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作家手記:是先控制慾望還是先控制情緒(楊德振)

  • 由 京都聞道閣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25
簡介但凡能夠控制慾望的人,必定能夠控制好個人情緒

頹廢不振什麼意思

文丨楊德振

作家手記:是先控制慾望還是先控制情緒(楊德振)

有一個熟人,每年初都在酒桌上暢談自己一年“宏大”的計劃,並說出了一定要達到的幾個具體“目標”;酒桌上一幫人聽著,只覺得有些不切實際,目標太多且太高,讓人不置可否,大家只好一笑而過、 默不吭聲。到了年底,大家再與這個熟人相聚,他的“雄心壯志”隻字不提,原先躊躇滿志、意氣風發的神情也沒有了,換來的是滿臉戾氣和疲憊,說到激動處,他還氣憤難平,情緒失常,令在場的人又驚愕又痛切;大家受情緒感染,哭笑不得,索然無味,既不知道如何安慰他,又不知如何勸導他,只巴不得快點離場,免得尷尬和彆扭。

一個人有理想、有抱負,是值得提倡和敬重的,也是可以值得理解和學習的。但關鍵是“理想”與“抱負”必須緊緊紮根在現實的土壤中,在土壤中“開花結果”;離不了“土壤”這個客觀環境和現實基礎,再宏大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無異於空中樓閣,或似水花鏡月。一些脫離現實或不切實際的“理想”、“抱負”,再加之個人的因素和社會各方面的因素影響、作用、干預,到最後就有可能“混搭”成單方面的一己慾望,成為滋生苦惱、煩悶、暴戾的根源。

慾望一多,痛苦就多。慾望滿足不了或實現不成,一些人並不是去修正當時不成熟的各種“理想”、“抱負”,反而將“慾望”無限放大或加碼,誤認為是外界力量的作用和影響,甚至認為只有加大法碼或增加力量,才能達成願景和期望值;因此,不從實現出發,總以結果為導向,不從自身內部找原因,往往只從外部找原因。奮鬥來奮鬥去或找來找去,找來了一肚子怨氣、恨意、戾氣;甚至還把矛盾焦點和怨氣怨恨轉移到別的人”不關照”、“不幫忙”或“時運不濟”上,遷怒於人,遷怒與事……接著,往往在與人或事打交道時,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要麼發牢騷、吐怨氣、耍橫氣、埋天怨地、指桑罵槐,喋喋不休;要麼唉聲嘆氣、哭喪著臉,陰陽怪氣,把自己的負面情緒推向周圍的人,讓人莫衷一是,哭笑不得。

作家手記:是先控制慾望還是先控制情緒(楊德振)

“慾望”與“情緒”這兩個詞語本不屬於同一個語境體系,也沒有多少“瓜葛”和必然聯絡。但在一些人身上,我卻看到了兩者“渾然一體”的必然聯絡和因果關係。有些人“慾望”一多後,情緒就變得極不穩定、飄飄浮浮;有時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有時陰晴不定,一天幾變,讓人無所適從、苦不堪言。如果再加上慾望一大,那簡直就是周圍人的“災難”;他們情緒常常失控是輕微的,人生底線失控也許同步而來,過猶不及,最後成為了個人災禍的“導火線”。

相對來說,“慾望”小的人,情緒相對穩定,生活也相對有規律,人的幸福度也較高;“慾望”大的人,如果在情緒上能夠把握得好,不露聲色,不妨礙別人的生活和樂趣,光明正大、守法依規去奮鬥,也無可厚非;怕就怕那種慾望強烈、情緒又極不穩定的那類人,把清靜的世界擾亂得濁浪滾滾,不得安寧;讓熟悉的周圍人都想與他“拜拜”、躲得遠遠的,永不來往,你說可悲不可悲?!他們這些人還把各種社會規則和公序良俗搞亂,企圖趁機混水摸魚,這種掉進慾望深淵的“理想”、“抱負”或“成功”,我看不要也罷,這樣的慾望害人不淺。

在人生中,每個人都會有點“慾望”,又都有些“情緒”,這都屬正常的情感範疇。如果為慾望的實現而控制不住情緒,這樣的慾望是危險的;還有人為了自己獲得樂觀情緒,卻把自己的慾望設計得無邊無際或擱置在損人利己、貪贓枉法、違法亂紀的道德與法度的“麥田”裡,興奮而樂觀地盼望儘快長出慾望的“新苗”;要知道,這樣的興奮與樂觀情緒不會長久,一時喜悅的心情也不代表能“笑到最後”、“笑得最好”;這樣的“收穫”與“成功”終究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與檢視;到頭來,還是白忙一場,落得一個害人害己的下場。

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層面中,一個人是先學會控制慾望還是先學會控制情緒,足可以見到個人的智慧與修養。但凡能夠控制慾望的人,必定能夠控制好個人情緒。一個人如果在現實中能夠知足知止,不受慾望的羈絆,他(她)的情緒必不會大起大落、忽雲忽雨,更不會頹廢不振、消極厭世;只有那些無限放縱慾望的人,情緒也一直在放縱,個人情感一直處在變幻莫測中。

一個人要想在短暫的人生過得幸福,必須學會控制慾望,只有控制好了慾望,自然會減少許多情緒上失控的機會,給幸福騰出了足夠的空間位置。如果讓慾望塞得滿滿的,情緒又糾纏不休,哪有幸福“擱腳”、徜徉的地方和時候呢?!

控制慾望難,控制情緒也不容易;不管怎樣,每一個人都必須正確面對和學會控制,只有管控住了這兩隻“老虎”,人生才稱得上圓滿與完美。

作家手記:是先控制慾望還是先控制情緒(楊德振)

☆ 作者簡介:楊德振,工商碩士、中國散文作家、廣東作家、酒店職業經理人、心智研究專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編輯:易書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