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茅臺“頭三杯酒”規矩咋來的?

  • 由 茅臺鎮張素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9
簡介儒家思想長期主導中國傳統社會,因此它倡導的“三爵之禮”,自然成為國人的飲酒文化,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喝酒規矩在河南等地至今存在的原因

三盅酒有幾兩

茅臺“頭三杯酒”規矩咋來的?

只要上過河南人的酒桌,想必都知 道這個規矩:在大家互相敬酒之前,先喝頭三杯酒。貴州茅臺鎮也有類似的喝酒規矩,而且與一衣帶水的瀘州、宜賓迥異,算得上是個特例。

在茅臺,這頭三杯酒往往是主人領頭,但不像河南那樣,在菜上齊之前就空著肚子喝。而是菜都差不多了,大家先動筷子,喝口湯,暖暖胃後,主人提議,道明主旨,喝一杯開席酒,然後吃菜的時間,再穿插性地喝兩杯。

喝完這頭三杯酒之後,人們才真正進入酒局,輪到主陪、副陪等挨個敬客人,然後客人再挨個回敬主人。主客互敬,盡歡而散。

河南、茅臺人文地理、風土人情迥異,為啥都要在互相敬酒之前喝三杯呢?

茅臺“頭三杯酒”規矩咋來的?

有人說,喝頭三杯酒來源於古代的科舉考試:文人飲三盅進三場連中三元,想必是有臨別飲酒送行與祝福高中之意。但是,這種喝法的適應人群或可傳播性,似乎受到侷限。

因此有觀點認為,這“頭三杯酒”源於古人的“三爵之禮”。秦漢時期的儒家禮儀經典著作《禮記》記載:“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

就是說,正人君子飲酒,三爵而止,飲過三爵,就該自覺放下杯子,退出酒筵。所謂三爵,指的是適量。儒家倡導文明飲酒、適量飲酒,所以酒桌上喝酒時,大家喝夠三爵,微醺而止。

儒家思想長期主導中國傳統社會,因此它倡導的“三爵之禮”,自然成為國人的飲酒文化,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喝酒規矩在河南等地至今存在的原因。

從中原一帶來看,這種說法倒也有理。畢竟河南是中華美酒誕生地,也是中國酒文化的發祥地。對歷史上一度蠻荒的貴州茅臺鎮而言,恐怕就有些牽強了。

茅臺“頭三杯酒”規矩咋來的?

在茅臺河谷,按照那些拉過船的老人們的說法,也頗有說服力:那年頭,大家都沒酒喝啊。有酒,就要先給客人喝,要讓客人多喝,喝滿意啊!

鄉土社會才是真實的中國。這就如同“夫妻肺片”原初的含義是“廢片”一樣。就在不久以前,大多數中國人一年也喝不上一次酒,好不容易買到一點酒,自然要讓客人先喝,以表達敬意。所以,這個說法不失為一種合理解釋。

那為啥與茅臺毗鄰的瀘州卻沒有這樣的習俗呢?還一種說法:茅臺人喝慣了醬香酒,但對外地人來說,醬香的味道入口卻有些酸澀。朋友到來,雖有好酒,上桌卻不受歡迎。怎麼辦呢?

於是,主人提議先喝頭三杯。開席喝湯吃菜,溫情預熱;第一杯,自然不便撥了主人面子,勉強喝下;第二杯,酸澀中有餘味;第三杯,醇厚幽雅,豐滿悠長……三杯過後,對醬香美酒的舌尖刺激,已覺回味無窮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