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忽聞叛亂已平,五十二歲的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縱酒

  • 由 詩詞觀天下 發表于 籃球
  • 2022-09-08
簡介如今傳來好訊息,表示著詩人可以毫無顧忌地收拾行李回家鄉,可想而知詩人有多高興,以至於“涕淚滿衣裳”

春望描寫的是什麼戰爭

杜甫出生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所以後人也常常將杜甫稱為憂慮的詩人。看見了大唐的繁榮局面,這對於他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但要親眼看著它逐漸走向衰敗,卻是他最大的不幸。但凡見過盛唐之景的人,都不忍心看著它就這樣衰敗,但歷史的腳步從來都不由人的意識而改變。作為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國家的前途,百姓的疾苦,常常出現正在杜甫的詩中,每每讀子美的詩,總能感受到他對國家現狀的無力。杜甫早年有過一段歡樂的漫遊生活,那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無拘無束的時光,也是在這一段時期,他對民間百姓的生活看得更加清楚,漫遊結束後,他便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即便是才華橫溢,滿心抱負,子美還是在長安城中輾轉了十年,也沒能將自己一腔抱負實現,大半生便這樣過去了。

忽聞叛亂已平,五十二歲的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縱酒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在戰亂中顛沛流離,一時被重用,一時又被貶,戰亂不僅是唐王朝動盪不安,也使得杜甫漂泊不定。“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它使得唐王朝的人口銳減,國力也一再下跌。“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這首《春望》便是“安史之亂”時寫下的,真切的描寫了社會的動盪對唐王朝,對人民造成的影響,也表達了子美的愛國之情。

忽聞叛亂已平,五十二歲的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縱酒

公元762年冬,唐軍終於打了一個大勝仗,到次年春初,“安史之亂”完全的被平息了,這場戰爭整整持續了八年,到戰爭結束的時候,杜甫已經有五十二歲了。叛亂已經被平息的訊息傳到杜甫耳中,他欣喜若狂,寫下了一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劍外忽然傳來薊北已經被收復的訊息,我聽到時,涕淚沾滿了我的衣裳。詩歌開篇的氣勢迅猛,表現出了這個好訊息的突然,多年的漂泊,詩人早已想過,也許此生都不能再回故鄉了。如今傳來好訊息,表示著詩人可以毫無顧忌地收拾行李回家鄉,可想而知詩人有多高興,以至於“涕淚滿衣裳”。

忽聞叛亂已平,五十二歲的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縱酒

這眼淚不只是因為能夠回家而掉落,詩人想到了那些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如今也送了一口氣,想到這裡,便留下了眼淚。“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回頭看看妻子,那裡還有憂傷的情緒,胡亂的將詩書收拾一番,不覺欣喜若狂。第二聯描寫的是欣喜的高峰,看向妻子和收拾詩書,是詩人兩個連續的動作。當詩人感到悲喜交加的時候,自然而然地想起跟著自己漂泊受苦的妻兒,於是轉頭看向家人,想要說些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其實哪裡還用得著說什麼呢?勝利的訊息一傳來,籠罩全家人的愁雲也已經不見了。

忽聞叛亂已平,五十二歲的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縱酒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喜悅之情進一步深入,這樣的快樂從詩人的生活細節上洩露了出來。“白日”是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這樣的日子裡縱酒放歌,是喜悅的表現。“青春”是春天的景物,“安史之亂”結束時,正好是春天剛剛來臨的時候,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一同“作伴還鄉”。

忽聞叛亂已平,五十二歲的杜甫欣喜若狂,白日放歌縱酒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從巴峽穿過巫峽,過了襄陽之後直奔洛陽,就到家了。這最後一句,是詩人的想象,身在梓州,回家的路又怎麼像這三言兩語一般容易,詩人卻彷彿頃刻間回到了家鄉,這也表示,詩人的欣喜隨著詩的尾聲達到了高潮。原本對回家已經不報希望了,可突然間知道能夠回故鄉,人還未動身,心已經跨過千山萬水,回到了故鄉,這也許就是歸心似箭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