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 由 飛燕說人生 發表于 籃球
  • 2022-08-14
簡介很少看到有一本書能完全以故事的形式來串起戰國時期(主要是秦國)的歷史,更鮮有人知,在大數人的意識形態裡“暴虐苛政”的大秦帝國,在成為諸侯國之後五百多年的歷史長河裡,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才能傲然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

嬴渠梁的的是什麼病

很少看到有一本書能完全以故事的形式來串起戰國時期(主要是秦國)的歷史,更鮮有人知,在大數人的意識形態裡“暴虐苛政”的大秦帝國,在成為諸侯國之後五百多年的歷史長河裡,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才能傲然崛起於鐵血競爭的群雄列強之林?更是用智慧為中華民族創下了文明的根基。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說起大秦帝國,“苛政猛於虎”、“焚書坑儒”等諸多“暴秦”的形象久入人心。更有民間“孟姜女哭長城”的悲慘故事,激起人們心中對大秦帝國的反感。

然而,這些故事能代表真實的秦朝嗎?是不是有一葉障目之嫌?

《大秦帝國》的作者,著名歷史小說家,西北大學法學教授孫皓輝先生,在本書的序言中說:“這是對大秦帝國作為統一帝國的短促與後來以儒家觀念為核心的官方意識形態的刻意貶損。”“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劇,也是中華文明的悲劇。”

真正的大秦帝國是什麼樣的呢?是怎樣一種精神,支撐起一個原本是“西部蠻夷”的小諸侯國一步一步強大、崛起,進而一統華夏。卻又在大一統之後如曇花一現的15年生命裡,流星一般轟鳴而逝呢?

讓我們來看這套全五冊的《大秦帝國》究竟講了什麼?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秦孝公之於商鞅,變法立國本。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讀過秦史的人都知道,商鞅變法之所以在歷史上赫赫有名,是因為這場聲勢浩蕩的社會大變革,使彼時羸弱的秦國逐漸變得富裕和強大,更是為秦國後來迅速崛起吞併六國奠定了堅持的基礎。

商鞅之所以能在秦風彪悍的秦國推行新法,離不開秦孝公的鼎力支援與配合。

秦孝公嬴渠梁繼位於國之危難時。秦魏交戰,秦獻公因一支毒箭死於非命。次子贏渠梁受遺命即位。面對著風雨飄搖,千瘡百孔的秦政,和六國虎視眈眈,欲對秦國分而吞之的危險局面,秦國向天下求賢才。

在魏國丞相公孫痤府上做了五年中庶子的商鞅,被公孫痤臨終一句“我王不用此人,就必得殺了此人。”而舉薦到魏王面前,卻被魏王當做昏庸之語棄如敝履。適當秦國求賢令頒出,魏鞅轉而投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秦孝公得遇商鞅,志同則一拍即合,不但鼎力支援商鞅新法,而且在新法遇阻時,對商鞅深信不疑,使新法衝破重重阻力得以順利實施。秦國自此國力大增。

蘇秦合縱,張儀連橫,策士利齒爭鋒天下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商鞅的新政觸動了老士族的根本利益,以甘龍為首的老士族,在秦孝公死後,借少時便與商鞅有嫌隙的新君嬴駟之手,車裂了商鞅。一代能臣巨星隕落,成千古國殤。

秦惠文王嬴駟族滅商鞅卻不廢新法,效仿先祖欲詢能人志士治國理政。適逢天下名士輩出,師從鬼谷子的張儀、蘇秦出山,懷著宏圖天下的志願,在各國之間開啟了合縱連橫之術。

蘇秦率先佩起了六國相印,欲合縱六國舉兵滅秦。

本欲在齊國為相的張儀,在楚越之間起策謀劃,不想談兵

禍,竟被秦國出其不意偷襲楚國房陵糧倉,慘遭重挫。

此時的嬴駟,正面對著六國聯軍發愁。

大才者必得大用,韜光養晦的張儀重出江湖,接下了秦國這塊燙手山芋。

嬴駟稱王,張儀為相。張儀的第一道上書便是:“積羽沉舟,長破合縱”。要用連橫之策破解蘇秦的合縱奇謀。兩個師兄弟拼比智慧的時刻到了。

相比蘇秦在六國幕府之間的艱難斡旋,張儀與秦惠文王的君臣合璧,更能保證戰爭的勝利。

河外大戰,張儀奇襲敖倉,以策連橫魏齊,與燕接姻,冒死入楚,徹底毀了六國合縱之術。

修我戈矛,與子同仇。上將軍白起的雄才大略。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秦惠文王病死,蘇秦被刺身亡,縱橫家張儀、上將軍司馬錯同時離秦。秦武王蕩即位後,又一次面臨六國要合縱伐秦的局面。

此時,秦國的軍隊中,一顆新的將星冉冉升起。千夫長白起,在秦軍東進的征程中脫穎而出。

秦武王躊躇滿志東進洛陽,不料以蠻力舉鼎突然亡故。白起臨危受命,到燕國秘密接回質子嬴稷繼位。

魏、趙、韓、燕、楚、齊六國洶然兵下,直壓函谷關。宣太后羋八子臨危拜白起為將,開啟了戰國時期的大會戰。

首站澠池,冬戰河內,在白起刁準狠的打法下,六國將士聞風喪膽。

為將者,自然思遠

。白起作為一名卓越的軍事家,一眼看穿“天下之大,唯江南嶺南為最後爭奪之地。”“奪得楚國半壁江山,秦國便有更大根基。”

打楚國自然必有水軍。對於秦國這隻旱鴨子來講,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迫在眉睫。

於是,漢水兩岸,起樓船,造戰艦,訓練精壯水手,一隻強悍的秦軍水師橫空出世。

正是這隻水師,攻陷楚國郢都,逼迫楚懷王倉皇東逃,甚至不敢乘坐原先自認為萬無一失的水師戰船,在滾滾煙塵中,坐上篷車驚慌逃竄。

佐三代君王,大商呂不韋的仕途之路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長平血戰後,趙國

危。而秦軍“坑殺40萬降卒”的訊息瘋傳天下。秦昭王在範睢“若連續滅趙,有

成山東合眾之險。”的斷言下,召回了正要大舉北上滅趙的白起大軍,從而鑄成大錯。

在七月流火的酷暑,秦昭王對召回白起大軍頗為後悔。無視病倒在床的白起“已錯失戰機”的勸諫,命大將王陵統兵二十萬攻趙。結果折損五萬兵馬竟未攻下邯鄲。又遇鄭安平帶領藍田大營最後兩萬多鐵騎投趙,六國聯軍再次攻秦。至此,秦國蒸蒸日上的氣象陡然頹靡。

老王遲暮,王城蕭疏。胸無大志的老太子嬴柱身體也頗為羸弱,為秦國尋找一個合適的繼承人之事已經迫在眉睫。

在趙國為質子的嬴異人,成為了富商呂不韋“奇貨可居”的一枚賭注。

歷經生死,呂不韋護送嬴異人逃離趙國,回到秦國做了太子嬴柱的“嫡子”。並且在秦昭王、以及剛剛即位不久就病故的秦孝文王嬴柱死後,登上王位。

在這場變故中,最大的贏家除了秦王嬴異人,就是以商賈之身入士的呂不韋。

捨命護送王孫歸國有功,卻辭上卿、太子

之高官,甘願做一個小小的太子府丞。可見呂不韋之心思縝密。

秦王嬴柱轟然而逝,面對咄咄逼人的華陽太后,呂不韋冷靜、威嚴,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既維護了嬴異人的利益,又緩釋了華陽太后的後顧之憂,化解了一場即將發生的宮廷矛盾與爭端。

新朝拜相,呂不韋施新政、理沉痾、糾冤訟、整吏治、平積怨,寬政緩刑,以春風化雨之勢,漸漸被朝野認同。

秦國大軍再次東出,老將蒙驁20萬大軍揮師南下,趙、魏大敗,秦軍直逼齊國邊境。

此時,信陵君秘密集合六國合縱之軍,晝伏夜行,輕裝禁炊,出其不意設伏大野澤山地。

而秦軍主將蒙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無視呂不韋的完勝班師囑咐,被六國兵馬伏擊,血站大峽谷,損失慘重。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兵敗殺將,是秦國嚴苛的法律。顯貴如赫赫有名的前宣太后,也不得不為兵敗承擔責任,留下一封“罪己詔”,自裁了事。

秦法之威嚴無人敢抗衡。呂不韋卻用超常的智慧和才能破了這個規矩。

“戰場之敗,謀國之失。”呂不韋先把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戰場之外還有廟堂失算,“諸般糾葛涉及廣闊”。將軍有將軍的錯,謀國者有謀國者的錯。上下左右算起來,就連秦王也有謀算不當的錯失,難道一併處罰了?

“非殺將可以明法,非嚴刑可以固國。唯廟堂大臣與幕府大將共待過失,使涉事者人人不避戰敗之責,方得以誡後來而舉國同心。”

能讓秦王特書不殺戰敗之將,在法令如此嚴苛的秦國,也唯有呂不韋能做到了。

秦王嬴異人在即位兩年後,突然病倒了。在儲君之爭中,能文能武、少年老成的嬴政在太子選拔賽中脫穎而出。

嬴異人臨終託國與呂不韋,同時,對於也給呂不韋出了個大難題,那就是王后趙姬。

眾所周知,趙姬原是呂不韋在趙國為富商時家裡的姬妾,後被嬴異人所喜而忍痛割愛。

但此時,呂不韋已貴為一國丞相,雖喜趙姬,但對於自己的仕途而言,應該是離趙姬越遠越好。

所以面對嬴異人的託付,呂不韋頗為犯難。這也為後來嫪毐入宮禍亂宮闈,最終呂不韋因此引火燒身埋下了伏筆。

少年天子一統天下之雄才大略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公元前247年,不到13歲的嬴政即位,丞相呂不韋與太后趙姬攝政監國。

呂不韋出於私心,向王太后趙姬秘密進獻假太監嫪毐,以釐清自己。

不想,嫪毐野心膨脹,不但在太后的支援下建府封侯,更是擢升親信,拋灑金錢大肆培植自己的勢力,壓迫六國向自己獻金。

嬴政得密報,太后與嫪毐秘生二子,意在竊國。嫪毐與門客密謀,在嬴政加冠之日,對其一舉擊殺。

此時的嬴政有名無權,必得借呂不韋之力剷除嫪毐這顆毒瘤。

蘄年宮一舉俘獲、擊殺嫪毐亂黨,嬴政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權利。從此血雨腥風,開啟了霸業征途。

摒棄寬政緩刑的《呂氏春秋》,繼續遵循嚴苛的《商君法》,是嬴政與呂不韋劃清界限的第一步,也是他遵循自己的目標,向著兼併六國的方向擲出的第一步棋。

任用李斯為相,接納因“疲秦之技”而來的韓國“間諜”鄭國治水患,謀棟樑,交奇才,為天下一統做足準備。

接下來,老軍小戰滅韓,王翦大軍清趙,燕國使者荊軻刺秦失敗,燕破。四年之後,燕趙殘餘被王賁徹底消滅。

《大秦帝國》:被文人墨客口誅筆伐的“暴秦”背後隱藏的精彩故事

秦滅魏時,有非常著名的戰役“水淹大梁城”。

魏國大梁城內糧草充足,城池堅固,易守難攻。秦將王賁久攻不下,從三國典籍裡找出三則水戰例項,決計引河入溝,水淹大梁。

白茫茫的大水呼嘯而至,被圍困在汪洋大水中的大梁城不攻而破。

隨著六國相繼滅亡,嬴政和丞相李斯開始了定國立制。從此力行郡縣制,再創中央集權,奠定了天下一統的治國框架。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悲壯的喊聲猶在耳旁,歷史的車輪已滾滾向前。翻開厚厚的書籍,昔日的滄桑與沉重,仍是撲面而來。

這是一幅《大秦帝國》的輝煌畫卷,也是一部滄桑厚重的歷史輓歌。驚心動魄的戰爭,爾虞我詐的權謀,在作者筆下栩栩生花,流光溢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