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 由 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7
簡介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怎樣靜坐,有一本書叫《因是子靜坐法》裡面詳細地介紹了靜坐的方法和一些細節,相信讀了這本書堅持做下去,在靜心方面會對自己有很大的提升

願這個字要注意什麼

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吃飯的時候不是在看著手機,就是在考慮放不下的事情該怎麼處理才好。晚上睡覺的時候不也是同樣的情形嗎?來來回回,輾轉反側,最後手機砸到了臉上都沒有 知覺,在半夢半醒之間昏昏欲睡,造成的結果就是第二天睡不醒,不想起床。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這些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想讓自己能夠靜心做一件事。吃飯的時候能吃到飯菜本身的味道,睡覺的時候能安然入睡,第二天精神奕奕地起個大早。我想靜靜,可是那些雜念猶如吐著信子的毒蛇不斷侵擾我的內心。

雜念來源於自己對環境的所t產生的想法,這些想法影響了當下正在做的事。比如你正在讀書,突然聞到一股香味,接著看到一位身著短裙的長髮女生飄然而過,一瞬間你們四目相對,更湊巧的是她剛好臉上還帶著笑。

一瞬間你的注意力被吸引了,書中的情節再也不能牽動你的心,你的腦海裡意識裡全是那雙白皙的腿,那臉上莞爾的笑,那撲鼻的香味,那四目相對時心中的浮動。

一般情況下有這樣的意識屬實正常,人走了心收回來就行。怕就怕自己所期望的得不到滿足,一直在腦海裡魂牽夢繞,影響了當下正在做的讀書,就形成了雜念。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人有七情六慾,有雜念很正常,控制好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方法也比較簡單,大概分為兩個方面:

1,靜中靜。

藉助安靜的環境讓自己融入在環境之中,靜下心來。通常選用的方法就是靜坐,靜坐的時間可以根據自身的時間安排,一般建議最少在半個小時以上,有條件的建議兩個小時。

繼續上面的例子,讀出的時候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知道自己正值青春旺盛期,就避免去一些容易讓人分身遐想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圖書館都要寫著大大的靜字,讓環境保持安靜,心思也更容易靜下來,專一下來。

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該怎樣靜坐,有一本書叫

《因是子靜坐法》裡面詳細地介紹了靜坐的方法和一些細節,相信讀了這本書堅持做下去,在靜心方面會對自己有很大的提升。

其實環境的安靜只是一方面,而且這樣的環境侷限性特別大。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吵雜的環境裡。如果在嘈雜的環境裡能夠保持內心的安靜,做起事情來更容易事半功倍。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2,動中靜。

回想一下當專心致志地在工作的時候,在學習的時候,在運動的時候,我們的內心其實也是一種“靜”的狀態,這就是動中靜,能進入到忘我的境界裡,這就是專心。在嘈雜的環境中能夠保持專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靜心的另一個方法。

為什麼要靜,關於靜的重要性,諸葛亮的《誡子書》短短几句話就提出了三個“靜”字,可見這樣一個擁有絕頂智慧的人對這個字看得多麼重要。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不光是幾乎完美存在被稱為“妖人”的諸葛亮,禪宗也講究“靜”字,道家,儒家也都對這個字推崇有加。

儒家強調以靜來反思自己,通常作為內省,達到克己的境界。道家以靜來達到忘我的狀態,和大自然一體,渾然天成。釋家則以靜來去除自己的執念,達到無我的境界。

我們只是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都達不到那樣的境界,但讓自己內心安靜一些,能夠定住自己,吃法的時候就吃飯,睡覺的時候就睡覺,那也是一種很好的修行。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對於靜可能我們大部分人並沒有那麼多想法,就只是簡單地想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對當前所做的事心無旁騖地做下去,能偶減少一些雜念的困擾,讓自己的效率提高。

結合現實中大部分人的訴求我們就從上邊兩個方向入手。首先來說靜中靜,這個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想要找一處安靜的環境會比之前要困難得多。

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周圍存在了很多之前沒有的誘惑。就拿手機來說,本來它是幫我們和其他人更方便聯絡的,最初的作用就是簡單的人際交往。

現在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簡單的概念,讓手機開始越來越以“人性化”開始滿足人們需求的時候,就要明白“人性化”中的人性不只是有美好,人性本就是複雜的,也正是符合了人性,所以越來越離不開,那麼簡單的生活就很難存在了。

生活不再那麼簡單的時候,心裡預期就產生了變化,雜念就產生了。這也是目前很多人知道靜心很重要,可是做不到的一個客觀原因。我不能阻止一個噴著香水的長髮短裙女生從我面前經過,我也控制不了內心的躁動。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這些只是簡單舉個例子,也只是冰山一角,周圍太多符合人性的誘惑,無不在考驗著我們自己的內心,稍不留意,就被人性化了,哪裡能靜下心來呢?

所以我們採用了一個最簡單的方法,靜坐。當然這只是人為改變了環境。如果懷著只要靜坐就能讓自己很快靜心的目的心去行動的時候,往往事與願違。

靜坐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藉助周圍安靜的環境沉下來,放空自己,需要一定的過程。剛開始思緒,雜念肯定會有心頭升起,所以更要保持自己的姿勢不動,透過靜坐的方式來慢慢讓那些思緒沉下去,長期的堅持自然會有效果。

在此期間剛開始做的時候有極大的可能出現靜中動的情形發生,就是在靜坐的時候,思緒雜念反而會比平時要更多,這個時候看起來身上是靜止的,但內心翻江倒海,萬馬奔騰,各種思緒一股腦全來了。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破解的方法也很簡單,有句話叫:人貴有恆,事無不成。再堅持一段時間,這是必經過程,時間久了之後,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就像人們得病一樣,肯定有一個特別不舒服的階段,那是一個必然的過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靜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去做到,那需要時間,在工作和生活格外忙碌的今天有的人根本抽不出時間來,常常為自己不能靜坐而煩惱。這樣的情況也不必著急,靜坐只是靜中求靜的一種方式。

在工作生活學習中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鍛鍊自己的內心達到靜的狀態。這個問題是我們的問題,也是古人所迷茫的地方,其實王陽明老先生給他的學生講過。

周道通得知靜的方法因為平時工作特別繁忙,根本沒有時間去修身,去反思自己,去靜坐,為了達到效果,後來寧願放著事情不去做也要特意抽出時間反思自己,強迫自己靜坐。這樣的做法我們也常常特別迷茫。

王陽明就告訴他之所以出現這些是因為他在做利益判斷,他是在追求靜,並不是出於自己的本心,因此就會困惑,煩惱。更是由此提出了致良知的學說。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除了王陽明之外在禪宗也有個類似的小故事,說是有一天一個雲遊僧人請教百丈淮海大師禪是什麼?淮海大師告訴他是吃飯睡覺。

那個僧人很不解,說所有的人都吃飯,睡覺,那不是誰都得禪了,有什麼區別嗎。淮海就說自己吃飯的時候就吃飯,睡覺的時候就睡覺。

這句話就很有深意了,做一件事的時候不會有其他的念頭在裡面,這本身就是靜。回頭想想我們今天吃飯的時候就只是那麼簡單地吃飯了嗎?一場飯局堪比一部三國,睡覺的時候該安心了吧?又有多少人躺下就睡覺了?

之所以我們會有雜念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做的是利益判斷,一切都在考慮利弊,自然雜念就有很多了。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生活中可能每個人都有這樣一種體驗,當你在認真地讀一本書完全沉浸進去的時候,幾乎能夠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這樣的體驗很美妙,就是靜心的一種深切體悟。

就算是周圍的環境很嘈雜,但只要你的內心是安靜的,同樣也是一種享受。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說的是老王和老張在一家幼兒園門口相遇了。小孩子們正在操場上做遊戲,很熱鬧。

老王剛好走到這裡看到老張正在門口就問站在這裡幹什麼?老張回答說這裡讓自己很安靜,你聽他們笑得多開心啊。老張說這裡吵死了,趕緊走吧。同樣的環境,不同的心境。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心境不同感受就不一樣,在嘈雜的生活中同樣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由此我們就可以從上邊兩個方面來一個總結。

如果在安靜的環境下是修心的養心的過程,那麼在生活中,工作裡,就是一個煉心的過程。我們追求的靜心不正也是要運用在工作和學習中的嗎?想通了這一點,明白了靜心的意義,多多少少也能明白一些知行合一的意義了。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靜下心,這注定是一條坎坷的道路,因為雜念隨時會產生,就如同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一樣,我們唯一能夠仰仗的就是自己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習慣。

想要追求靜心,可是雜念很多,該怎麼做

信念動搖,雜念就趁虛而入,心就靜不下來,各種情緒反應就出現了,習慣也被破壞了,影響的還是自己。要想真正做到靜心不必拘於形式,剛開始可以藉助環境,慢慢養成習慣。

到後來理解透徹的時候,任何環境下都是修行的一個過程。靜以修身,為自己,為家人,更為社會,致心中那份良知,你會發現煩惱會少很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