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 由 醉東楓 發表于 籃球
  • 2022-07-22
簡介張先喜歡寫詞,尤其喜歡透過事物的影子來表現景物的動態美和朦朧美,如《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留下的留怎麼組什麼詞

北宋詞人張先,大多數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說起“一樹梨花壓海棠”肯定有許多人知道,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張先。張先在八十歲時,娶十八歲的女子為妾,為此,好友蘇軾特賦詩一首調侃張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用一樹梨花形容張先業已白頭垂垂老矣,用海棠形容小妾的多彩年華,兩者形成強烈對比。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張先這個人,一生活得瀟灑自如,流連風花雪月之地,每天就是聽歌看舞,可以說是非常快活的一位詞人。張先喜歡寫詞,尤其喜歡透過事物的影子來表現景物的動態美和朦朧美,如《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宋代〕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這是北宋詞中的名篇之一,也是張先享譽之作。而其之所以得名,是因為詞中的“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據陳師道《後山詩話》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所引各家評論,都說到張先所創作的詞中以三句帶有“影”字的佳句為世所稱,人們喻之為“張三影”。

這首詞調下有注云:“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說明詞人感到疲怠,百無聊懶,對酣歌妙舞的府會不感興趣,這首詞寫的正是這種心情。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上片主要寫詞人的思想活動,頗具平淡之趣。“持酒聽歌”本是頗為風雅的樂事。然而《水調》那優美的音樂並沒有給作者帶來歡愉,反倒增添了憂愁——“午醉醒來愁未醒”,不但點出了作者的心情,更寫出了這種心情的沉重程度。

但這愁並非“為賦新詞強說愁”,其原因,在後面四句中以悲愴的情緒表述出來:“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後期空記省。”這裡,“春去幾時回”的設問已經包含作者深沉的痛苦:春光不再。這“春”既是自然之“春”,也是詞人生命之春。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臨晚鏡,傷流景”與杜牧詩句“自傷臨晚鏡,誰與惜流年”的詩意有相似之處。這是詞人對自己垂暮之年無所作為又覺時不與我的沉痛感慨:回首往事,老大無成;設想未來,毫無希望。這裡,“空記省”與“愁未醒”相呼應,表現出愁的原因與程度。

下片寫動態之景,極有空靈之美。“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描寫出了一個很美的畫面:天很快就暗下來了,水禽並眠池邊沙岸上,夜幕逐漸籠罩了大地。這個晚上原應有月的,不料雲滿夜空,並無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這時,起風了,剎那間雲開月出,而花被風所吹動,也竟自月光臨照下婆娑弄影。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接著“重重簾幕密遮燈”而後寫“風不定”,說明作者體驗事物十分細緻,外面有風而簾幕不施,燈自然會被吹滅,所以作者進了屋子就趕快拉上簾幕,嚴密地遮住燈焰。但風更大了,縱使簾幕密遮而燈焰仍搖擺,這個“不定”是包括燈焰“不定”的情景內的。

“人初靜”一句,是說由於夜深人靜,愈顯得春夜的風勢迅猛;聯絡到題目的“不赴府會”,作者這裡的“人靜”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場面這時也該散了罷;再結合末句,又見出作者惜春、憶往、懷人的一片深情。好景無常,剛才還月下弄影的奼紫嫣紅,經過這場無情的春風,恐怕要片片飛落園中的小路上了。結句內涵頗豐,既有傷春之逝的惆悵,自嗟遲暮的愁緒,又有賞春自得的竊喜。

北宋風流詞人張先,因與花影共舞,留下絕美詞作一首

本詞字句凝練,體現了張詞的藝術特色。尤其是詞中“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句,描繪出了一幅絕美的圖畫,開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詞為之生輝,實為神來之筆。深受後世好評,宋代吳曾說:“張子野長短句‘雲破月來花弄影’,往往以為古今絕唱。清代朱彝尊說:“張子野吳興寒食詞:‘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餘嘗嘆其工絕,在世所傳‘三影’之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陳詩舊文

Top