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那個身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 由 且聽歲月 發表于 籃球
  • 2021-06-11
簡介高宗顯慶四年(659年),高宗聽信許敬宗讒言,誤信長孫參與謀反案,流放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至最後自縊而死

身居是什麼意思

作為唐初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他曾經參與發動“玄武門之變”,幫助李世民奪取權位,被封為趙國公,一時風頭無兩;又在高宗時,奉命主編《唐律疏議》,堪稱法制史上的典範之作,對後世影響頗深。高宗顯慶四年(659年),高宗聽信許敬宗讒言,誤信長孫參與謀反案,流放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至最後自縊而死。

那個身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他,最後是怎麼死的?

網上有人評價長孫無忌,說在忠於大唐和忠於李世民之間,他更傾向於後者。開啟浩瀚的歷史煙雲,你會發現這個評價的由來,算得上是真實而生動的。長孫無忌與李世民兩個人,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至交發小;放在當時的環境來說,算是李世民未成名之前的布衣之交。他的一生,曾侍奉三朝皇帝,身居宰相之高位。更以過人之文才與謀略,成為大唐初期時有名的政治家之一。

相比起其他凌煙閣上的功臣,他與李世民的關係,因為家族姻親的血脈關係,自然更要親近得多。這種情況下,他的身份必然是多元的。一方面,他是皇帝的發小好友,又是皇帝的大舅哥,還是大唐位高權重的肱骨之臣,這使得他與李世民之間的君臣之情,顯得更為親切。太宗皇帝對於這樣一個自幼一起長大,且在國家治理工作上,能夠給與最大化幫助的大舅哥,自然是另眼相看,信任有加。太宗皇帝曾作《威鳳賦》,追憶自己建立霸業之艱辛,也表達了他對於像長孫無忌這樣的大臣的佐命之功。

太宗死後,他位列高宗的顧命大臣之一,更是太子太師。由此進入到另一場權力的鬥爭中來。高宗想廢王立武,一直在尋找機會,猶豫如何順理成章。他召見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將自己試圖廢掉王皇后,另冊封武昭儀為皇后之事,和盤托出。沒想到,長孫無忌與褚遂良都認為這與禮制不合,直言勸諫之詞。由此一來,使得高宗和武則天都對其心生不滿,頗有微詞。

至於後面的許敬宗藉故誣陷長孫無忌參與謀反之事,想必是有人在背後煽風點火,才使得這股肱之臣,忠良之士,在耿直爽快,秉性淳厚的性格面前,吃了大虧。他認為,一朝皇后之冊立,事關國運之興衰,豈能隨意而為之呢?

正因為他的耿直性格,已經觸及到武后等人的根本利益,所以在被許敬宗向皇帝進讒說其參與太子洗馬官與監察御史李巢結黨營私後,高宗雖不相信,但也未曾親自過問。到最後,被許扣上“王莽、司馬懿之流”的帽子,流放黔州。更可惡的是,許敬宗夥同吏部尚書李義府派遣大理正袁公瑜,前去長孫無忌的流放地,重新審問此案,並逼迫其自縊而死,籍沒其家(財產予以沒收,女眷送入奚官署為奴,臉上打上印記)。

這樣一位功大於國,受盡太宗賞識,可以出入其臥榻之側的人,卻在後繼者高宗時,會死非其罪,不免讓人心痛之餘,又感嘆世事真是多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