。

韓信

年少時曾經

胯下之辱,

他甘願受辱

不是因為缺乏勇氣,而是

主動退讓以保全自己,使

自己

將來有機會實現遠大的

抱負。如果

剋制不住

與混混們對打,

他的

難保,也就沒有後來赫赫有名的

韓信。

許多時候,謹慎和怯弱看上去很相像,那些做事

謹慎小心的人

,看

起來好像

不勇敢,恰恰是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韓信不爭一時之勝,甘受胯下之辱,

成就功名,就

“勇於不敢則活”。

老子接著說:

此兩者

或利或害。

”“

勇敢

勇於不敢

這兩種情況

有時有利,有時有害

勇於敢則會走上死路,勇於不敢才能活命

老子實告訴我們,

勇敢

有兩種:一

種是

“勇於敢”,

逞強好勝到無所不敢,

不計後果地

敢作敢為,

肆無忌憚

而招來

殺身之禍

另一種是

“勇於不敢”,

勇敢而不胡亂作為,

自我剋制,因

小心謹慎

而避免

災難。

兩相對比,誰利誰害,不言自明,

“勇於敢”

者害人害己,

“勇於不敢”者

利己利人。

範應元

解釋得好:

強梁者勇於敢而好爭,則因以殺身。柔弱者勇於不敢而不爭,則因以活身。世俗之人但知趨利避害,而鮮知利之為害也。

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一些人往往只看到了利而忽視了害,或者只想得到利而對害視而不見,為了利而

恣意妄為

,胡作非為,結果導致禍害的發生。

真正的勇敢

是做人做事

有原則有底線

,要

敢為而又有所不敢為,該勇敢的

時候就要

勇敢去做

,而

違反

原則的事就不能

老子告誡我們,走活路還是走死路,關鍵還是看個人的選擇: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